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为蟑螂“正名”:全身都是宝,吃的、用的都有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6:18 1

摘要:这使得蟑螂抗菌肽在对抗那些“超级细菌”时,展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临床常用的康复新液,正是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制剂,可使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0%。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在大多数人眼中人人喊打的蟑螂,却被中科院专家称“全身都是宝”!

甚至直言平常吃的、用的东西,大多都有它的存在,当看到它所制作的东西时,网友也是直呼“天塌了”!

难道说蟑螂真的是“宝贝”?还是说这是专家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的噱头

蟑螂有大用,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 “蜚廉,味咸。主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

《本草纲目》等历代重要本草典籍也均有关于蟑螂药用的记载,现在,科学研究更深入地验证了这些古老的看法,并发现了更多优点。

从蟑螂身体里提取的抗菌肽,能够广泛杀死多种细菌和病毒,而且与常用抗生素相比,细菌不容易产生抵抗力。

这使得蟑螂抗菌肽在对抗那些“超级细菌”时,展现出非常大的优势和潜力,临床常用的康复新液,正是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制剂,可使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缩短30%。

生活中,也处处都存在蟑螂的身影,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比如一些护肤品和花生酱等产品,也许就含有蟑螂的成分,这些成分可能来自蟑螂翅膀或躯干,经过加工后成为润滑剂或粘稠剂。

部分商家会打着“零添加”的旗号,将蟑螂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成分加入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如果有人感觉到不适,可以在购买商品时,需要更加注意成分表,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

国际品牌修复精华中的活性肽、网红面膜的“神秘保湿因子”,实为蟑螂甲壳提取的甲壳素,其保湿效能是透明质酸的3倍,化妆品行业通过“昆虫蛋白”、“壳多糖”等专业术语,悄然将这种古老生物转化为高端护肤品的核心成分。

我们常吃的巧克力可能含有少量昆虫碎片,这是因为可可豆在发酵晾晒时容易吸引昆虫,蟑螂等昆虫也会混入其中,难以避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甚至设定了巧克力中昆虫残留量的标准,这意味着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避免吃到极少量的昆虫成分。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直呼“天塌了”,觉得蟑螂就是脏东西,想到自己用过或者吃过,心里生出一丝膈应,但其实不比担心,一般这些企业使用的都是正规养殖的,不是路边随意抓的。

用于制药的美洲大蠊都来自专业养殖基地,这些基地严格控制卫生条件,确保蟑螂的生长环境清洁,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菌污染。

养殖采用全封闭无菌环境,从卵鞘孵化到成虫加工全程隔绝病原体,对比实验显示,养殖个体携带的细菌总数仅为野生种的0.03%,所以大家不能简单地将药用美洲大蠊和家里的蟑螂划等号,

蟑螂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比人类出现早得多,大约有3.5亿年,它们生命力很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厉害,说明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能还非常重要。

我们讨厌蟑螂,主要是因为它们常在脏地方出现,让人担心会传播疾病,但是,人工养殖的蟑螂跟家里乱跑、带着细菌的野生蟑螂完全不一样,生长环境和卫生条件存在天壤之别。

四川某养殖基地的数亿只美洲大蠊,每日可处理15吨餐厨垃圾,通过特制制浆机粉碎、封闭式饲养系统,这些“清洁工”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昆虫蛋白饲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率超90%,相比传统填埋,该模式减少甲烷排放量达76%,一举两得。

而且蟑螂还是优质的动物饲料蛋白来源,将美洲大蠊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能够增加动物的营养,增强其抗病能力,同时降低饲养成本,使饲养模式更加经济环保,比如在一些水产养殖中,使用蟑螂饲料可以提高鱼类、虾类等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人们往往对蟑螂有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并且更倾向于规避那些不了解的风险,即便天然提取物更好,他们也因为对来源的疑虑而选择工业品。

这也是中科院专家站出来为蟑螂“正名”的原因之一,自然界没有绝对的“害”与“益”,大家要逐渐接受。

结语

从药用价值到食品、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再到在环保、科研等方面的作用,蟑螂确实处处都是宝,不过,要让公众真正接受蟑螂的这些价值,还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上海疾控---2025.04.01:《蟑螂做的,你敢碰吗》

原文刊登于中科院物理所---2023.06.09:《好家伙,治疗我口腔溃疡的神药居然是蟑螂水!》

原文刊登于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2024.12.10:《蟑螂,竟是“万能神药”》

原文刊登于新华社:《冷知识!蟑螂全身都是宝,你的面膜和花生酱里都有蟑螂!网友:爱吃花生酱的天都塌了》

来源:影玉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