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造业“单项冠军”:营收1777亿元,连续29年集装箱全球第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18:39 2

摘要:集装箱作为一种标准化大型运输容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权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集装箱航运贸易量同比增长5.9%至2.13亿TEU(标准箱)。叠加巴拿马运河的干旱以及红海危机,绕航导致集装箱运营效率大幅下降,需求量因此

集装箱作为一种标准化大型运输容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权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集装箱航运贸易量同比增长5.9%至2.13亿TEU(标准箱)。叠加巴拿马运河的干旱以及红海危机,绕航导致集装箱运营效率大幅下降,需求量因此激增。

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制造商,中集集团(CIMC)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01%至1776.64亿元,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同比大涨605.60%至29.72亿元。其中,集装箱制造业营收622.05亿元,净利润40.88亿元,分别增长105.89%和127.84%。产销量创下新纪录,其中,干货集装箱343.36万TEU,冷藏箱量13.86万TEU,同比分别增长417.03%和49.84%。

公开资料显示:中集集团成立于1980年1月14日,总部位于深圳,业务涵盖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4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亚洲、欧洲、北美、澳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集集团最初是由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共同出资300万美元成立的,这是中国最早的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引进丹麦技术生产2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也是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引资大背景下成立的第三家中外合资企业。

不过投产后不久,便遭遇国际航运业低迷,集装箱订单锐减,加上丹麦管理层“水土不服”,集团连年出现亏损,到1986年陷入濒临倒闭的困境。中集决定“内部清盘”,员工数量从300多人裁剩下59人,保留管理和技术骨干,转产钢结构加工。公司经营管理则交由招商局负责。

次年,国际集装箱市场逐渐复苏,且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入股中集集团,使其恢复集装箱生产。通过成本领先战略(一个集装箱的总成本比行业平均低50-100美元)、跨区域并购策略(收购青岛、上海、大连、天津等沿海城市的10多家集装箱企业,实现中国沿海全方位生产格局)迅速崛起,打破韩日企业的垄断,与英国GEM、美国TRITON、日本邮船、法国达飞、丹麦马士基等船运公司达成合作。

1996年,中集产销量达到199000TEU,首次超过韩国现代精工(HYUNDAI)和进道(JINDO),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并保持领先至今;标准干货箱、冷藏箱、特种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的产销量均稳居第一。

进入21世纪,在麦伯良(现任集团董事长)的带领下,中集将业务延伸到多个业务领域。比如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包括如半挂车、自卸车、冷藏车等),去年中集车辆实现营收209.98亿元,半挂车业务贡献营收149.5亿元,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销量第一,国内市场份额提升至14.04%,研发的纯电动头挂列车J-RT1.0搅拌车已批量投入西安运营。

06年的时候,中集通过收购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权益进入海洋工程行业,主要从事以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以海上风电安装船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以及滚装船等特种船舶制造。去年实现营收165.56亿元,并且首次扭亏为盈。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开拓者1号(EXPLORER NO.1)7000车位汽车运输船就是由中集来福士建造的,该系列还有5艘。

截至去年底,中集集团拥有中集集装箱、南通特箱、青岛冷箱、中集来福士、南通罐箱、中集天达(登机桥)、中集车辆(货运挂车及半挂车)、荆门宏图(低压液化气体储运压力容器)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2个明星产品,在20多个细分产品领域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

来源:新潮商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