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记者从重庆市疾控局了解到,《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近日已印发,按照《计划》,重庆市将实施七大行动,到2030年,全市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治疗覆盖比例、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都将达到95%以上,新发感
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重庆出台《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
4月1日,记者从重庆市疾控局了解到,《重庆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近日已印发,按照《计划》,重庆市将实施七大行动,到2030年,全市艾滋病诊断发现比例、治疗覆盖比例、治疗病人病毒抑制比例都将达到95%以上,新发感染呈现下降趋势。
据介绍,这七大计划包括宣传教育行动、综合干预行动、扩大检测行动、治疗随访提质行动、综合治理行动、消除母婴传播行动、防治能力提升行动。
在综合干预行动中,重庆将至少明确1家区县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提供艾滋病暴露前后药物预防服务。疾控机构将建设包括艾滋病防治宣传专项微信小程序或互联网平台不少于1个。
如何提高检测覆盖面?《计划》提出,重庆将实行“一地一策”差异化检测,到2030年重庆市高疫情区县全人群艾滋病检测覆盖比例达到55%以上、中低疫情区县达到50%以上。同时,开展重点人群主动筛查,按照知情不拒绝的原则,各级医疗机构对术前、受血前、住院就诊者,以及重点科室门诊就诊者实行艾滋病病毒“应检尽检”。各区县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1次艾滋病检测,覆盖率达到50%以上。将艾滋病和性病检测咨询纳入婚前自愿医学检查和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内容。
防治能力提升行动则将依托“疫智防控”应用,建立艾滋病防控智慧化多元化监测预警模块,开展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播风险研判等。
“我们还将构建以疾控机构为核心、医疗机构为基础、科研院校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为补充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体系。各区县至少设置1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各区县的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和至少1家综合医院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点)。”该负责人表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都将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立艾滋病检测点。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设立校内艾滋病自助检测材料自动售卖设施,支持学生自助检测。
新闻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
争上游有话要说:
艾滋病监测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疾控应该依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动能,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融入到防艾工作中。探索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应用,争上游科技创新提出了“智慧疾控”解决方案,通过建设智慧中台及多个应用系统,完善信息报告管理过程,对传染病疫情、重大和重点传染病、症候群、传染病病原等相关传染病数据实时监测,同时整合医疗机构、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多部门数据,形成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打造全方位防控网络,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智慧疾控在多种传染病防治应用场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针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争上游科技在“智慧疾控”的基础上独立开发出集知识宣传、风险评估、专家咨询、艾滋检测为一体的艾滋病综合干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平台建设小程序端为重点人群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咨询、风险评估、艾滋病检测等服务,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节约检测时间,有助于提高艾滋病的早发现率和治疗率。疾控人员通过监管端对辖区艾滋病相关机构、人员进行管理,掌握小程序的投放使用情况,以及辖区艾滋病高危人群信息,通过专家咨询为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平台可实现对艾滋病疫情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帮助疾控部门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效率的同时保护感染者和病人的合法权益。
二、安顺市“十五条”措施整体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
近日,安顺市卫生健康局印发《安顺市整体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十五条措施》,分别从加强普法宣传、加强能力建设和加强日常监管三个方面采取十五条措施整体提升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机构、监督执法机构能力和水平,全过程守护用人单位劳动者健康。
加强普法宣传方面
一是以“五进”为抓手,充分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开展普法宣传。二是持续推进健康企业建设三是开展为企业送健康活动,围绕用人单位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职业病防治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为企业送健康服务。四是开展健康副厂长试点,选取本辖区重点行业(煤矿、非煤矿山、建材、冶金等)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副厂长试点,发挥职业健康专家作用。五是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市卫生健康局每季度编印一期《职业健康典型案例警训》,通过以案释法方式警醒教育全市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机构。
加强能力建设方面
六是抓实“七个一”帮扶措施,2025年全市至少完成120家及以上中小微企业帮扶任务。七是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扩面行动,2025年全市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10人及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八是加大重点职业病监测,组织平坝区、普定县完成1300人重点职业病监测任务。九是抓实职业健康培训,举办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专题培训班,督促企业针对劳动者岗位危害因素开展培训。十是全面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排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和监督执法机构在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标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及时堵住职业卫生领域风险漏洞。十一是开展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质合规行动,安顺市疾控中心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县(区)疾控机构监测能力有效提升,建制县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质控合格率达100%,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个案信息报告率≥97%。
加强监督执法方面
十二是全面推动放射卫生非现场监管系统运用,推进乡镇卫生院接入“放射卫生管理系统”,发挥线上实时监管优势,提升放射人员防护意识。十三是建立监督执法“三张”清单,对照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建立“三张清单”即依法守信企业清单、一般失信企业清单和重点关注企业清单。十四是全面提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举办职业卫生、放射卫生行政执法人员专题培训,选派职业卫生执法人员参加省级监督执法培训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开展行政执法领域“五乱”整治。十五是强化正面宣传引领,着力在宣传卫生健康等部门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方面下功夫,全力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
新闻来源:安顺市卫生健康局
争上游有话要说:
总结十五条措施,安顺市希望通过普法宣传增强社会共识,通过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支撑,通过智能化监管优化执法效能。当前我国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问题依然严峻,且新型职业危害不断涌现(如新兴产业的辐射、生物危害),传统监管依赖企业自主申报职业危害因素,易出现瞒报、漏报现象;手工检测和事后检测方式导致数据更新延迟,无法实时反映作业场所危害。争上游科技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了职业卫生在线监测系统。系统能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等)进行实时监测,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通过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噪声大小等信息。若某个岗位粉尘浓度或噪声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好劳动者身体健康权益。除此之外,争上游科技还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关于推进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工作的要求创新研发了职业卫生分类监督管理平台。平台将“互联网+”技术与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相结合,建立符合标准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分级分类自查表,有效提升用人单位自查自报工作的效率,减少错报漏报,完善企业自身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落实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接触岗位管理到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并实时将相关分级分类信息报送监管平台。监管机构通过平台给用人单位推送职业病防治相关预警信息,实现监管机构与用人单位的互动管理。平台帮助监管部门以职业卫生分类监督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为依据,对较好企业优先“非现场监管”,对企业进行量化评分,对较差的企业继续开展现场专项检查,形成监管压力梯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维护好营商环境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明确重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监督执法。
来源:卫生健康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