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的突破对 Adobe 来说很糟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20:37 1

摘要:Adobe(NASDAQ:ADBE)长期以来一直是创意软件领域的佼佼者,这使得该公司能够对其 Photoshop 和 Premiere Pro 等行业标准工具收取额外费用。然而,该公司的地位正受到日益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和视频生成工具的严重威胁。OpenAI的

作者 | Simple Investment Ideas

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

Adobe(NASDAQ:ADBE)长期以来一直是创意软件领域的佼佼者,这使得该公司能够对其 Photoshop 和 Premiere Pro 等行业标准工具收取额外费用。然而,该公司的地位正受到日益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和视频生成工具的严重威胁。OpenAI的 4o 图像生成突破是人工智能浪潮日益高涨的最新例证,凸显了人工智能工具与 Adobe 专业套件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一变化对 Adobe 的商业模式构成了重大威胁,因为它削弱了 Adobe 的定价能力和长期差异化。随着这些人工智能媒体的创新步伐和开放程度不断提高,Adobe 的竞争护城河可能会被削弱。

OpenAI 最新的图像生成器模型成功运用了自回归,相较于上一代 AI 媒体创作工具,实现了显著的阶跃式改进。该工具能够根据指令生成高保真图像,这使得其人气飙升。过去需要昂贵的软件许可证或订阅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极低的成本即可完成。OpenAI 4o 图像生成工具的迅速流行凸显了这一威胁。事实上,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表示,需求激增,以至于“公司的 GPU 都快用完了”。用户蜂拥而至,创作各种作品,从照片般逼真的文章到风靡一时的吉卜力风格图片。

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事实是,最先进的媒体创作工具的人工智能输出不再是“玩具”般的质量。相反,它们越来越精确,风格灵活,甚至在要求照片级真实感时也能达到逼真的效果。相对业余爱好者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的作品与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使用 Adobe 软件创作的作品之间的质量差距正在迅速缩小。OpenAI,以及规模较小、专注于特定艺术风格的 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 等公司,现在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生成高分辨率图形、特定艺术风格的插图,甚至可编辑的矢量图像。简而言之,内容创作正在迅速走向大众化。小型内容创作者或企业主无需聘请专业人士或掌握复杂的软件即可获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如果人工智能工具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Adobe 产品的价值主张将变得越来越难以证明。

OpenAI 及其 AI 同行并不局限于图像领域。他们也在 AI 驱动的视频生成领域遥遥领先,而这正是 Adobe Premier Pro 和 After Effects 产品线的关键所在。例如,OpenAI 的 Sora 模型已经能够根据文本提示生成短片。事实上,Adobe 全新的 Firefly Video 模型已经与 Sora 以及 Runway 等其他视频创作工具展开竞争。虽然 Adobe 在生态系统与专业工作流程的整合方面仍然保持领先,但 OpenAI 和 Gemini 等其他 AI 公司在技术领域也遥遥领先。高度复杂的媒体创作不再像过去几年那样是 Adobe 的专利,这极大地削弱了 Adobe 的乐观情绪。

抛开伦理争议,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这些人工智能工具的兴起正在迅速将内容创作商品化。这恰恰触及了 Adobe 能够凭借其旗舰产品 Create Cloud 等价格昂贵的产品获得高价的核心原因。这项服务的个人用户每月需支付约 55 美元的全应用订阅费,而企业团队则需支付更高的费用。当 Adobe 拥有超越廉价替代品的护城河时,这种定价是可持续的,甚至是合理的。然而,如今,像 OpenAI 的图像生成器这样价格低廉且通常免费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几秒钟内生成过得去的社交媒体图片或宣传册设计时,许多自由职业者、小型企业、临时创作者,甚至大型企业几乎肯定会开始质疑支付高额月费的必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发挥更强大的平衡器作用。它能够以越来越低的边际成本自动化技术性任务。这不仅威胁到Adobe的消费市场,甚至可能威胁到专业领域。例如,即使是营销机构或内容工作室也能找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诸多用途,无论是用于轻度润色、短视频草稿还是日常图形制作。因此,每个团队成员对Creative Cloud完整许可证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Adobe可能会被迫降低价格或提供更多价值来证明其订阅成本的合理性。这将挤压Adobe历史性的高利润率。

这种颠覆并非仅限于理论上,第一代文本转图像和文本转视频的AI工具已经迫使Adobe采取行动。Adobe应对这些工具的挑战,推出了自己的生成式AI Firefly套件,甚至为使用其AI的客户提供法律补偿,以解决版权问题。如今到了2025年,这类AI工具的功能已呈指数级增长,4o Image Generation的功能就证明了这一点。更糟糕的是,鉴于4o Image Generation取得的巨大且出乎意料的成功,AI公司可能会投入更多资源来改进这类AI媒体生成工具。

尽管Adobe目前的前景无疑比几十年前更加黯淡,但该公司仍有机会乘着人工智能浪潮的东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依然强劲,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创下57.1亿美元的纪录,其核心数字媒体部门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达到42.3亿美元。这两个数字都代表着较低的两位数增长,表明至少截至目前,Adobe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该公司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产品套件方面也做得相对较好,这或许可以进一步保护公司免受人工智能媒体工具的冲击。事实上,“人工智能优先”产品FireFly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经超过1.25亿美元,首席财务官预计到2025年底,这一数字将翻一番。

该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用户基础形成了强有力的看涨反驳。毕竟,Adobe 已经拥有庞大的根深蒂固的用户群和丰富的产品生态系统。如果 Adobe 能够真正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融入其庞大的产品套件中,人工智能甚至可能成为推动增长的顺风。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Adobe 能否在投资方面保持领先仍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毕竟,Adobe 正在与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公司竞争,例如谷歌和微软。此外,Adobe 的人工智能工程远不及这些公司。它最多可能最终成为功能更强大的第三方人工智能工具的包装,在这种情况下,Adobe 的利润率很可能大幅下降。

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Adobe 几乎没有时间去适应。一方面,传统的创意巨头 Adobe 持续创下创纪录的营收和高利润的经常性销售。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的爆发式增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创作流程,并威胁到 Adobe 的竞争壁垒。尽管 Adobe 并未停滞不前,并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其生态系统的方法,但长期趋势并不利于 Adobe。目前,Adobe 的市值为 1440 亿美元,预期市盈率为 22 倍,考虑到公司面临的真正生存威胁,其估值可能过高。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