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整个华北都笼罩在“9-11级”大风预警的恐怖中——学校早放学,企业早下班!几亿人都在等传说中的10级大风……你们在等风,农民,却在苦苦地等雨!摘要:2025年4月11日,整个华北都笼罩在“9-11级”大风预警的恐怖中——学校早放学,企业早下班!几亿人都在等传说中的10级大风……你们在等风,农民,却在苦苦地等雨!
2025年开春以来,一场罕见的干旱从南至北席卷中国大地。从华南的甘蔗田到东北的黑土地,从华北的玉米带至西南的梯田,一场从2024年延续而至的大旱正笼罩在农民头上……
广西玉林的蔗农李建国望着自家甘蔗地里干裂的裂缝,眉头紧锁:“2024年秋冬季的雨水就比往年少,现在春耕连浇地的水都缺。”广西气象局数据显示,全区1039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其中228个乡镇达到“特旱”级别,桂林柑橘种植户王秀兰的果树根系晒死率超60%。广东清远原本改种蓝莓的稻田因缺水导致果苗成活率不足五成,农户陈志强叹息:“改种经济作物本想增收,现在连成本都收不回。”
多雨的两广如此,湿润的四川盆地也没好到哪,一场多年未遇的春旱!
位于长江流域的两湖地区,今春降水也明显偏少!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稻田龟裂如龟甲,农民杨德福指着干涸的灌溉渠说:“往年这时候水田已插秧,今年连育秧水都抽不上来。”气象数据显示,湖南6成以上区域出现水文干旱,洞庭湖水位创历史同期新低。湖北江汉平原的稻田因土壤板结,水稻移栽成活率不足七成,荆州农民张红兵无奈道:“去年秋旱让土地元气大伤,今年连化肥都‘喂’不进去。”
河南驻马店种粮大户张伟强站在玉米地旁,望着冒烟的秸秆焚烧点叹气:“去年秋旱没缓过来,今年春旱又来,地里的墒情连播种机都下不去。”全省夏播玉米受“卡脖旱”威胁,部分区域单产预计下降15%。山东临沂农机手赵明阳驾驶智能喷灌机穿梭在麦田间,但每小时800元的租金让普通农户望而却步。
陕西关中平原小麦主产区面临40年来最严重春旱,渭南农民刘建军在社交媒体晒出开裂的麦田:“往年亩产800斤,今年能保住500斤就不错了。”气象数据显示,陕西土壤失墒速度较常年快25%,榆林地区已有3.2万公顷耕地绝收。甘肃陇东旱塬区春小麦播种推迟20天,庆阳农民马国富说:“水窖早就见底,现在吃水都要去30里外拉。”而山西则自去去年冬季至今未有一场有效降雨,严重影响春播!
2024年的极端天气已为2025年埋下隐患。云南曲靖烟农张明富回忆:“连续两年干旱,土壤板结严重,今年烤烟移栽成活率不到六成。”全省18个水库水位低于干旱预警线,昆明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区出现“漏斗型”地下水位下降。贵州黔西南州农民王秀兰展示手机里的对比照片:“去年这时候梯田还泛着水光,现在连野草都长不出来。”
气候监测显示,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南涝北旱”格局在2025年演变为“旱上加旱”。安徽淮北平原土壤含水量较常年减少40%,阜阳农民李建军用铁锹挖出干粉状土层:“这土攥不成团,种什么都白搭。”山西运城盐湖区棉田墒情仪显示数据跌破临界值,棉农李秀兰含泪拔掉枯死的棉苗:“去年高温烧苗,今年连发芽的机会都不给。”
农业农村部预警显示:东北五常水稻因插秧推迟导致生长期压缩,单产可能下降12%;华北玉米主产区预计减产10%-15%;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早稻绝收面积或达8万公顷。但科技应对初见成效:四川丘陵区推广的智能农机提升灌溉效率40%,黑龙江寒地水稻防低温技术使育秧存活率达95%。
更可怕的是,这种严峻的局面 ,似乎只有农民在忧心忡忡!
其他早已远离土地的人,都在为每天挣了多少钱,有没有升职机会等等在忙碌,早已忘记远去不久的饥饿感!
叠加战火蔓延的贸易战,进口粮食的虚弱性一眼可见,粮食安全,真的应该重视起来了!
来源:FMEN醋溜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