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背离女性视角的“伪女性电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04:28 1

摘要:反对意见主要包括:这票房真正的支柱是为了约会买票的男生,俗称“舔狗经济”;好电影不会区分它的受众,能够服务所有人;总之是虚假繁荣,这种题材没有市场红利……

犹记得去年兴起有个说法叫“女性电影元年”,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反扑。

反对意见主要包括:这票房真正的支柱是为了约会买票的男生,俗称“舔狗经济”;好电影不会区分它的受众,能够服务所有人;总之是虚假繁荣,这种题材没有市场红利……

哦,没有红利你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立项开机是干啥呀?做公益啊?

而今天我们要来深入探讨的,就是这波国产电影“公益热”的排头兵——

《向阳·花》。

对此片飘可谓是翘首企足,从公布就开始蹲守。都不说赵丽颖领衔+全女阵容,光是听闻“冯小刚+女性题材”这么小众的一个组合,就仿佛大脑皮层的褶皱被瞬间抚平了、拉展了,有股瞬间的放松,就像漫步在挪威的森林……

你甚至可以看到一部男导男编的片子大买“全女电影”这样的热搜。

听说过黄鼠狼给鸡拜年,还没听说过黄鼠狼应聘当鸡舍保镖的,这我高低得瞅瞅是个什么东西啊。

看罢,而《向阳·花》让我看到的是一种诡异的矛盾感——

它的外在包装已经很到位,几乎已经让你相信这是一曲关于弱势者的悲歌,也有可取之处。

可等你回味起来,却总会疑心好像哪里混进了脏东西。

女囚、女狱警、女缓刑犯因经历交错而相识,结成了一个共同体,继而向阳向善。

《向阳·花》说白了就是这么个事情。

作为一位优秀的、足以代表业界头部水准的商业片导演,冯小刚自然能把这个框架填得丰满,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

高月香(赵丽颖 饰)好惨。

她老公是个酗酒、家暴、重男轻女的残疾人,还有一个失聪的女儿,全家指她一人养活。后被人骗去做擦边主播,却因涉黄锒铛入狱。论其初心,不过是为女儿装一个人工耳蜗。

毛阿妹(兰西雅 饰)好惨。

外号黑妹,聋哑人(后有反转,暂且不提),从小被一个黑老大控制在手里,为其做鸡鸣狗盗之事。后也是被捕入狱,与高月香关到一起。因为高月香懂手语,狱警安排二人相互监督。

邓虹(啜妮 饰)也好惨。

虽然她是狱警,对这群女囚而言她就是长官、老大,但她其实是个被收养的孤儿。幼时险些丧命,竟是被一个犯人救下,使她自此对罪犯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

还有其他一些角色,也不多做介绍了,总之被逼得走投无路以身犯险的,谁能没点难处?一个惨过一个。

这电影也基本是按照这三人相遇后的际遇展开,高月香和黑妹在狱中相互扶持,出狱后又走到一起,谋生路、打色狼、斗黑帮,邓虹则全程充当后盾,帮助她们快快改造、重获新生。

而这一过程自然也是血泪交织。

你可以评价说,冯小刚有将女性困境简单处理为苦难叙事之嫌,但题材如此,讨巧卖乖也很难说是罪过。

就好比电影开头设置的一个人贩子角色,入狱时被狱警邓虹当面辱骂,此后又因为抢床铺,被高月香和黑妹联手一顿暴揍。最后邓虹也只处罚了人贩子,还对高、毛二人关照了一番。

我本以为这个人贩子角色会有什么特殊作用,比方说借这种最为人所深恶痛绝的犯罪,来深化电影中善与恶的主题啥的。

结果,她的作用只是在开头被人教训一顿,后面完全消失。

对,冯小刚就是在兜售一种廉价的爽感、肤浅的共情。在电影的一开始他就靠暴揍人贩子告诉观众,我们是站在一边的,你不要抗拒我来分一杯羹。

这和苦难叙事的本质一样,都能高效地引发共鸣。

可以说从一开始,《向阳·花》就选择了一条更投机的路线。看似是探讨复杂议题,实则只是浅尝辄止,根本目的是搜刮油脂。

因此若要论《向阳·花》最大的毛病——

它空有一具结实的骨架,这是冯导的叙事功力决定的;

可填充的尽是一些刻板、失真的腐肉,这是冯导的思维决定的。

怎么理解这个“思维”问题呢?

