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提到贺子珍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可能会感到有点陌生,但是在革命年代,她可是妥妥的“大红人”。因为她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1928年两人结为夫妻以后,贺子珍陪着毛主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革命岁月。
今天提到贺子珍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可能会感到有点陌生,但是在革命年代,她可是妥妥的“大红人”。因为她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1928年两人结为夫妻以后,贺子珍陪着毛主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革命岁月。
81年贺子珍在上海住院的时候,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为贺子珍的女婿孔令华提出了一个要求,这令一对年轻的夫妻既感动又暖心。当年发生了什么?
1909年9月28日贺子珍出生于江西永新的一个进步家庭中,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她很早就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了。
她于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和妇女解放活动,且于第二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担任中共永新县委委员、妇女部部长兼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
此后她在家乡更加积极的开展革命工作,组织妇女协会,为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妇女权益做出诸多努力。
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她参与领导永新农民武装起义,随后率部上井冈山,成为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
也就是在井冈山上,贺子珍结识了毛主席,1928 年两人结为革命伴侣。此后多年,她一直伴随毛主席转战各地,在艰苦环境中相互扶持。
在那段光荣的革命岁月,贺子珍身兼数职,既是毛主席的生活助手,又负责机要和联络工作,还参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等工作。
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以后,红军被迫开启了万里长征,贺子珍也跟随着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
长征途中环境恶劣、困难重重,她克服身体伤病和物资匮乏等诸多困难,始终坚定跟随队伍前进。
有一次他们遭遇了敌机的空袭,当时情况万分危急,贺子珍为了掩护身边的伤员,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
炸弹爆炸后,她全身伤痕累累,身上嵌入了十七块弹片。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为有限,无法将所有弹片取出。
这些残留的弹片长期留在体内,时常引发疼痛,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行动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伤痛愈发折磨人。也就是因为此次事件,她在晚年身体状况才会恶化的特别快。
即便如此,她仍以顽强意志坚持行军,有时还帮助伤病员背行李、照顾他们生活,展现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36年年底万里长征顺利结束以后,第二年贺子珍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苏联治疗长征过程中落下的后遗症。
1947年,贺子珍带着女儿李敏回到中国,开始积极尝试重新融入阔别已久的革命大家庭。随后她担任了浙江省妇联主席,充分发挥了自己早期从事妇女工作的经验。
1954 年,收音机里播出毛主席讲话的声音,贺子珍听后深受触动,精神上受到较大刺激,旧疾复发,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不得不停止工作进行治疗。
后面76年毛主席去世以后,贺子珍的身心再次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到了81年的时候,贺子珍已无法一个人正常生活了,只能住进了上海的一家医院。
按理说,在贺子珍住院以后,李敏和孔令华身为她的女儿女婿,本应肩负起赡养母亲的责任。但奈何两人都有着自己的难言之隐,无法时刻陪伴在贺子珍的身边。
李敏在跟随母亲回国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防科委工作。
国防科委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领导机关,承担着规划、组织和协调国防科研工作的重任。李敏在这里主要从事与科研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母亲生病住院时,正值他们国防科委工作的关键时期,每天都被繁杂的工作缠的脱不开身,这让她心中充满了愧疚。
听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时,她的内心是十分的煎熬的,一边是国家的需要,一边又是生她养她的母亲的需要,这让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李敏的丈夫孔令华也同样非常感同身受,当时他正在河北的一家国家单位工作,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大量国内外军事动态信息,分析潜在的军事威胁和战略机遇,为高层军事决策提供详实且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这个工作岗位对也是一个工作十分繁忙的工作,当他听到丈母娘病重的消息以后,也同样心急如焚。只能一边安慰着妻子,一边挤出时间去上海看望贺子珍。
在河北、上海、北京三地之间的不断奔波,几乎是搞得孔令华身心俱疲。他只能靠着和妻子的互相鼓励,来给自己一点点的心理安慰。正当他为时间不够用而感到发愁的时候,上司秦基伟的一个要求无疑是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当时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在得知了李敏他们两夫妻所面临的困境以后,毅然决定将孔令华派到了北京卫戍区工作。
一开始在听到组织的这个要求时,孔令华还有些许犹豫,他认为自己在河北的这一块已经工作多年,十分熟悉这边的业务,他担心自己的突然调离会影响到组织的工作。
但秦基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很早就做好了孔令华调离后的后续工作,接着他语重心长的向孔令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得知了组织上的良苦用心后,孔令华感动的同意了组织上的调动安排,去北京和妻子李敏团聚去了。
调往北京以后,孔令华之前的通行压力缓解了很多,解决了他们当时的燃眉之急,也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在上海住院的贺子珍。
参考资料:
《贺子珍:一朵绚烂的“井冈之花”》中国军网
来源:秋墨文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