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及家风学术研讨会在德安县举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14:13 2

摘要:3月下旬,由江西省历史学会、九江学院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江西省第二届王韶及家风学术研讨会在德安县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北宋名将王韶在军事战略、政治智慧、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思想精髓,弘扬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同期还举办了“晋韵·宋风——宋刻法帖

活动海报

3月下旬,由江西省历史学会、九江学院文学院等单位主办的江西省第二届王韶及家风学术研讨会在德安县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北宋名将王韶在军事战略、政治智慧、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思想精髓,弘扬中华优秀家风文化。同期还举办了“晋韵·宋风——宋刻法帖特展”。

王韶(1030-1081年),字子纯,号敷阳子,谥号襄敏,江州德安(今九江德安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其十三子王寀(1078-1118年)在河南汝州主导刻制《汝帖》而闻名。

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王寀任汝州知州时,精选夏、商、周三代至唐末五代97位书法名家的作品,刻十二石而成《汝帖》。王宷将《汝帖》视作“笔史”,志在如孔子写《春秋》、司马迁作《史记》那般传承文化与历史。

作为精通儒释道的学者,王寀秉持孔子“文以载道”理念,借《汝帖》弘扬儒家文化理想,试图以此“论世正名于治乱之际,君子小人之分”,来明天道、叙人伦,重建儒家理想秩序。当时书法名帖多被皇家贵胄垄断,王寀刻制《汝帖》并将其置于汝州官衙“坐啸堂”墙壁,后移至望嵩楼,使汝州百姓得以接触圣贤书法,打破了文化垄断,推动书法文化在民间传播。

《汝帖》与北宋时期民间镌刻的《泉州帖》《绛帖》《潭帖》并称“天下四大名帖”,被誉为“宋室鸿宝”。

很显然,王寀及其《汝帖》无疑是王韶家风文化的重要一支。本次研讨会有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王寀及《汝帖》提交并宣读论文,有利于挖掘王韶及其家风文化,传承《汝帖》乃至两宋刻帖文化。

近年来,德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王寀及《汝帖》的文化挖掘。早在2018年,德安县便举办了以王寀及《汝帖》为主题的百家书法邀请展,这是江西省第一次举办以古代法帖为主题的书法展。

据介绍,自宋代以来,江西便有着深厚的刻帖文化,除《汝帖》外,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帖之一的《潭帖》以及《星凤楼帖》《郁孤台法帖》等,均为江西人主持编刻。

本次宋刻法帖特展是江西省第一次以两宋法帖为主题的专题性展览,共展出《淳化阁帖》《绛帖》《临江帖》《大观帖》《汝帖》《鼎帖》《星凤楼帖》《泉州帖》八部宋刻法帖,大多为明拓,其中《鼎帖》为宋拓,因此更弥足珍贵,难得一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唯一以历代法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河南省汝州市汝帖艺术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珍贵的藏品,为此次展览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此次参展的明拓《汝帖》是汝帖艺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汝帖》宛如一座桥梁,跨越时空,让汝州与德安这两座相隔千里之遥的城市,因王寀和《汝帖》紧密相连。德安作为王寀的故乡,承载着孕育其成长的文化土壤;而汝州则是《汝帖》的诞生地,赋予了这份文化遗产独特的地域印记。两地因《汝帖》而结缘,在文化脉络上从此有了深刻交集。

汝帖艺术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李志军表示:“此次参展的这些法帖代表了不同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它们走出汝帖艺术馆,来到王寀的故乡德安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特展,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间传承与发展的独特魅力,也让汝州与德安的文化联系更加紧密。”(张鸿飞 肖林)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