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喀什,伯什克然木乡的日光温室里,来自几千公里外的海南的火龙果、柠檬、芭乐正蓬勃生长。“南果北种”,这个听起来颇具挑战的农业实践,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下,已经成为南疆特色农业的新常态。
新疆喀什,伯什克然木乡的日光温室里,来自几千公里外的海南的火龙果、柠檬、芭乐正蓬勃生长。“南果北种”,这个听起来颇具挑战的农业实践,在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下,已经成为南疆特色农业的新常态。
喀什市区,深圳对口援疆的第一家仓储式卖场,是连接田间与餐桌的重要纽带。
两年前,这家国营直营连锁超市与新疆本地22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利用其全国市场规模优势,先后将辣椒酱、干果等诸多新疆特色商品引入陕西、甘肃、广东等省份,为新疆特产“走出去”创造了更多可能。
“农超对接”,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农户“卖菜难”问题。
俯瞰今日中国大地,一个个民生细节背后,都有无数家企业联手协作,从西部开发到东北振兴,再到中部崛起,在全国“一盘棋”的发展中,各地正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产业,助力国民经济提质向新。
川陕革命老区巴中市,一条“彩虹公路”蜿蜒穿行,串联起云海梯田与焕新村落。环境的改善带来旅游热潮,这座以“希望”命名的小镇正悄然蜕变。
因地制宜,南江希望小镇打破传统的“输血式帮扶”方式,将央企产业优势与老区的资源禀赋深度融合,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200亩标准化鳖池依山而建,池中中华鳖与水稻互利共生,水产专家团队为农户制定“稻鳖共作”技术方案。鳖甲、鳖肉将就地加工,然后被送往中药厂,变身为高附加值的保健品。
入夜,南江县龙泉村的露天篮球场,一场场“村BA”热潮唤醒了这片曾经因交通闭塞而陷入沉寂的红色热土。
篮球场周边的“巴山夜集”汇集了30个助农摊位,金银花茶、黄羊、腊肉等特产通过赛事直播走红。
从一只鳖的生态养殖到一场“村BA”的沸腾,央企以产业链打通的发展方式,不仅让乡村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更让乡村振兴的“篮筐”里盛满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南昌市湾里区,被誉为“最美中国工厂”的江中药谷内,无人化智能制造车间正颠覆人们对传统中药生产的认知。
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传统煎煮的“文火武火”将被转化为压力、温度和时间的精确数字模型。
自主研发的中药吊篮式循环提取技术,将中医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效率提高到 95% 以上。
1分钟1万转的高速离心装置,可将药物中相当于发丝直径1/16000大小的杂质去除。
从取材、提取、灌装、灭菌直至包装、入库,这条智能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
如今,中医药正以更加时代化、大众化、新颖化的方式,解锁更多可能性,智能化应用也正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通向百姓健康”的独特模式,构建起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的“价值闭环”。
而打造“防—治—养”健康生态圈,对生命给予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产业,还涵盖了对新科技领域的探索。
香港沙田区,科研人员正在对养老机器人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操作中的稳定性。
这款搭载5G远程操控系统的养老机器人,既能协助老人完成翻身、按摩等护理动作,也能通过脑机接口识别情绪波动。
通过志愿者的体验反馈和体验数据,机器人的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如今,养老机器人产业研发已在中国遍地开花。
当老龄化遇见智能化,区域协同创新让中国养老机器人实现“三级跳”。一个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健康护理等各个方面需求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已经由中国牵头制定。
重庆千级洁净车间,12英寸晶圆生产线,正以纳米级精度雕刻着未来。
晶圆,这种看似普通的超薄镜子状圆盘,实际上聚集着众多智能设备的“心脏”。
工程师们用精密设备在这个直径仅约300毫米的圆盘上,“雕刻”出成千上万颗微小芯片,每颗芯片将为手机、汽车等电子产品提供每秒万亿次运算的智能核心。
从智能家居到汽车领域,从智慧医疗到能源设备,这些看似冰冷的智造产品,却在不知不觉间承载着最温暖的民生期待。
民生无小事,致广大而尽精微。
今日中国,科技利民、智造惠民、产业富民,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系列极富科技含量的创新成果改变着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澎湃动能。
央视综合频道 CCTV-1
18:20档
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
铸国之重器 守民之命脉
👇👇👇
来源: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