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阳市总工会聚焦“产改”五大任务,制定深化产改工作实施意见和监督考核办法,去年以来推动全市43家国有企业实施产改,带动615家民营企业参与产改,建立起产改示范点20家、产改联系点40家,不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信阳市总工会聚焦“产改”五大任务,制定深化产改工作实施意见和监督考核办法,去年以来推动全市43家国有企业实施产改,带动615家民营企业参与产改,建立起产改示范点20家、产改联系点40家,不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搭建示范引领平台,强化产业工人思想认同。持续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工之间组织联建、工作联动、机制联创的工作格局。推动建立市、县工会与同级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各级工会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引领行动,组建131人劳模工匠宣讲队伍深入厂矿企业、基层一线开展“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系列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320余场次。创新开展“劳模匠星耀申城·比学赶超建新功”“劳模工匠进校园”系列线上线下宣讲活动近600场次。
搭建技能增效平台,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在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遴选15个项目,组织开展45个工种(项目)的劳动技能竞赛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动劳动竞赛向新经济、新领域拓展。认真落实“人人持证、技能信阳”建设要求,完成职工技能培训4742人次,其中新增技能人才1769人、高技能人才1223人。探索推广“工会+劳模+直播+带货”新模式,举办电商培训班20期,培训劳模工匠800余人,直播7500余场次。持续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和劳模工匠出彩行动,申报全省“五小”创新成果项目18个,涌现省级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4家,15个一线产业工人的创新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推动产业链集成创新、协同创新。
搭建服务保障平台,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以“完善职工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进一步向一线职工、技术工人倾斜”,信阳市总工会会同市人社局等持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覆盖企业4500多家、职工41.2万人,其中新增新就业形态企业29家、职工4509人。完善“工会+法院+检察+司法+人社”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市、县工会截至目前下发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19份,处置“12351”职工服务热线工单36起,涉及职工(农民工)152人,涉及金额210余万元。聚焦困难职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线上线下助企招聘活动38场次,推荐用工岗位7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