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刺”成为近期社会合唱团圈子里的一个热词,缘由是一些合唱团中,团长与指挥、指挥与指挥之间不时发生“背刺”事件,从而在众多合唱团的社群里引发热烈讨论。
文 | 陈茴茴
“背刺”成为近期社会合唱团圈子里的一个热词,缘由是一些合唱团中,团长与指挥、指挥与指挥之间不时发生“背刺”事件,从而在众多合唱团的社群里引发热烈讨论。
事件一:某合唱团的团长与指挥因个人原因,矛盾不断激化。指挥召开了一场团长未参加的骨干会议,在会上直接罢免了团长。团长认为,是自己一手创建了这个团,还聘用了指挥并支付劳务费,而自己分文未取,最终却遭罢免,心中既气恼又感到无奈。
事件二:某合唱团中,一位羽翼渐丰的新指挥带领部分团员另立山头,“炒”掉了老指挥。
“背刺”事件促使合唱人对合唱团内部各种关系(团长与指挥、指挥与指挥、团长/指挥与团员等)展开探讨。如何在合唱团里构建健康、有序的人际关系,避免“对对碰”等不愉快事情发生,成了众多合唱团热议的话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是像合唱团这种人数众多、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的群体。并且,合唱团的人员关系维系相对松散,不像工作单位等有严格且大众普遍认可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所以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这类事件引发热议,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当下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引发了有相似遭遇的合唱团团长、指挥的共鸣;其二,随着近年来合唱团科学管理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这些“背刺”事件引发了越来越多合唱人对合唱团人际关系疏导以及科学管理的关注。
关系错综,考验管理智慧
曾出版《合唱团日常管理手册》的合唱管理专业人士李军,在多年研究合唱团管理问题时发现,指挥和团长的关系变质、产生矛盾,一个关键原因是“不对称”,即两者的待遇不对称、文化不对称、感受面不对称。
在团长作为创始人的合唱团里,指挥是被聘用者。但由于国内大多数合唱团经费来源紧张,很多团长作为创建者不领取劳务费,目的是确保合唱团有限的费用能支付给付出专业劳动的指挥。长此以往,这种关系让外界甚至团员产生一种错位的印象:指挥是花重金请来的专业人才,而团长虽组建了团队,却更多只是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工作。
通常情况下,在社会合唱团中,大多数指挥因受过专业训练,专业水准普遍高于团长。而且,指挥还经常参加各类培训,持续进修学习。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团长开展的学习培训极少,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不多。久而久之,无形中拉大了指挥与团长之间的专业差距。
从团队管理层面来看,许多合唱团缺乏明确清晰的权责划分,致使指挥和团长对权责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就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双方容易出现权力边界的模糊地带,进而引发冲突。例如在排练曲目选择、团员招募与淘汰等关键事务上,若没有既定规则,极易引发矛盾。
指挥、团长、团委会等管理层与普通团员间的关系,容易产生矛盾的关键在于人文关怀的缺失。“情感很重要!”一位从合唱团员成长起来的基层指挥感慨地说。对于众多热爱合唱的业余团员来说,他们将合唱团视为自己的一个“家”。但有的指挥或团长为树立自己的专业权威,随意乱发脾气,动不动就训斥人,有时甚至使用侮辱性语言,这让普通团员难以接受。有的合唱团团委会还与指挥、团长结成“小圈子”,独断专行,不听取普通团员的意见。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男高音歌唱家李初建曾提及,在以往的合作经历中,很多指挥大师对作品都有自己严苛的标准,他们在排练时也会发脾气,但都是针对作品、艺术本身的专业争论,或是对团员不够认真的指责,平白无故地“凶”团员的情况很少见。合唱指挥,首先要学会如何与团员合作,才能引领他们唱出和谐的声音。
离专业近一点,离关系远一点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团长谢晖与指挥高劼分享了他们对合唱团中多种关系的见解。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成立于2016年,至今已走过9年时光。谢晖认为,指挥负责合唱团的艺术与专业领域,“是合唱团的灵魂”。作为团长,他觉得应给予指挥更多空间和权力。
在青年指挥家高劼看来,指挥和团长在合唱团中犹如“一文一武”。团长如同总管,负责外围沟通、团队“走出去”等一系列事务,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指挥则需操心专业范围内的所有事务。两人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就采用“试试看”的方式,尝试听取对方的意见,进而探寻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在团队运营的这些年里,高劼与谢晖达成一个共识:合唱团要实现健康发展、持续运营,仅靠指挥和团长两人远远不够。由于团里以青年团员为主,为此,高劼提议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团队管理中来,于是,设立了一个运营团队来处理繁杂事务。他说,尝试让团员自己管理团队,也是目前国内以青年人为主的合唱团的一个发展方向。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目前有两位助理指挥,负责协助指挥排练作品,做好排练“打底”的工作。高劼期望,未来在专业方面能逐步将接力棒交给他们。对于团员,他本人、团长和运营团队都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在高劼看来,指挥要与团员相处融洽,首先要放下专业上的傲慢,尝试去了解团员。排练中若出现问题,光靠生气骂人无济于事,要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指挥找到有效的排练方法。
很多人喜欢在合唱团里交朋友,排练之余也热衷于聚会或一起游玩。有部分指挥和团员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对优秀团员格外关注,生怕他们离团。高劼坦言自己不是那种和团员走得太近的指挥。在他看来,一个合唱团能否留住团员,除了良好关系产生的凝聚力外,指挥的专业水准、个人魅力以及合唱团的艺术水准更为重要。倘若可以,他认为离专业近一点,离关系远一点,或许更有助于合唱团的稳定和发展。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