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整个周末都在玩,为什么还是觉得没休息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1 15:25 2

摘要:你是否在度过一个又一个“无效”的周末?《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去年有个矛盾的数据:城镇居民全年休闲时间超过2000小时,但真正觉得“玩得尽兴”的不到30%。明明是吃了,玩了聚了,却感觉时间溜走了,好像什么也没做。

图源:《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剧照

你是否在度过一个又一个“无效”的周末?《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去年有个矛盾的数据:城镇居民全年休闲时间超过2000小时,但真正觉得“玩得尽兴”的不到30%。明明是吃了,玩了聚了,却感觉时间溜走了,好像什么也没做。

如果不安排任何活动,整个周末在家纯休息,又感到自己的能量越来越低,以至于没法做、拖延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时间全放在刷视频、玩手机上了。如果这些情况你都有,那你很大概率是患上了“周末困难症”。

|沈律君

编辑|榭瑞 南西

无效的不是周末,而是我们凝视生活的角度

住在北京朝阳的康迪最近几个月陷入了一种新型的情绪困局,他发现自己明明想好也规划好了,可是一到周末就什么都干不了,只能不断“想象自己周末在玩”。

“上周末刷了3小时小红书,想去一个西城那边,胡同里建在房顶上的网红楼梯连廊,不过想到可能又要排队,或者限流,过去还会堵车,最后还是拉倒了。”

一开始可能只是选择困难,“有时候点外卖都要选上一个小时,或者花上半天时间研究一个攻略”,最后疲惫放弃。

图源:《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后来他的症状慢慢发展成了周末无论怎样都会后悔。“因为最近天气挺好嘛,但就选择去哪里看花,都要纠结半天,选到下午三四点,最后定了去‘奥森’,结果发现全是人,刚走了两步就想回家了。”

这和最近的网络自嘲梗"低能量老鼠人"很类似。他们周末只能蜷缩在出租屋的“洞穴”里,靠外卖和短视频维持最低能耗,唯一的走动就是上厕所和拿外卖。康迪的这种情况已经有半年多了,他将之归为生活的倦怠感,感觉现在“正在失去获得日常里的情绪价值的能力”。

图源:《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他变成了“周末困难症”患者,既想休息又想高效,结果两头落空,担心“选错活动浪费周末”而焦虑,最终草率决定后又后悔。最后他选择,周末啥也不干。不过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弃疗”状态,反而会增加倦怠感,“时间飞快,躺着躺着两天就过去了,周日晚上感觉很心累”。

根据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朴心理学的创始人Kurt Lewin的动机冲突理论,当个体面对同一目标时,若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比如周末既想放松又怕虚度时间),就会产生趋避冲突。

此时,两种力量的对峙会导致决策停滞或内耗,让周末沦为“电量不足”的待机状态,连选择一杯奶茶都变成精神内耗。“我感觉我这种更像是残血倒地的状态,需要重启一下”,康迪说。

“我感觉自己和所在的地方分离了”

“周末困难症”也作用于在上海工作、更愿意出门的聿子身上。在聿子看来,有时候越想去放松,去获得能量,最后反而在消耗能量。“买个奶茶,又要加会员,又要加群,折腾十分钟,最后便宜几块钱”。

最近聿子公司附近开了家烘焙店,她惊讶于甚至买个面包也要排队,“我周末去排了一个‘土豆包’,最后没吃完给扔掉了”。

图源:《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缺乏出门动力是个问题,出去之后做什么又是另一个问题。

“我感觉我和我所在的地方分离了。”聿子在上海奉贤的一家城市生活自媒体工作室工作。工作室开在住宅楼里的复式大平层,平时吃住都在公司,“周末一般都会出去玩,如果待着,会觉得自己一直没下班”。

她是一个街拍爱好者,从周三就一直计划和朋友在周末趁着春光出去拍摄,连着两三天,摸鱼的时候找了十几条街拍路线,结果过去发现完全不是那样,“可能是预期值太高了,反正周末出去玩总会失望。”

图源:《恩珠的房间》剧照

“疫情刚结束那会儿,大家确实爱出门。”聿子记得很清楚:解封后三个月,和朋友每周都会去一个新的地方玩,但现在出门基本没有拍照的欲望了。

缺少在地性,周围没法提供新鲜感也是个问题。聿子所处的属于上海的新城区,建筑、空间都比较千篇一律,“你会觉得和这些东西缺乏联系”。去商场逛街,吃饭、看电影,被聿子称为——打一套习以为常的“组合拳”,觉得“只是在度过周末的时间而已”。“感觉自己并没有真的在一个地方,甚至你问我,上周末去了哪里,买了什么,我的记忆都是模糊的。”

