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本都无法彻底废除汉字,为什么越南可以完全“去汉字化”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1 19:59 3

摘要:目前,世界共有7000多种语言和5560多种文字,使用人数最多的只有5种:汉字、西里尔文字、婆罗米文字、拉丁文字和阿拉伯文字。在它们之中,汉字是唯一一个从四大文明时代延续至今的文字系统,传承时间超过3300年,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古化石”。

越南,可以说是“去汉字化”最成功的国家。

目前,世界共有7000多种语言和5560多种文字,使用人数最多的只有5种:汉字、西里尔文字、婆罗米文字、拉丁文字和阿拉伯文字。在它们之中,汉字是唯一一个从四大文明时代延续至今的文字系统,传承时间超过3300年,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古化石”。

中国是文明型国家,先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而后才有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中国的概念便就此形成。客观地说,始皇帝虽为暴君,但也是千古一帝,仅凭三件功绩便可以永载史册,那就是车同轨、书同文和统一度量衡,和它们比起来,统一天下也得排到后面。

秦灭六国示意图

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不断强盛,汉字也逐渐被周边各民族所接受,传播到了朝鲜半岛、中南半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等地。在东南亚,越南可以说是与中国历史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也很早接受了汉字与中华文化。

越南的文明史始于中国的统治,在历史上,越南北部曾长期作为中国领土存在。在越南人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入侵并试图吞并自己的国家。公元前207年,中国南方的南越国首次征服了越南北部,一直维持到五代十国时期,随着中原大乱,越南才趁机在968年“收复失地”,而此前的历史也被越南人称为“北属时期”。

越南长期被称为“交趾”,这个名字带有侮辱性质,意思是“脚趾相交”,因为当时的越南人如同野人,根本没有任何衣冠礼仪。正因如此,越南人十分推崇东汉末年的交州太守士燮,正是他将儒家经典和中国礼法带入越南,通过文献的传播,使得汉字在越南推广开来,并成为越南的官方文字。士燮后来还被越南陈朝皇帝加封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

丁朝时期的越南分为安南和占城

唐代时期,对越南的管辖其实相当松散,朝廷还确立了“南选制度”,即除了地方首长之外,其他中低级官僚可以由越南本土产生,不需要经过吏部,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懂汉字。为了当官,许多越南世族就会让自己的子弟学习汉字和儒家经典,保持与中国的文化沟通。

968年,越南第一个王朝丁朝建立,尽管越南人以驱逐中国官吏为傲,但是在丁朝建立后,便立刻宣布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全盘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礼治,还以“南天小中华”自居,并打着“王化”的名义向南入侵占城国。自丁朝起,越南开始了自己的王朝史,此后又历经7个朝代,到1802年建立最后一个朝代阮朝

越南阮朝的官员

有意思的是,越南人一直在模仿学习中国,却一直学得很表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越南各个朝代的国号,丁朝、李朝、胡朝、陈朝、阮朝等朝代都是以君主的姓氏为国号,放在中国,这是很没文化的行为。中国的各个朝代的国号一般都来自开国君主的封地或文化典籍,比如唐朝的“唐”是因为李渊被封唐国公,明朝的“明”取自《易经》,寓意斩断“元朝”的黑暗,恢复光明。

明太祖朱元璋

越南自古的旧称“安南”、“交趾”都是中国人的叫法,这让越南人很憋屈,但是因为当时汉字的权威无法动摇,所以也只能以安南自称。阮朝建立后第一年,虽然很快确立了与清王朝的宗藩关系,但是国王阮福暎想玩心眼,企图以“南越”为国号,暗示中国两广也是自己的故土,被嘉庆帝驳斥,最终为其取名“越南”,意为“百越之南”,但是越南内部仍然自称“大南”,显然是不服气。

越南国王的玉牌

事实上,汉字在越南和在朝鲜的情况一样,都只是极少数贵族和官僚能够使用,老百姓一概不知,而且越南的“汉化”程度远远低于朝鲜王国,中国正统王朝对古代越南的控制也远远不如对朝鲜王国的控制,越南人狡猾地采用“外王内帝”的礼法规则,即对中国只能称王,但是在内部却称帝,朝鲜王国没有独立的年号,一直使用中国皇帝的年号,而越南则有自己的年号。

越南末代国王

越南人一边厌恨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一边却对中国先进的文化制度和政治礼法青睐有加,特别是汉字,这种文字第一次让越南人形成了国家的概念。在面对强大的中国时,越南只能称臣,但面对文明程度要低得多的高棉、暹罗等地,越南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南天中华”,靠着从中国学来的先进制度和相对强大的国力,越南打不过中国,但是打一打南边的各个部落还是很在行的。

