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自然教室”、推出“跟着节气去劳动”系列校本课,海淀这所学校的春耕节大有看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3:12 2

摘要:4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启动首届春耕节,带领学生学习农耕知识和种植技术,探究节气特点及种子的奥秘,体验土壤栽培与水培蔬菜的不同。当天,学校揭牌开放了“沐光自然教室”“拾光萌宠园”,正式推出“跟着节气去劳动”系列校本课程。师生们还一起发布了《“自然教室

4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启动首届春耕节,带领学生学习农耕知识和种植技术,探究节气特点及种子的奥秘,体验土壤栽培与水培蔬菜的不同。当天,学校揭牌开放了“沐光自然教室”“拾光萌宠园”,正式推出“跟着节气去劳动”系列校本课程。师生们还一起发布了《“自然教室”学习计划》《“萌宠”们的四季研究计划》。

据枫丹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莫亚群介绍,学校建设“沐光自然教室”和“拾光萌宠园”源于不久前的一次少先队大队会,学校大队部提出了校园角落改造计划后,学生们纷纷献上自己的创意,很多人都提到了建设动物园和植物园。于是,学校就在教学楼旁边建起了这两个“自然教室”,通过自然教室的资源供给、课程供给,让学生有机会在校园中触摸自然,自由探索、体验和学习。

当天,学校还在不同教室和场地并列开设了三节实践课程。在“沐光自然教室”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整地、起垄、播种,在劳动中学习农耕技能;在多功能厅和阳光厅里,学生们跟着专家认识了世界上最轻的种子、最重的种子和寿命最长的种子,了解了春耕与传统节气的关系;在部分班级教室里,师生们一起学习无土栽培知识,栽种水培蔬菜。

据悉,学校将在“沐光自然教室”中安装智能灌溉、数控调温等设施,构建一个数智化的种植环境,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感受科技的力量。此外,学校还会与高校合作开发“校园物候数据库”,实时记录温度、降水等数据供课堂调用,实现室内外教学无缝衔接。

“铁锹在与地面的夹角45度方向插入土壤最省力,植株距离应该在15厘米到20厘米。栽培幼苗的孔洞要深浅适中,打得太深了根部吸收不到营养和空气,打得太浅了土壤压不住苗,容易倒伏。”三年级学生冯翊航一边分享课上老师传授的耕种知识,一边在“责任田”里和同学合作翻土、起垄。

在“拾光萌宠园”里,学生们与羊驼、兔子、鹦鹉等小动物近距离接触,还针对这些小动物搞起了调查研究。据了解,该园的建设借鉴了国际动物辅助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与小动物的互相陪伴,给它们喂食、打扫宿舍,和它们一起玩耍、巡游校园,建设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培养爱心、同理心和责任感。学校还将开设家庭宠物寄养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宠物一起上学。在自然的情感体验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价值。

据了解,学校把“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沐光自然教室”建设中,将静态的种植园转化为“动态实验室”,并按照时序融合、跨学科整合以及单次与长期互补等原则,特别推出了“跟着节气去劳动”校本课程。该课程设计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主题模块,内容有教授翻土、播种、浇水等农耕技能的基础实践类课程,开展对比实验、生态观察的科学探究类课程,体验麦秆编织、植物扎染和撰写种植日记、拍摄微纪录片的文化创意课程。

“这些课程以‘一片田’串联科学、工程、艺术与文化,让学生在翻土、播种中理解生命,在数据记录中训练思维,在传统手工中触摸文化根脉。” 枫丹实验小学副校长于静告诉记者,“节气小侦探”观察课程、“未来农场主”工程课、“非遗实验室”文化课等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以“非遗实验室”文化课为例,师生们可以在谷雨节气开展茶文化研究,体验叶芽结构和古法炒茶;在立夏节气提取植物色素制作天然染料,用植物染料扎染布艺作品;在大雪节气利用低温环境模拟古法“冰窖储菜”,对比现代冰箱保鲜效果。

“建设‘沐光自然教室’‘拾光萌宠园’,意在引领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价值,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尊重自然、感恩劳动者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动手实践、问题解决、出力流汗的过程中锻炼体魄,锤炼品质、塑造品格。”莫亚群说,这两个教育场所的建设得到了海淀区教委、西三旗街道以及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国家植物园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学校充分发挥教联体的育人合力,在生态文明教育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学校将努力整合社会、家庭和自身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

来源:现代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