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基因组分析表明,JP 和 CP 群落均由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细菌)和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主导,但两个群落随时间变化不同。在 JP 发酵
不同发酵类型的酱油在微生物群落和代谢产物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微生物群落的差异
日本式(JP)和广式(CP)发酵:宏基因组分析表明,JP 和 CP 群落均由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细菌)和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主导,但两个群落随时间变化不同。在 JP 发酵过程中,四联球菌的丰度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急剧增加(从 0.02% 到 59.2%);而在 CP 发酵的 120 天,四联球菌(36.7%)和葡萄球菌(29.7%)占主导地位。
传统工艺酿造先市酱油与其他酱油:从传统工艺发酵酱油过程中分离出 61 株细菌、18 株酵母及 12 株霉菌。酱油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类微生物是传统工艺酿造先市酱油中酸类、酮类、含硫类、吡嗪类等低阈值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微生物。
Cantonese-type 发酵(NJ)和 Japanese-type 发酵(PJ):这两种生酱油在噬菌体组成上存在差异,NJ 中有 121 个病毒操作分类单元(vOTUs),PJ 中有 387 个 vOTUs。NJ 噬菌体群落中杯状病毒科(Siphoviridae)的丰度较高(58.50%),而 PJ 中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的丰度较高(33.01%)。
二、代谢产物的差异
日本式(JP)和广式(CP)发酵: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布在发酵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在 120 天的发酵样品中,JP 样品含有较高含量的酯类(39.84%;p<0.05)、醇类(44.70%;p<0.05)和游离氨基酸(p<0.05)6。
不同发酵阶段的广式酱油:总有机酸含量在 Eryou(400.41mg/kg)和 Sanyou(393.95mg/kg)中显著高于 Touyou(376.52mk/kg),但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乳酸是三种酱油中的主要有机酸。然而,Touyou 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7.73g/kg)显著高于 Eryou(5.82g/kg)和 Sanyou(6.44g/kg)。此外,Touyou 中的鲜味和苦味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 Eryou(p<0.50)。Touyou 和 Sanyou 分别在醇类(130157.08)和酸类(77943.05)中显示出最高的峰强度。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表明,基于挥发性化合物,不同发酵阶段的酱油相互分离良好,并选择了 19 种具有 VIP>1 的挥发性成分作为特征挥发性化合物。
综上所述,不同发酵类型的酱油在微生物群落和代谢产物上存在明显不同,这些差异对酱油的风味和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发酵生产环节染菌解决方案
克微生物专注于发酵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防控,提供全面的灭菌解决方案,帮助发酵企业解决染菌问题。
(一)核心优势
环保型杀菌剂:采用诺福食品级抑菌剂,替代传统甲醛、二氧化氯等高危化学消毒剂,确保发酵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常温灭菌技术:通过常温非高温高压灭菌技术,避免高温对发酵产物活性的损害,同时显著提升生产环境的纯净度。
智能化消毒系统:基于欧菲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时监控发酵环境,确保灭菌效果稳定可靠。
(二)应用场景
发酵罐灭菌:对发酵罐进行实消(实罐灭菌)和空消(空罐灭菌),确保发酵罐在使用前和使用中始终保持无菌状态。
空气灭菌:通过空气灭菌设备,对发酵车间的空气进行消毒,防止空气传播的微生物污染。
水系统灭菌:对生产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水源的纯净度。
(三)解决方案效果
全面防控污染:有效防控杂菌、酵母菌、耐药菌、噬菌体及支原体等多元微生物污染。
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发酵产物的活性和安全性,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高效环保的灭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试剂的使用,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来源:微生物控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