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治理与制度实践。利用官方档案中政策文件、会议纪要等记录,提取“全国一盘棋”“跨部门协同”“顶层设计”等关键词,展示国家如何通过制度化手段进行战略部署与治理。
叙事建构旨在将早期档案史料中蕴含的多维价值转化为具有连贯性和情感共鸣的历史叙事,并面向公众进行传播。主要方法如下:
1.多重叙事主题提炼
基于档案数据化和语义解析的成果,通过对不同档案类型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概念与事件进行比对,甄选出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意义的核心主题,主要围绕:
国家治理与制度实践。利用官方档案中政策文件、会议纪要等记录,提取“全国一盘棋”“跨部门协同”“顶层设计”等关键词,展示国家如何通过制度化手段进行战略部署与治理。
技术自立与历史经验。从技术论证和工程设计档案中提炼出“方案比选”“关键技术突破”“自主创新”等核心概念,反映工程在技术攻关和实践探索中的积淀与进步。
社会参与及文化传承。通过内部刊物、口述史、文学作品等,挖掘出“舍家为国”“基层动员”“文化认同”等情感化表达,展现公众参与和文化传承的多元面貌。
上述多重主题既能各自独立地揭示档案史料中所反映的不同维度价值,又能通过相互交织整合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主题框架,为后续叙事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
2.多维叙事框架设计
在多重叙事主题提炼的基础上,笔者提出“线性编年史叙事×主题交织叙事×空间地理叙事”的多维叙事框架,力求构建一个既反映时间演进、又突显主题内涵,同时融入空间地理维度的综合叙事体系。
线性编年史叙事。线性编年史叙事以时间轴为基本框架,将南水北调工程长达50年的论证规划过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描述和展示。该部分旨在揭示工程规划和论证的历史连续性和阶段性变迁,形成纵向的历史叙事线,为后续的主题分析和空间展示提供时序依据。
主题交织叙事。在时间轴基础上,将“国家治理”“技术自立”及“社会参与及文化传承”3个主题有机融合。各主题既在纵向时间中呈现其独特发展脉络,又在横向主题交叉中形成互补关系,从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交织的叙事体系。
空间地理叙事。空间地理叙事以工程规划和论证涉及的地理区域和关键节点为载体,将南水北调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空间布局引入叙事体系。通过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将各阶段档案资料中所记录的地域信息在空间维度进行展示,使叙事内容在时空上形成直观对照,呈现出工程规划在不同区域内的互动关系和地域特征。
3.多模态叙事传播设计
为确保国家记忆叙事能够有效触达和激发受众共鸣,笔者提出在叙事传播设计上采用“轻量化叙事”策略,降低公众理解门槛,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传播。主要措施包括:
开发数字化互动平台。开发专门的数字平台和移动应用,将叙事内容以互动时间轴、叙事地图和数字展览等形式呈现,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拖拽和数据检索,直观体验档案叙事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多媒体内容创作。结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及虚拟现实(VR)技术,制作专题纪录片、微电影和互动多媒体展览,强化视觉和听觉的传播效果,从而增强叙事内容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