图源:《恩珠的房间》剧照

史蒂芬·柯维在他提出的情感账户理论中,将人际关系比作“情感账户”,强调互动中的“存储”(如关怀、理解)与“支取”(如忽视、剥削)需保持平衡。若长期单向支取且无情感存储,账户将透支并导致关系破裂。

同理,当空间沦为消费机器而非记忆载体时,"情感账户"必然透支。这也是《城市人群情绪白皮书》所说的:不是现代人不会快乐了,是这些过度设计和复制生产的休闲娱乐,把大家的感知力一点点榨干了。

每一次微小的庆祝,都是我们的驱动力

“周末困难症”的矛盾其实可以被破解,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定义“选择”这件事,让行动本身成为驱动力。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当个体完全沉浸于当前活动时,会进入一种专注且愉悦的“心流状态”。心流,简单来说,就是当挑战和技能匹配时,人会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而这个匹配的临界点,其实不需要很高——挑战的难度只要比当前能力高出5%-10%,就足以触发那种沉浸感。

这意味着,解决“周末困难”的关键,不是决定“我要不要做这件事”,而是把一件事拆解成更小的单元,降低启动门槛,让自己先“动”起来,把奖励机制嵌套在每一个行动里,创造一个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结合的循环。

图源:《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剧照

与此同时,我们正站在一个情绪需要被重新看见的时代。我们总是渴望表达真实的自己,却发现世界常常忽略那些细微的喜怒哀乐。那么,为什么不能为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瞬间庆祝?

文论家巴赫金有一个有趣的“狂欢理论”,他说“庆祝的本质是对常规秩序的暂时颠覆”。在现在社会,日常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是一场“微观狂欢” 的庆祝。

哪怕是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次放肆的大笑,或是一份街头的新发现——这些看似平凡的“微力”,恰恰是点亮生活的火花。

“庆祝的微力”是一套属于当下的生活哲学。不只是等待宏大的成就,而是向内探索自己的热爱,向外释放同频的电波。庆祝可以是一场即兴的舞蹈,也可以是一口咬下新鲜蔬果的满足,生活不需要达成完美才值得欢呼,不必被“未来目标”绑架,每一天都可以是节日,每一刻都可以庆祝。

图源:《都市男女的爱情法则》剧照

2025年,合景泰富商业资管“理想FUN飞季”,三联人文城市与之携手,以“庆祝的微力”开启春日好事,正是这样一场“夺回周末”的实践。“理想FUN飞季”想通过即时的互动、体验和激发,以及故事的发生,让快乐回归轻盈的本质,让“庆祝”进入日常,让情绪自由流动,让理想触手可及。

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活动,将在四月春日接下来的两个周末,在北京、上海、苏州、成都四座城市开启。

4月的12-13日以及19-20日这两个周末,我们将在北京的合景·摩方,以及上海、成都、苏州的合景﹒悠方,举办一系列包括主题市集、主理人沙龙、空竹表演、时装走秀、独立话剧与脱口秀演出,以及瑜伽、路亚、跑团、骑行等等的在地活动。

作为合景泰富商业资管华北区域·2025年焕新升级的标志性举措,时隔15年,崇文门菜市场在合景·摩方(北京)重新开业

图源:合景泰富商业

合景·摩方(北京)所在地的前身是寄托了几代人回忆的崇文门菜市场。在这里,一场可以和生态农人直接交流的市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正是对这片曾经老菜市场的回应和致敬。与此同时,不久之前在合景·摩方(北京)全新开业的崇文门菜市场,也可以成为我们和田野与自然的联结。

同时,我们会将极具北京特色的童年游戏“空竹”引入合景·摩方(北京)购物中心,邀请专业表演嘉宾带来空竹杂技演出,以及非遗空竹传承人现场教学互动,用市井之乐,庆祝记忆中永远灿烂与天真的童年。

北京空竹表演

图源:三联人文城市

人类从不是庆祝的发明者,而是自然的学徒。在合景·悠方(上海)的湖畔,我们以“⾃然⽣机,⾃由去野”为名,开启以一场由骑行、瑜伽、彩色跑、路亚钓组成的童心之下“非典型”运动会,结合现场有机⽣活⽅式市集,激发⼤家对可持续⽣活的持续追求,在享受当下的同时,让身体和灵魂都⼀起⾃由。

