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 年生于福建厦门;2023 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厦门
王奕尹
Wang Yiyin
2001 年生于福建厦门;2023 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厦门
文物
纸本水墨
46×74cm
2024
“星丛”系列专访
王奕尹:
我深信每一颗尘埃
都蕴含着三千大千世界
库艺术=库: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成长经历吗?
王奕尹=王:我个人感觉我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圈点的地方,但我可以对我的求学历程做一个简单回顾。虽然父母都是学美术出身,但我其实在初中毕业前都没有打算学习艺术,对这方面也几乎是一无所知,直到2015年看到陈丹青的节目《局部》第一季,一下子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尤其是讲民国女画家那一集,印象很深,最后一幕定格在丘堤先生画的窗外风景,此时片尾曲缓缓响起,伴随着丹青老师慢慢地吐出一句“我仿佛看到了上海早已失去的表情”,我整个人瞬间被带入到那个情境里去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一次感受到艺术好伟大。后来整个中学阶段都在很饥渴地阅读中外美术史相关书籍,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看画的审美能力,就这样到了高二去北京参加集训。现在回头看,我的集训老师在训练上对我们的引导显得十分关键,当时几乎各大画室都忙着画联考照片,我的老师却特别严格要求我们去写生真人和向大师学习,他经常打趣说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莫奈马奈,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这些练习无疑也补充了我对美术史的认知。
暗黑生物
纸本水墨
60×75.5cm
2024
上大学后我多了一个新爱好:密集地观看展览,全国各地跑,并且在大学其中一门课的老师的启发下自己总结了一个通过看展快速增加知识储备的“思维导图看展法”,即把每一次展览(尤其是参展艺术家数量多的,如美术文献展这类展览)的索引当作目录,在展后一个一个艺术家地去搜索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和背后观念;平时我也特别喜欢看书,自称“人文社科杂食动物”,我的大脑像一头饿兽,每天都需要大量摄入能带来启发的知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小爱好,我在大学头两年不知不觉已经在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对我日后的创作很有帮助。
舞
纸本水墨
63×22.5cm
2023
一直舞到世界尽头
纸本水墨
25X33cm
2023
库:你认为这些经历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王:上面提到的,我的求学经历一方面锻炼了我的审美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个人知识体系,我认为这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能力和技法可以在大量的实践中得到改善,但良好的审美和认知更有助于我们的创作走得更远。
星
纸本水墨
180x97cm
2024
库:你何时开始想成为一个艺术家的?家人支持你吗?
王:我相信大家最开始想学美术都怀揣着一个“艺术家梦”,我也不例外,因此如果非要追溯时间节点的话应该就是在中学。但后来随着年岁增长逐渐意识到现实是很残酷的,学习专业并不是为了变成艺术家,能顺利就业就很不错了,毕竟这年头没有面包很难谈理想。我真正开始认真有这样的想法倒是在本科毕业后——毕业创作的过程让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乐趣而非以往想象中的困难,不过对我来说与其说“艺术家”是一个职业,不如说更像是对某种状态的描述,我希望自己能享受创作并用艺术家的状态去生活。
我爸妈很尊重我的想法,我最好的朋友也一直给我加油。
誓言
纸本水墨
33.3×22.3cm
2024
库:你近期一个系列是围绕“光”而创作的,用水墨材料如何更好表达“光”?
王:我觉得水墨的其中一个优势在于毛笔一笔下去包含的信息点非常多,而笔肚子的构造也导致它调一次颜色可以包含无数微妙的变化,这是无法人为干预的,在这一特性上“光”的存在本身就千变万化,和水墨的变化多端一样让人着迷。另外个人认为水墨便于营造意境。
光
纸本水墨
42.5×33.5cm
2024
光
纸本水墨
75×60cm
2024
库:水墨材料表现当下与个体相关的主题,你觉得这种材料的优势在于?
王:水墨作为一种物质,本身肯定具备材料属性。学国画的人比较容易被“笔墨见心性”的说法吸引,可能放到当代语境下就和个体相关主题自觉联系到一起去了。由于我自己在这一块也还在摸索和实践,因此比较难给出很确切的答复。
光
纸本水墨
90×97cm
2024
库:作品《蓝色系列》由大小不同的画面组成横向的呈现方式,这一系列背后有着怎样的构思?灵感来自哪里?
王:其实这个系列的诞生完全是一场偶然,我有好多作品都是源于偶然。一开始画的是那个后脑勺,后来发现这套配色可以继续用,也算我心目中比较有宗教性的颜色,就发展成了组画。灵感来源大多依然是文物,你看我画的小兔子、翅膀或者人物形象也好,其实原型都是文物雕塑。至于大小不同,很多时候是因为构图失误,我采用裁切的方式随机得到了一个相对舒服的画面,现在看横向排列的样子倒有点像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线在穿珠子。
(请横向观看)
蓝色系列
库:你的作品中有很多近乎抽象的画面,是一种纯粹的抽象语言吗?这样的作品之前会绘制草图吗?
