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战升级!美国全面切断对华半导体设备 中方启动“芯片突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1 16:02 3

摘要:2024年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史无前例的半导体管制新规,禁令涵盖三大致命领域:首先,全面禁止向中国实体出口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制造设备,涉及应用材料(AMAT)的原子层沉积系统、泛林集团(Lam Research)

2024年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史无前例的半导体管制新规,禁令涵盖三大致命领域:首先,全面禁止向中国实体出口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制造设备,涉及应用材料(AMAT)的原子层沉积系统、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的刻蚀机等核心设备;其次,禁止任何美国公民(包括绿卡持有者)在中国半导体企业担任技术管理职务;更严厉的是,将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12家中国芯片企业列入"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实体清单,限制第三方企业使用美国技术为其代工。

中国国务院于禁令发布48小时内召开专项会议,宣布启动总规模达5000亿元人民币的第四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该计划重点布局四大方向:向上海微电子注资800亿元加速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量产;在合肥打造自主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生态联盟;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材料创新中心突破光刻胶、大硅片技术;启动"芯火计划"在全球范围招募5000名半导体专家。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28纳米产线国产化率达72%,但14纳米设备国产化率不足15%。

禁令引发全球半导体股市震荡:应用材料股价暴跌23%,ASML中国区订单锐减40%,台积电紧急调整南京厂28纳米扩产计划。韩国三星、SK海力士获美国商务部一年豁免期,但其西安、无锡工厂面临设备更新冻结。国内中芯国际港股单日跌幅达18%,长江存储被迫推迟232层NAND闪存量产时间表。更严峻的是,荷兰ASML宣布暂停对华DUV光刻机维护服务,涉及中国境内83台存量设备。

2004年"瓦森纳协定"首次限制对华出口130纳米设备,2015年中微半导体突破刻蚀机技术后,美国立即将限制提升至28纳米。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福建晋华因DRAM技术研发遭"一剑封喉"式制裁,直接导致中国存储芯片自主计划推迟三年。这一时期,美国通过"长臂管辖"迫使ASML延迟向中芯国际交付EUV光刻机,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大痛点。

2019年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引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大地震。台积电断供导致海思麒麟芯片停产,直接刺激中国启动"去美化"产线建设。2020年国家大基金二期投入2041亿元,推动中芯国际在北京建设首条FinFET工艺产线。但美国2021年组建的"Chip4联盟"(美日韩台)通过设备、材料、IP的三重封锁,将中国排除在先进制程生态之外。

2023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迫使台积电、三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3纳米晶圆厂,标志着半导体制造"逆全球化"趋势。同年,美国联合荷兰、日本实施光刻机对华禁运,将DUV设备纳入管制范围。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半导体合作,在马来西亚、塞尔维亚布局封装测试基地。截止2024年6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47%,但国产设备采购量逆势增长218%。

波士顿咨询报告预测,中国有望在2026年实现28纳米全产业链自主,2028年突破14纳米设备关键技术。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若能在2025年量产,将改变全球光刻机市场格局。但在EUV领域,即便举国投入至少需要十年才能突破。新兴技术赛道成为关键变量:中国在量子芯片、光子芯片领域的专利数量已占全球38%,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五年将形成"中美双生态":美国主导的3纳米以下高端芯片联盟,以及中国构建的28-14纳米成熟制程体系。这种割裂将导致全球电子产品出现"芯片版本"差异,苹果手机可能被迫开发两套处理器。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转向国产28纳米芯片,倒逼设计企业优化能效。据TrendForce测算,到2030年中国成熟制程产能将占全球65%,形成结构性反制能力。

美国试图通过半导体遏制维持科技霸权,但可能适得其反:中国2024年研发投入达GDP的3.2%,半导体领域人才储备突破85万人。欧盟《芯片法案》的430亿欧元补贴难以弥合内部利益分歧,反而加速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东主权基金正大举投资中国半导体项目——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向长电科技注资50亿美元,地缘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裂变。

来源:看热闹的新闻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