合景·悠方(上海)水上运动日活动

图源:合景泰富商业

江南何处?苏州为最。在苏州的街巷与园林之间,非遗从未沉睡于历史的书页与博物馆的橱窗中,而是潜移默化成为城市熠熠生辉的生命源泉。这一切,是对“庆祝的微力”最生动的诠释——非遗传承不一定是宏大的叙事,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场文化的盛典中:每一次穿戴、每一次体验、每一次驻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非遗当代影像的参与者,以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为背景,让美融入日常。

作品来自汉服品牌衣冠百创始人、传统汉服服饰研究与纹样复原设计师黄昱辰,原创纹样将在苏州活动现场展出

图源:©️衣冠百兘

而在合景·悠方(成都),通过戏剧的青年文化观察,我们以实验戏剧、脱口秀等十余场演出作纽带,让日常生活中细微的情绪得以放大,让城市中本是孤岛的我们相遇。

在巴赫金的理论中,狂欢这种庆祝形式,尤为强调 “没有观众,全民皆为参与者”,它赋予了我们庆祝中的“主角”身份,也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以任何一种微小的欢愉宣告对周末的“主权”。

成都HUN喜剧即兴工坊

图源:HUN

“庆祝的微力”是一套完整的、可以由你来主导的“周末体验设计”。在成都“生活有戏,偷闲半场”,你可以加入HUN喜剧即兴工坊的《盗梦空间》互动;在北京跟非遗传承人学空竹“金鸡上架”技法;在苏州“艺艺生辉”非遗市集体验苏绣纹样制作;在上海的“大小孩非正式运动会”中完成一场“摸鱼”路亚训练。

苏州古风走秀

图源:BAIGE模特

好的周末活动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参与、互动和创造。当你在实验戏剧中即兴创作台词,或跟着非遗传承人练习空竹手法时,真正的自由,是让每一场活动自然拼接成周末叙事,不按部就班,不做任务清单,让所有周末都是属于你的主角时刻。

哪些好地方,是我们的周末“充电站”?

要解决“周末困难症”,个体层面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靠城市外部空间的支持。想要真的治愈我们周末的出门困难,就需要真正能提供情绪价值和意义感的城市空间,作为充电站,承载我们的情感、体验和记忆。

北京的康迪曾经去过高碑店的一个市集,“那里很有趣,应该是我少数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个周末,不是专门去的,纯属偶遇”。他和女友在市集里套圈,套中了一个“好像有点稀缺”的卡包,送给了旁边的小朋友。作为交换,“那个小朋友请我们吃了他们家卖的水果”。

“就是比较多元,一个河边的市集,也不大。但是你可以在那里体验很多种玩法”,之后他和女友又在那里给一个石膏的摆件上色,“那个小狮子,现在我还摆在家里桌上。”

香港中环街市,1666

摄影:趙羨藻

聿子对于在香港的城市闲逛体验印象深刻。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中环街市,“是一个很现代,同时也很市井的地方,可以感觉到真实的生活质感”。

街市在粤语中有菜市场的意思。香港的中环街市最早建于1842年,如今的街市风貌基于1939年第四代的改造而来。中环街市强调 “无边界设计” 的力量,改造时专门保留了老档口的原始结构,比如海鲜档的储水缸、家禽档的砧板与血槽,以及红鸡蛋灯、水磨石主楼梯这些标志性元素,同时保留了一条贯穿三层的原始水磨石楼梯,并围绕它打造了开放式社交空间。

“很多人来这里拍‘复古港风’,我以为真的是菜市场,但发现更多是在逛展览,或者你也分不清具体功能,它是属于多功能的一个空间”,聿子说。

图源: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对于很多香港人来说,这里不只是一个消费场所,而是一座 “集体记忆的容器” ,承载着从1842年至今的市井生活变迁,据项目运营方介绍,不大的中环街市平均每天有超过2000人停留。“能看到各种人群,有过来怀旧的阿婆,有学生,还有附近的金融人士”,聿子说。

聿子提到她在中环街市印象深刻的体验,“因为我很喜欢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当时专门去看了那里的“十八廿二”长衫店,展示港式旗袍,还可以体验一下它们的裁缝工艺,包括面料,包括试穿改进版的‘长衫’。如果说创造的话,我觉得中环街市是有互动和创造的。”

中环街市标志性楼梯,翻新后成为打卡热点。1998年,一名男子在其中休息

图源:Getty

这种“可逛、可停留、可创造”的商业空间,也正在国内更多的城市不断嬗变出现。

比如合景泰富商业资管旗下的悠方天地,就是专注于社区尺度、体验市井烟火的空间。在合景·悠方天地(广州誉山),下沉广场的风情市集与屋顶儿童乐园形成昼夜交替的活力场;在合景·悠方天地(佛山)的可以看到老人提着菜篮和遛狗的年轻人共享同一片树荫。这些开放式街区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用菜篮子、儿童笑声和邻里问候,织就15分钟生活圈的温度。