主要体现在电影无法避让的绝对主题:女性间的联结与互动。

直接点说,冯小刚所勾勒的女性情谊就好像村口流传的谣言或者大爷午睡讲的梦话,虽与事实毫无关系,但胜在想象力丰富、夸张离奇。

在高月香蹲大牢时,她的女儿被不做人的老公遗弃了,而黑妹本就是个孤儿。

于是在出狱后,二人选择一同谋生,形成了既像姐妹、更似母女的情感纽带。

这么概括着讲其实还蛮感人的,但翻出其中填充的具体情节,则全是烂棉絮。

高月香和黑妹的情感升温,源自两次争执。

头一回,是二人一起卖壮阳酒。

活动结束她们去要佣金,黑心老板嫌黑妹是个聋哑人,也没有干过擦边主播的高月香那么“专业”,要扣她们几百。

高月香于是决定和黑心老板做笔交易:她跳一支脱衣舞,老板把钱给她。

结果可想而知,变态才不会跟你商量尺度,“交易”立刻变成了强暴。

好在黑妹及时赶到,一瓶子挽救了这场悲剧。

然而,高月香居然对着黑妹一通发作,指责她害自己赚不到钱,要跟她分道扬镳。

高月香失去女儿、难以生存的无力感当然可以转化成愤怒,但我认为导演和编剧似乎无法理解,遭受暴力和性侵对于女性是多么严重的创伤。

不庆幸也就罢了,甚至还能惋惜事没办成?

仿佛因为高月香用身体变过现,所以她的尊严就更低一些,于是在死里逃生之际不会感恩,反而要对救自己一命的人兴师问罪。

更矛盾的是,她在上一刻还挥舞着刀子要和变态男鱼死网破。

《向阳·花》中多次就高月香的“擦边史”设定做文章,不吝利用美色赚钱,有麻烦便熟练地抛出性暗示。这当然也是一种处世的作风,问题是她表现地实在太随性了,压根没有任何挣扎。

若要提“擦边”的历史,这反倒该让她更了解世界的丑恶,继而在利用色相时更有技巧和戒备心,而不是让她变得天真无畏。

更直接地说,她使用身体的方式,就好像这幅躯体是她的“身外之物”,是以一种看待客体的眼光在打量自己。

显然这种对尊严随意处置、对侵犯无动于衷的思维,并不来自高月香自己,而是被强扣上去的。

二人的下一次争吵更是纯粹的莫名其妙。

黑妹擅长溜门撬锁,二人于是给防盗锁做宣传,意外把产品做红了。

厂家老板遂邀请她们拍摄一个广告在全网投放,提高销量就能给她们更多分红。

高月香自是满口答应,可是这时候黑妹却不想干了,她害怕上镜,甚至宁愿把自己赚的钱拱手相让也不愿拍这个广告。

接着两个人就突然吵到掀桌散伙了。

咱先不谈这俩人过命的交情,怎么能这么不明不白就大撕一场各奔东西了,就先按常人逻辑看:黑妹自小被黑老大控制,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新生活,不敢在网上泄露踪迹,是很难推测出的事情吗?

但高月香不问,黑妹也不解释,一个死活要赚钱,一个死活不出镜,最后居然闹得高月香要登高唬人。

结果是,广告还是拍了,黑妹被黑老大抓了,高月香更emo了。

而对这事儿负全责的她,紧接着又朝着有恩于她的邓警官一通犯浑,说谁都骑在她们脖子上拉屎。

都别说什么弱势者共同体了,人物连最基本的相互理解都没做到,为了制造情节高潮强行制造女性间的矛盾——还是以一种非常不女性的方式。

她们有共同的身份和经历,本该是最擅长相互倾听和共情的,但在困难面前,人物选择的却永远是毫无来由地爆发、内斗、互相指责。我甚至都怀疑,这是出于纯粹的认知缺陷,还是故意在曲解女性关系,毕竟这转折实在荒唐得可笑。

