摘要: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改革工作部署,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成果。近日,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为弘扬“敢饮头啖汤”的改革精神,总结宣传推广改
编者按:2024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改革工作部署,以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激发改革创新动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成果。近日,2024年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正式发布。为弘扬“敢饮头啖汤”的改革精神,总结宣传推广改革典型经验做法,营造浓厚改革创新氛围,推动佛山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佛山市委改革办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聚焦佛山十大改革创新案例”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改革给我最大感触是让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参与项目投标,‘凭实力竞争’成为主流。”广东鼎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刘志立说,他所在公司去年9月顺利中标石平路道路工程(规划直涌路至东平路段)。
广东鼎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去年9月顺利中标石平路道路工程(规划直涌路至东平路段)。(受访者供图)
工程招标投标领域腐败现象积弊已久。2023年8月,佛山开启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2024年9月,《佛山市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8+1”配套改革制度(“1+8+1”全链条制度体系)落地,并全新搭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云平台,加快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改革落地半年多来,425个工程建设项目在云平台完成招投标活动,交易总额超140亿元,中标价平均下浮4.8%;每个项目平均参与投标企业超13家,特别是使用信价量化评标法的项目,平均投标企业超100家,是改革前的8倍。
就在日前,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开展的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公布结果,佛山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开辟源头治腐新机制成功入选。
破除痼疾:形成多个全市全省层面“首次创新”举措
在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专班办公室墙上,一幅书法作品十分显眼,上面写到“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4月10日上午佛山市顺德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现场。(受访者供图)
这句话恰恰体现了佛山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铲除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滋生土壤,破除围标串标、买标卖标等顽瘴痼疾的决心与魄力。
这是一次系统性全链条革新。市纪委监委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改革调研组成员邱建文介绍,此次改革围绕“宽进严出、信息赋能、提质增效、节资防腐”16字方针,聚焦成本控制机制、招标投标体制机制、集中建设管理体制机制3大主线,围绕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招标代理、监理5类主题,开展系列制度改革。
换句话而言,以问题为导向,改革着力解决“怎样监督领导决策,怎样防止围标串标,怎样防止转包和违法分包,怎样规范招标人行为,怎样管理招标代理、评标专家和监理三类关键主体,怎样优化监管体制机制,怎样加强集中建设管理,怎样控制建设成本”8个工程建设领域难点,有的放矢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一体推进“三不腐”,从源头上防止“项目建起来、干部倒下去”。
在此过程中,改革形成29项创新亮点,在工程建设造价动态比价、评标定标办法、强化标后履约监管等方面更是形成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层面的“首次创新”。
例如在成本管控方面,首次建立统一的全市工程建设成本控制标准体系,对工程建设造价进行动态比价,项目分类、分层、分档设定造价限额,防止“盲目贪大齐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又如在改革集中建设主体方面,明确市、各区集中建设主体原则上都不超过3个,各镇(街道)不超过2个,全市数量从308个压缩至82个;同时还首次提出集中建设管理和市场化代建双轨并行,解决集中建设机构专业力量不足、建设模式单一问题。
“相较于其他地市相似改革,佛山改革还强化了标后履约监管,通过人员锁定、考勤管理、资金监管共管、严格分包管理等方式,在关注‘人、钱、事’上发力,用履约监管推动工程质效落地。”邱建文说。
惠及企业:一视同仁对待市场主体放宽准入门槛
一年多以来,改革形成了29项创新亮点,而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惠及广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佛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市场有活力、有韧性,正全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随着改革往纵深推进,招投标准入门槛得到进一步放宽,取消了企业资质加分,一视同仁对待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市场主体。可以说,全国各地投标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公平参与佛山项目的投标。
顺德区龙江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顺利中标佛山市综合保税区停车场项目。(受访者供图)
像“云开标大厅”就是改革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有益探索。投标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进入直播间,就能在线观看项目开标直播全过程,有效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
佛山市云开标直播间。(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摄)
企业的获得感越发实在。“改革后采用‘信价量化评标法’和‘简易评标法’两种适用于小型工程的标评办法,明确采用这两种办法的项目不进行技术标评审,评标定标方法更加科学。”刘志立说,中小企业能够参与竞标机会变多了,也逐步推动企业在诚信等级、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同样在改革后顺利中标佛山市综合保税区停车场项目的顺德区龙江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张炜城表示,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够完成对全部投标文件的90多项客观投标信息分析,评标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此外,改革还推动全面实现电子保函(保险)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并实现保证金“免审即退”,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流的压力。
“接下来,数智化是深化改革一个重要方向,比如说尽量使用机器评标,减少人为干预,强化智能预警,最大限度保障评标公平公正,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邱建文说。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莫璇
来源:佛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