而合景泰富商业资管旗下的摩方,则像一座座微型城市实验室,捕捉年轻世代的活力切片。成都交子大道的轻量商业盒子里,通过“小而美”的业态组合服务年轻白领客群;北京崇文门专为Z世代打造的摩方,由荷兰MVRDV操刀,则像一座座镶嵌在城市褶皱中的水晶魔方,棱角分明的玻璃幕墙内包裹着一众潮流首店与运动社群;这些“小而美”的场所不执着于传统零售逻辑,更像城市青年的社交充电站。

合景·摩方(北京)

图源:合景泰富商业

相比摩方和悠方天地,作为城市区域商业标杆的悠方,则在自然与商业的融合中寻找平衡。合景·悠方(上海)借新江湾城水系,皮划艇青年与推婴儿车的家庭共享同一片水域;合景·悠方(成都)的空中花园里,可以沿着绿植墙散步,眺望远方的金融双子塔。当商业空间不再被玻璃幕墙封闭,当生态景观成为日常通勤的必经之路,城市人获得了在水泥森林中短暂抽离的呼吸感。

三个产品线如同城市生活的三棱镜:悠方天地连接着家门口的琐碎与温情,摩方收留着年轻人的躁动与探索,悠方则试图在繁华中保留一片亲自然的留白。它们或许不提供颠覆性的震撼,却悄然改变着人们感知城市的方式——让购物、社交、独处的需求,都能找到更从容的落点。

2025理想FUN飞季—庆祝的微力

时间:4月11日—4月22日

而在这一次的“理想FUN飞季”中,合景泰富商业也在北京、上海、苏州和成都的不同商业空间中所延伸的户外区域里,做了全新的视觉展览装置——用AIGC技术生成的群像型IP“彩色动物园”。没有单独的“群像型”角色设定,正好契合了这次的庆祝主题“庆祝的微力”——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庆祝时刻。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合景泰富商业联合了专注AIGC内容输出的“电波dianbo studio”,结合每个城市的本地特色,打造了四个不同主题的线下空间,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核心装置,增强整体氛围感。

合景·摩方(北京)主装置“森林之窝”

比如,合景·摩方(北京)的主装置是“森林之窝”,灵感来自春天的四合院。春日四合院有什么?也许是栖息的小动物,也许是枝头的鸟鸣。项目结合AIGC的创意,把这些元素具象化,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生态空间。

合景·悠方(上海)主装置“花朵云墅”

合景·悠方(上海)的主装置是“花朵云墅”。近年,上海的商业空间越来越注重自然氛围,一年四季都会有各种城市运动类活动。因此,团队从上海的湖畔取材,把露营、云朵、花朵等轻盈的自然元素结合在一起,设计了一个可以放松于自然之中的场景。

合景·悠方(成都)主装置“戏境之树”

成都的概念围绕“多面人生”和“多样角色”。这几年,成都的潮流文化和商业氛围发展很快,有些方面甚至不输北上广。以成都的戏剧文化为切入点,合景·悠方(成都)打造了“戏境之树”作为精神堡垒,延续“彩色动物园”IP的创意理念,让大家能在这里感受到更多层次的精神体验。

在合景·悠方(苏州),主装置则是从园林文化出发,进行了艺术化和现代化的演绎,把传统园林带到商业空间,让大家在非遗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交融中,看到更多可能性。同时,也融入了一些最近流行的玄学文化元素,让空间更有归属感。

合景·悠方(苏州)主装置“园林灵树”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我们的周末“充电站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场“庆祝的微力”的尝试或许提供了一种答案:基于在地文化的各城“定制款”的在地活动、演出和市集是好的商业空间对于人的情感与热爱的理解尊重;而用AIGC生成于商业空间内外的“彩色动物园”,在视觉奇观之上,更是一场将情绪价值转化为物理载体的尝试。

这个周末,也许当你置身其中,会发现那些能激发你和一地、一城联系的,不再是商品,而是与自己、与他人、与城市建立联结的可能性。

或许真正的周末充电站,就是那些能让我们暂时忘记“充电”这件事的地方。

运营编辑:叶晨灏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

三联人文城市联络方式:

@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视频号:@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cityaward@lifeweek.com.cn

来源:三联人文city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