越南人画的所谓《外国图》

从后黎朝开始,越南建立了一个长达800年的“小朝贡体系”,而且没有让宗主国中国知道,那些被越南征服的东南亚民族一度认为那个传说中无比强大的“中国”就是越南,越南还煞有介事地记录了自己的13个“藩属国”。

《大南实录》

阮朝的《大南实录》甚至蔑称中国人为“清人”,而自称“汉人”和“中华”,讽刺的是,越南自以为的尊称“大南”本身也是相对于中国而言的,“大”是假的,但是“南”是真的,在当时它代表着“边陲”。

阮朝皇家侍卫

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越南与中国一衣带水,民间的汉语基础一定很好,但其实越南从古至今都和朝鲜的情况差不多,只是一小部分上层社会和官僚阶级会说会写汉语和汉字,老百姓一直说的都是本土原装的越南语,如今英语和法语才是越南的两大外语,而非中文。当然,靠近中国边境的越南边民大多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不过这也只是为了方便跨境做生意,而非文化上的使然。

汉字本身是非常高深的文字,既有音又有意,越南人为了更好接受它,鼓捣出了自己的“喃字”。

有意思的是,日语和韩文本质上都是对汉字的简化转写,比如日语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的偏旁部首为字,或者草书楷化。

日语中的片假名是对汉字偏旁部首的简化

越南的喃字却是“倒着来”,反而是越来越复杂,属于那种中国人乍一看很熟悉,但一个字都看不懂,像是胡乱组合的汉字,而且最致命的是,喃字的组合原则是选一个汉字作音,一个汉字表意,所以搞得字形太过复杂,很难普及,越南人这是把汉字当罗马文字用。

越南喃字

法国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早在17世纪末,当时阮朝开国君主阮福映还在征战之时,法国人便许诺助其一臂之力,代价是必须允许法国传教士和商人在越南传教、通商,阮福映答应了,但是等到统一全国后,却背弃了盟约,这使得法国人非常生气,他们也抓住了干涉越南的机会。

越南处斩法国传教士

今天,越南的官方文字叫做“国语字”,它最早正是由17世纪来到越南的葡萄牙和法国传教士按照拉丁文转写的文字,乍一看很像法文,1651年法国传教士罗德写了《越葡拉字典》,这是第一次对越南国语字的标准化,此后又有1772年和1832年的两版《越南拉丁字典》,彻底将国语字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文字,越南也有了取代汉字的标准文字,在后来被胡志明定为越南的官方文字。

越南国语字

和当初在乾隆面前吃了瘪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一样,再见之时,法国人带来就已经不是谈判文书而是坚船利炮。1858年,法国殖民者武装入侵越南,并很快占领了西贡,建立起殖民统治,1862年逼迫阮朝签订《西贡条约》,割让湄公河三角洲地区。

1874年,占领整个越南南部,到1883年企图彻底吞并越南,阮朝求援清政府,中法战争爆发,结果中国士兵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可积贫积弱的清政府不敢惹恼法国,照样宣布战败,1885年越南自此成为法国殖民地。在取得统治权后,法国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文化”。

法国电影《情人》,便讲述一个在越南的法国女孩和华人富少的爱情故事

和英国人对殖民地实行自治统治和经济掠夺不同,法国人格外注重对殖民地的“完全掌控”,文化思想的同化是第一步。法国殖民越南后,仍然害怕越南会和中国同声同气,要立刻在文化教育上斩断汉字。但问题是,当时的汉字在越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那么简单,更代表着一种文明。

法国人没有先打击汉字,而是先从“四不像”的喃字入手。越南喃字是一种怪胎,连他们自己的王公大臣都不认,老百姓又不识字,所以只有一部分中层知识分子会用。

喃字

法国人就先从他们下手,通过传教士们发明的“国语字”,法国殖民政府就规定谁懂国语字和法语,就可以到殖民政府当官,这些之前上不上下不下,只会喃字不会汉字的越南知识分子,因为没有能力参加越南科举,就削尖了脑袋开始学习国语字和法语,还有不少越南人通过语言学习被法国带去中国的各个法租界当巡捕。

随着国语字教育体系的完成,法国人终于可以对越南的汉字体系下手了。1917年,法国殖民政府颁布了《法属印支联邦公共教育法》,宣布全面废除越南的汉字教育,推行国语字和法语教育,还强行推广天主教。

