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丰”景在春耕。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播种期。为了让种植户更好地掌握小麦种植技术,连日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通过科学指导和技术推广,为小麦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丰”景在春耕。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播种期。为了让种植户更好地掌握小麦种植技术,连日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通过科学指导和技术推广,为小麦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卓资山镇阳坡村的200多亩小麦种植实验田里,多台旋耕机和小麦播种机来回穿梭。
4月10日,在卓资山镇阳坡村的200多亩小麦种植实验田里,多台旋耕机和小麦播种机来回穿梭,抢抓土壤墒情有利时机,一次性完成耕地、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多道工序。农业科技特派员正忙着为种植大户讲解春播小麦田间管理的实用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科技特派员“把脉问诊”。
卓资县农牧和科技局推广站站长李辉说:“这片小麦试验田全部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新种植模式,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看它种植过程当中的株行距、合理密植、土壤深度,确保我们的小麦产量每亩能达到600公斤。”
科技特派员向农户讲解田间管理实用技术。
内蒙古沁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飞介绍:“ 我们今年种植了200多亩小麦,以前是用老旧方法、大水漫灌,又费水,产量也不高。现在经过科技特派员的科学指导,改用了浅埋滴灌技术,科学种植。”
卓资县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小麦种植上,一边对传统品种进行提纯改造,一边试验种植优质新品种,使用新机具、新肥料,推广“三新”集成技术,做好后期小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保面积、保产量、保品质。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郭奇男
卓资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左文芳 孙建丰
新闻编辑:郭玉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