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斑鸠(英文名:European Turtle Dove,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印度,包括中国大陆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欧盟委员会2025年3月31日宣布,成员国可自行决定重新开放西欧部分地区的欧斑鸠狩猎季。
欧斑鸠(英文名:European Turtle Dove,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印度,包括中国大陆的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图源:Pete Richman (CC BY-SA 2.0)
由于集约农业、农药使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与食物短缺,以及不可持续的狩猎行为,欧斑鸠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级别。
图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欧斑鸠虽属全球受胁物种,却在多国仍被列为可狩猎对象。2018年欧洲各国通过《国际物种行动计划》时,该物种已持续经历种群锐减。2020年欧盟委员会据此建立了适应性狩猎管理机制,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野生动物研究所(IREC)领导的科研联盟负责提供跨迁徙路线的科学管理建议。
科研团队通过构建种群模型推演发现:所有情景模拟均表明,临时禁止狩猎能为实施新保护措施争取时间,进而促使衰退种群恢复增长。基于此,科学家们于2021年推动实施了延续至今的洲际狩猎禁令。
2021年实施的禁令原本覆盖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及意大利西北部(西部迁飞路线),2022年扩展至奥地利、保加利亚、希腊、意大利、马耳他、罗马尼亚和塞浦路斯(中东部迁飞路线)。尽管该物种数量持续下降且狩猎法规执行不力,这项延续三年的狩猎禁令仍被打破。狩猎本是导致该物种衰退的主因,但欧盟委员会非但未加强保护,反而为更多杀戮敞开大门。
禁令曾见成效。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保护通讯》(Conservation Letters)的论文《对一种此前过度捕猎、濒临灭绝的陆鸟实施禁猎令后其种群数量迅速回升的情况研究》(Rapid population response to a hunting ban in a previously overharvested, threatened landbird)揭示了禁猎令实施前两年(2022-2023年)的种群响应数据。(需特别注意,2022年与2023年的春季繁殖期,分别对应的是2021年与2022年秋季狩猎期结束后到来的繁殖周期。)
图1 1998-2023年西部(上图,蓝色)和中东部(下图,红色)迁飞路线欧斑鸠繁殖对数的估计数量趋势。虚线表示95%置信区间。
泛欧常见鸟类监测计划(PECBMS)汇编和分析的数据表明:西部迁飞路线斑鸠数量在2021年春季跌至156万对的历史低谷后,随着禁猎令实施,2023年迅速回升至196万对,两年内增幅达25%(增加40万对)。研究同时指出,中东部迁飞路线因初期衰退较缓仅采取狩猎量削减(而非全面禁猎),导致种群数量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56万对历史新低,较2021年下降15%。
草率重启狩猎恐酿恶果。尽管复苏势头脆弱,欧盟委员会仍建议在2025/2026狩猎季开放西部迁飞路线,允许猎杀多达种群数量1.5%的个体。委员会解除禁令的依据包括:
- 种群数量连续两年增长
- 存活率上升
- 建立有效监管执法体系
然而第三项条件至今未达标——虽然种群数量回升,但监管体系依然薄弱且不可靠。欧盟委员会假定1.5%的狩猎配额可持续,却无法确保猎人遵守限额。风险显而易见:一旦监管缺位,过度狩猎将致种群再度锐减。
芭芭拉·埃雷罗(Barbara Herrero)
欧洲鸟盟高级自然保护政策官员
斑鸠完成了它的复苏使命,但各国政府却未履行承诺。他们不修补漏洞、不保护栖息地,反而急功近利解除禁令。这种短视行为将把物种推回灭绝边缘。欧盟委员会本应坚守禁令立场。
中东部迁飞路线乱象丛生,非法和不可持续的狩猎活动继续不受控制。希腊爱奥尼亚群岛仍是候鸟迁徙途中的盗猎重灾区,马耳他也持续进行非法的春季斑鸠狩猎。欧洲鸟盟紧急呼吁相关国家在为时已晚前落实禁猎令。
斑鸠生存警报仍未解除。若缺乏有力保护,种群恐遭毁灭性打击。欧盟委员会必须秉持责任,将自然保护置于政治考量之上。
THE END
海
湿
文 | YJ
审核 | Sara
排版 | 绿叶
【参考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96%91%E9%B8%A0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大湾区海洋生物数字文献库(Greater Bay Area Marine Biological Digital Library, 简称GMBDL)是全国第一个以视频图鉴为特色的海洋生物数据库,始于2022年,由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Dapeng Peninsula Marine Library)出品。大湾区海洋生物数字文献库通过长达2000多个小时的潜水拍摄积累而成,拍摄团队历经6年时间,专注于南海北岸海域,精心记录下海洋动物在日夜不同时间的行为、雌雄不同的体色以及冬夏不同的状态,还特别记录了深圳近十年来鲸豚搁浅等海洋大事,所采用的均是高清高帧率视频,确保了影像的高质量和细节展示。该数据库由国内权威分类学专家进行定种,目前已收入407种海洋生物,且物种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目标是在两年内达到1000种,为海洋生物研究和保护等工作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图源:©GMBDL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IUCN推动地中海地区实施“昆蒙框架”和欧盟《自然恢复法》
❁欧盟继续为GBIF生物多样性信息促进发展(BID)计划提供430万欧元
❁欧盟ONE-BLUE项目探寻北极新兴海洋污染物真相
❁公众意见征询 | 欧盟委员会成员国自然恢复计划的统一格式
❁欧盟《城市污水处理指令》修订版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欧盟通过禁令:禁止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双酚A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