如果这就是创作团队对“全女电影”的理解,那么恕我没有那个水平去受用。


写这篇文时为了解背景,我特意找了电影的原著,即虫安的《向阳花》出来读了读。

虫安亦是电影的编剧,与冯小刚一同改编了自己的作品。在此前他曾因犯案被判10年有期徒刑,2015年出狱后开始在网上写作,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作者。

因此,《向阳·花》的监狱戏还是很写实的,算是其得天独厚之处。

然而这小说天生又自带一股凝视意味,为表现高月香的风尘、放荡、粗鄙的人设,总是以暴力的笔触对她进行打量、侵略,可入选0秒猜出作者性别系列。

不过作者倒也诚恳,他在序言中大方透露,自己如何在作品被冯小刚相中后心态膨胀,在家中化身“卧榻将军”指挥妻子干活,乃至“稍不顺心便满嘴喷脏”。

妻子宽厚,担心他工作压力大还开车带他去大理自驾游,结果途中又遭受精神暴力,最后发火弃车而去才治好他的脾气。


再加上冯小刚的助力,更是雪上加霜的程度。

《向阳·花》在豆瓣开分是及格了的,这并不奇怪。冯小刚本身技术过关,演员也努力。兰西雅和王菊很出彩,赵丽颖挑大梁还是勉强了,但毕竟没怎么拖后腿。

这些叠加到一块儿,勉强能够掩盖作品内核的苍白。

但归根结底,《向阳·花》的本质仍是不真诚的、陈旧的。

要知道,“女性电影”最具变革意义的部分,并不在题材、主角这些层面,而在于一种不同于以往电影的视角。这类电影不光要体现女性的生存,更要能代表女性看待世界的方式。

假如对比去年那几部口碑突出的女导演作品,你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她们并不会以这么直给的方式牵动情绪、制造矛盾,而是力图还原生活温水煮青蛙的现实状况,在细节处让人同频。

这就是从我们的视角所见的世界景象。

《出走的决心》

而《向阳·花》只是套了个“全女”的外壳,招募了一群演员来演出一个做作的故事,苦难和困境是都有,但因为人物的逻辑过于抽象,你只会觉得这些事被她撞上都是她自找的,而不会觉得这是什么系统性的创伤。

女性电影或许未必只能由女人来拍,但从根子上就厌女的人,是没有资格来凑这个热闹的。

更何况,它本不该被视为一场热闹或者一波红利。

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导演王苹,用镜头刻画着革命年代中坚毅的女子,她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潜伏》的前身,产生的文化影响延续迄今。

后来又有占据第四代导演半壁江山的张暖忻、黄蜀芹、王好为、陆小雅等人,她们以女性的眼光讲述故事、重塑美学,有一种当今电影绝无法比拟的纯净和诚挚,令人沉醉。

张暖忻《青春祭》

可到第五代,虽仍有李少红、彭小莲支撑,但在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的绝对权威面前,女性叙事大有式微之感。

李少红《红粉》

这条美学脉络几近断代,期间虽也闪现出薛晓璐、李玉、徐静蕾、文晏等人,但毕竟未形成气候。真正的复兴,还是近年来邵艺辉、滕丛丛、贾玲、尹丽川这波。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历程,从硕果累累到百花凋零,再到艰难复苏,重新占住一小方创作天地,这足足花了半个多世纪。

成果如此珍贵,所以更不能容许投机者随意窃取,更遑论被改造商业化的类型片,贴上标签就变现。

女性电影本身就是弱势者的发声渠道,若混合了上位者的渔利心理,必定两面不讨好,且变得可恶可憎。

大师黄蜀芹在1987年拍摄的《人·鬼·情》,被公认为中国最早有女性意识的电影,她很早就意识到,真正成就“女性电影”的不是主角,而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表达。

《当代电影》

而在这篇采访中,她还有三个前卫的洞见,在此原文摘录——

“没有谁高谁低,只是特质不同,女性电影一定是社会非主流、边缘化的;

男性立场就是公共立场,这和女性视角绝对是两种;

中间路线是不能走的,谁走谁失败。”

来源:烂番茄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