次年,法国又废除了越南的科举制度,致使汉字彻底失去了在越南的合法性,毕竟这种“贵族文字”本身只是为了越南的封建统治存在,而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语言失去了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就会走向僵化,成了八股文。

钱玄同

其实,在中国也是这样,汉字直到近代普及识字教育之前一直都是“贵族文字”,只有一小撮权贵会用,而且在近代以来因为积贫积弱的国情,汉字也被认为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产物,激进的新文化派比如钱玄同就曾经鼓吹废除汉字,全面采用罗马文字,鲁迅也曾呼吁过“改革汉字”。语言可以口口相传,但文字不行,连许多中国老百姓都不识汉字,更别说是越南老百姓。

法国殖民者显然不是像英国人那样,只是把殖民地当原料基地和倾销市场,他们的野心大得多,想的是完全吞并同化,因而法国人花了大量力气推行国语字教育体系,企图斩断越南和中国的历史血脉,再一步步完全同化越南人。

尽管法国人完全以法国文化替换越南传统文化的尝试失败了,但是国语字却成功替换了汉字和喃字。许多反抗法国的越南民族主义者也使用国语字来推动革命,究其原因是因为,一国语字好用好认,二越南人不想成为“第二个中国”。

在越南人奔向拉丁文字的怀抱之时,越南本土的华人依旧在努力地捍卫汉字教育,成立了第一座越南华校闽漳学校,同法国人的语言政策作斗争。与此同时,以国语字教育为主导的东京义塾也宣布开办,越南人开始面对国语字和汉字的抉择时刻。

越南人使用拉丁化的文字作为本民族的文字,其中很有故事,因为他们希望摆脱中国的影响,并且渴望快速地融入国际社会,毕竟汉字是世界文字体系中少有的既有音又有形的文字,而且每个字都有独特的意义,学习起来相当困难,当时的越南95%的人口都是文盲,字形复杂的汉字与喃字实在太难学习,就连中国在扫盲时也需要用简体汉字,相比之下,国语字这样的只有字母的文字普及起来容易得多。

1930年,胡志明在香港成立越南共产党,尽管与中国关系密切,可他照样选择“去汉字化”,以此摆脱中国对越南的影响。胡志明提出了“全民教育”口号,在1938年成立“国语字传播协会”,忽视了国语字的殖民属性,而强调它的“民族属性”,但有意思的是,胡志明本人一直使用汉字,甚至不爱用喃字,更别提国语字,他的国语字政策完全服务于越南的民族独立运动。

胡志明的《狱中日记》,完全以汉字写成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胡志明抓住机会,发动“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1954年法国重返越南失败,但是在撤军越南前,在南方扶持了越南共和国以对抗北越,简称“南越”。南北越虽然在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上不同,但是在推行国语字取代汉字上却如出一辙,北越是为了消解中国的文化影响,而南越是为了进一步亲西方。

毕竟,在越南人的历史观念中,曾经殖民入侵越南的法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都只是短暂的过客,他们尽管带来了可怕的战争与灾难,但终归只是历史长河里的几块石头,而中国却是无法搬走的“庞大的邻居”,是国门外的怪兽,越南时刻生活在中国巨大的“压力”之下,无法呼吸。在许多不明就里的外国人眼里,越南就是一个“缩小版”、“山寨版”的中国,学了个皮毛,没学到精髓。

1946年,北越政府甚至直接下达法令,要求所有“八岁以上国民,都要会说会写国语字,否则罚款”,这力度比起当年的法国人也不相上下,可见越南人去汉字化的急切心情。

胡志明和金日成

越南人放弃汉字,虽然有法国殖民者的作用,但当时腐朽落后的旧中国没有任何干涉,毕竟越南是“边陲之地”,况且中国本土的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自己都在“去汉字化”,再加上越南百姓本身也都不识字,国语字比汉字好学得多,所以越南去汉字的历史进程相当顺利。可是,去汉字化固然很简单,但是后果就很严重了,越南几乎是直接进入到文化断层了,看不懂任何100年前的史书和文化典籍了。

当时越南的汉字教育仅限于革命宣传工作,有一些诸如《我们的胡伯伯》《首都河内》这样的意识形态课文,没有走入民间。汉字被当作是一种技能,而非语言,用以对华交流。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走向统一,靠着苏联的支持,更是做起了“大国梦”,与中国交恶,更加加剧了“去汉字化”的力度。等到1986年,越南抄袭我们实行“革新开放”后,才渐渐又有意识地希望“照搬中国的政策和文化”,而尴尬的是,汉字已经基本上在越南消失了

