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2·15专项行动” | 苏州:校园运动火热,学生活力满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15:09 1

摘要:在常熟市淼泉小学,学生早晨到校后先放下书包,到操场开启“晨练模式”;每天第一节课不是学科课程,而是“全员体育课”;每周一开展“体育游戏周周教”,由青年教师轮流教授体育游戏,学生毕业前可学会200多个游戏……这所一年级外地生源占比近80%的普通乡镇小学,通过开展

在常熟市淼泉小学,学生早晨到校后先放下书包,到操场开启“晨练模式”;每天第一节课不是学科课程,而是“全员体育课”;每周一开展“体育游戏周周教”,由青年教师轮流教授体育游戏,学生毕业前可学会200多个游戏……这所一年级外地生源占比近80%的普通乡镇小学,通过开展“以体树人”行动,实现了师生、生生关系的亲密无间,绘就了“活泼泼”的育人画卷。

这是苏州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扎实推进“2·15专项行动”的生动写照。2025年春季学期以来,苏州积极“解锁”体育运动新内涵、新形式,深化“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增强综合素养,提升体质健康,实现全面成长。

分秒必争,新学期迎来新变化

上午10点20分,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苏州市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教学楼前广场、教室走廊瞬间热闹了起来,孩子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开展跳绳、跳皮筋、木头人等游戏活动,收获满满的快乐。新学期开学后,该校参照昆山市教育局统一制订的作息时间表,将上午第三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时间作了相应调整,在保障课间延长至15分钟的同时,新增了30分钟大课间。

“学校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在不增加学生在校总时长的前提下合理规划作息时间,是很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昆山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仲跻宏告诉记者,考虑到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学情不同,在结合全市学校规模、城乡区域、食堂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昆山市教育局制订中小学校不同学段的参考方案。与此同时,不少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调整,灵活优化时间安排。

“为保障课间15分钟的落地,从2月13日开始,我们探索性地将每节课的时间调整为40分钟,午自习时间缩短20分钟。”昆山市第二中学副校长徐欣表示,这一调整也是对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的一次倒逼,体现了学校轻负高效的发展理念。“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科研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

“除了时间上的安排调整,我们还要求各地各校在体育活动时间管理上精打细算,分秒必争。”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针对30分钟的大课间,该市鼓励各校科学规划流程,在整队环节通过提前设定站位、音乐引导等方式,将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质性的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在春节前完成了所有学校新学期作息时间表的审核、指导与改进工作。开学后,该区教育局、教发中心组织机关工作人员、教研员等100余人前往各中小学视导,重点查看课间、体育课落实情况。围绕课程改革与大课间实施等问题,全区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专题研讨2次。“我们把体育课和课间活动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获益。”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杨原明说。

深挖内涵,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戴上AR眼镜,佩戴传感器装备,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虚拟体育世界逐渐呈现在眼前……新学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苏州石湖实验小学引入“HADO(电子躲避球)”项目,该项目融合数字特效和运动竞技,点燃了学生的运动热情。“以前我不太敢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总担心说错话。但在AR世界里,为了完成任务,我必须勇敢说出自己的计划。”该校六(18)班学生姚一诚说。

“课间延长至15分钟,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吸引学生走出教室,跑一跑、跳一跳,活动身心。”据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党总支书记姚浩宇介绍,该校分别召开全体教师、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的动员会,从不同层面发出“2·15专项行动”倡议书;同时深入调研、因地制宜,以学生喜爱、方便快捷为出发点,创新设计多样化的“健体超市”,提供12类活动场区,在原有足球、篮球等活动区基础上,增设传统体育项目、健美操、匹克球、网球等活动区,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锻炼需求。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成为体育活动的“主角”,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创新打造“我的课间我做主”主题活动,不仅推出各类活动项目菜单,还增设“我推荐的活动”栏目,学生通过班级讨论、校园投票等方式,可推荐喜爱的游戏并自行设计规则。活动开展仅一天,该校就收到300余份创意提案,多项创意游戏“脱颖而出”,被纳入“课间游戏资源库”。“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但都紧扣安全性和趣味性,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比游戏本身更有意义。”该校教导处副主任邹颖欣表示。

在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传统跑操已全面升级为“体能+趣味”组合模式:前10分钟进行跳绳、仰卧起坐、八字跑操等基础训练;后20分钟分年级开展“羊角跳、换物赛”“障碍挑战赛”“古诗韵律操”等50多项特色项目。同时,利用校本特色课程“快乐体操”的优势基础,该校还开发了武术操、街舞啦啦操、花球啦啦操等集体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都能参与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课间15分钟”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在苏州大学相城实验小学,喜欢动手拼搭的孩子用一块块积木搭建出心中的奇妙世界;喜爱阅读的孩子捧起书本,让思绪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课间15分钟,孩子们还可在机器人编程项目里尽情探索,碰撞出科技与创意的火花……

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突破传统课间局限,立足“五育融合”理念,将放松维度拓展至“生理机能、心理健康、文化感知、审美创造”四重层面。该校精心推出“四维放松计划”:学生通过创意“课间指间操”,激活手部肌肉;“活力啦啦操”小组随音乐律动,进行“精细动作+大肌肉群”协同锻炼;在特色“西游工坊”,学生可以利用课间碎片时间开展人物手工创作;学校还设立“绿植养护岗”,每班认领专属盆栽,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感与自然情怀。

综合施策,“小运动”撬动“大健康”

“2·15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学生校园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日前,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副校长吉守益做了一个小实验——早上7点40分,他将运动手表递给该校六(8)班学生陆其鑫,让他记录一日活动情况。一天下来,陆其鑫的校内运动步数达16068步,消耗热量1277千卡。“这说明孩子们在校内综合性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强度并不低。”吉守益说,“和运动强度息息相关的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率。自‘全员运动’开展以来,流感高发季学生感冒人数同比大幅减少,‘小运动’正在撬动孩子们的‘大健康’。”

在“2·15专项行动”的深入推动下,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激发学生活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运动中绽放光彩,正逐渐成为苏州各地各校的共识。“‘2·15专项行动’是育人理念、办学方式、教学方法、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在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季斌看来,各地各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丰富体育课程设置,积极树立体育课程育人理念,不断增强体育课程改革的内生动力。

记者走访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快育人方式变革,推动“2·15专项行动”走深走实,苏州市各地各校正在进行更多尝试。如苏州工业园区重点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体育大单元专项技能教学为抓手,强化“教会、勤练、常赛”的过程与结果。“我们鼓励各校在教学中融入‘青少年体育苏八条’,将新兴体育类运动充实进体育课程内容,确保每名学生毕业时掌握不少于2项专项运动技能。”杨原明说。

为督促各校落实好“2·15专项行动”,张家港市计划每学年进行一次全市范围的大课间活动及一日实施方案评比,通过评价方式改革,激励各校不断创新,提升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苏州市相城区则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中心组指导职能,不断优化体育课程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并通过家长开放日、课间观察体验等,让广大家长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变化,形成家校社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2·15专项行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努力形成长效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健康、活力、快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苏州市相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居万峰说。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