王:会很抽象吗?我好像在画的时候也没有刻意去考虑语言,我理解的画面中比较抽象的部分更接近于放空状态下的一种自由表达。对我而言还没有想要走到纯粹的抽象,但如果未来画面在这个方向上牵引我往后走,我会很乐意做出新的尝试。
下一个问题,我画画几乎不打草稿,我习惯保持一种原始的绘画冲动,小稿反而有点束缚我;也可能有点儿“赌徒精神”在身上,每一次动笔都想着只有一次机会。
陈师曾《息翁玩具图》
库:谈谈你的绘画《古欢》是如何致敬陈师曾的作品《息翁玩具图》的?
王:这是我的本科毕创,也是我所有创作的起点。灵感来源于前一年的六一节在微信推文上刷到陈师曾的《息翁玩具图》,画中的维纳斯水墨石膏像和传统的民间玩具让我感受到一种“对话性”,有所启发,于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尝试将古代文物和现代的一些怀旧玩具进行并置。在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小的事物如跳棋、弹珠等等,虽然远远地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但也能成为整体画面的一个加分项:不要轻视微小的事物,而受到“芥子须弥”观念的影响,我深信每一颗尘埃都蕴含着三千大千世界。
古欢1
纸本水墨
69×180cm
2023
库:你从传统艺术之中挖掘到了什么?
王:古人骨子里的浪漫、智慧和想象力、对待生命的态度和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奇妙思维。
库:近期对你影响深刻的艺术家或老师是谁?
王:艺术家李帆老师,以及本科指导过我的曹远平老师,两位都很重要,分别在不同阶段对我有深刻影响。
库:你让自己坚持创作的内驱力是什么?
王:和自己对话,记录自己的状态,深入认识自己。
古欢2
库:你认为艺术家在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是否认同艺术家应该承担超越个人欲望的责任和使命感?这种责任和使命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而且艺术家会带领观众关注他(她)想让人关注的点,如果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影响力足够大,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具有必要性。几年前看过司建伟老师用玉米做的一系列作品,一直没忘掉,我觉得他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可以直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一篇采访里他也提到过“在我的创作中,每件作品似乎都在抵抗着自身原有的属性,对物重新审视、探究与思考”,结合他“一半城里人、一般农村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对玉米这一材料的使用——“玉米是我的化身,正经历和体现着我真实的生活状态。它们为了在城里扎根,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再就是他借助作品探讨的农村土地流失等问题,他认为艺术家有责任为社会发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很多物体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属性,而这个物为什么会脱离原有的属性?可能是当下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有些事情艺术家或许改变不了,但还是有责任提出来,让大家意识到,进而去思考”。艺术或许是无用之用,但它可以表达。
洪荒
纸本水墨
75×60cm
2024
库:在追求艺术的路上,您是否曾面临过外界的压力、质疑或者诱惑?您是如何应对的?
王:好像还没到我能面临这些的时候(笑)。当然外界的声音总会存在,有益的批评值得被珍藏。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不论你处在什么位置,总有仰望你的人和俯视你的人,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好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充实自己,哪怕做得不够好的也是宝贵的经验和尝试,没有白走的路和无用功,等做好了自然就会被大家看到。
神女
纸本水墨
58×95.5cm
2024
库:在当今这个艺术被日益消费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您如何看待艺术作为真理媒介的可能性?艺术中追求真理的价值是否依然重要?
王:这个问题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还是要对人类有信心,那些注定要接近真理的人,必然会和真理不期而遇。
混沌
纸本水墨
75×60cm
2024
库:2025年你有什么展览或项目计划?
王:年前在798的瀚艺术空间参加了库艺术主办的群展,新一波系列化创作也在按部就班地酝酿当中,希望2025年能有更多的展出和合作机会。
“映射的艺术:九位艺术家的绘画” 展览现场
北京798瀚艺术空间
2025
五一假期特别活动
“色彩绘画“创研工作坊即将启动
“在色彩中探索绘画新的可能性”
国内外导师携手构建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
Rediscovering Color, Transcending Oneself
色彩绘画
创研工作坊(第四期)
导师阵容:
马树青、英格丽·弗洛斯(德)、黄拱烘(德)
线下工作坊启动时间:
2025年5月1日
授课方式:
线上理论教学 + 线下实践创作 + 跟踪创作点评
线下授课地点:
北京
课程亮点:
从绘画观念、色彩理论到个体独立创作,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助力成员全面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全阶段成员权益:
- 参加本期工作坊举办的线上成果展,展示个人作品;
- 加入“色彩绘画”师生专享交流群,与导师及同行深度互动;
- 参选“色彩绘画”年度主题展览,获得更多展出机会;
- 获得由库艺术教育与“色彩绘画”研究中心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
- 优先获得现场参与《库艺术》举办学术主题论坛活动的现场席位。
来源: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