越南政府只能靠一些新闻联播、政府官网来“展现”自己的汉字教育,而且几乎是全盘照抄。2020年,越南国家通讯社还闹了一个巨大的笑话,那就是一字不改抄我国的红头文件和新华社新闻,甚至忘了把“中共”改为“越共”,而且越南人自己根本看不出任何问题,毕竟不懂汉字。

越南虽然与中国在国家层面关系好,但是随着西化程度加深,如今,98%的越南中学生都会选择英语作为选修科目,其他语种课程的选课人数加起来只有2%,越南人口近1亿,可是每年报考中文专业的学生只有2000人左右,越南的确是在民间层面完全“去汉字化”了。相比起来,日本和韩国虽然与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关系不好,但是民间层面却非常热衷于传播和弘扬汉字文化,真是奇妙的对比。

有意思的是,越南人也不把自己当东南亚人,而把自己视为与中国同一档次的东亚儒家文明的成员,但是历史上,越南和朝鲜王国一样,只能算是藩属国,在中国古代的“华夷之分”的地缘政治秩序中,顶多算接受过教化的蛮夷,本质上还是被中原王朝眼中的蛮夷,如今汉字都没了,还敢自称“南天小中华”吗?历史会告诉越南人答案。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经济不断发展,GDP增速一度达到7%每年,越南企图取代中国当“世界工厂”。而不断膨胀的民粹情绪也在挑战着中越关系的正常化,许多旅游区的韩国和日本游客甚至会被当做中国人遭到暴徒的殴打,越南隔三岔五出现的“反华”、“排华”示威运动更加剧了越南社会对于中文、汉字等中国文化符号的污名化。

越南反华游行

1991年,越南政府倒是全面恢复对华关系,重新将汉字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但是民间学习意愿仍然不高。汉字的断层,带来的是越南汉字教育的全面滞后。《西贡解放日报》是目前越南唯一的中文报纸,除了聘用越南华人,没有其他选择,因为越南人的汉字水平实在不可恭维。

越南的排华情绪来自恐华情绪,在历史上,越南人一直对这个庞大的“北方大国”存在着恐惧心理,去汉字化也就是去中国化。因为一步步的去汉字化,越南的历史断层了,除了极少数学者,越南人已经无法看懂自己民族的历史了。为了复兴汉字,越南有些学者甚至大言不惭地提出“汉字不属于中国,而属于东亚”这样的口号,倒是和日本和韩国想到一块去了,但是历史无法改变。

尽管越南在官方层面废除汉字已经长达80年,但仍然依稀残存着汉字的痕迹,远的不说,越南人也过春节,他们的春联也是用汉字书写的,用越南国语写的春联,还会被老一辈认为不伦不类。

除了政治和历史原因,越南以国语字取代汉字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越南复杂的音系无法与只有四声的汉语相配,生搬硬造的喃字代表汉字越南化的失败,从此越南人就一心一意奔向了罗马文字的怀抱,而且这种西化的程度远远胜过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虽然也在“去汉字化”,但是依旧无法完全将汉字从书写系统里剔除。

汉字圈国家

中国正在崛起,这是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到的趋势,而和中国一衣带水的越南,此刻又发现了新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在中文互联网的日活跃用户中,至少有200多万越南人,这些人倒不是说非常钦慕中国的文化,而是希望可以浑水摸鱼,搞点好处。

中国直播平台也有不少越南主播

2014年,广西师大和越南河内大学合作,开办了第一家孔子学院,并且很快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的认定,但问题是,依旧收效甚微。越南人已经十分后悔,当初一刀切地废除了汉语教育,致使如今面对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时,无法有效地沟通交流。

今天的越南依旧在中国和西方之间打转转,一方面,他们非常羡慕中国的发展,全盘照搬中国的一切,甚至连新闻联播的样式都一模一样;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中国的强大,仍然希望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社会,这种尴尬,让越南人无所适从。

汉字是一面镜子,照出历史的面目,越南人从接纳汉字到废除汉字再到寻找汉字,都是国力与历史命运变化的使然。如今的越南人,已经无法读懂自己的历史,也不愿意读懂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一部被中国定义的历史。中国的强大,是如今越南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用汉字写作的《大越史记》

至于未来会如何,那就是越南人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来源:王光之话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