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现在每周都是连轴转,周一到周五组织社区中老年人打乒乓球交流赛,周六和周天就专门教小娃娃打球。”丁发清生动地形容自己就像“乒乓球桌上不停旋转的小白球”,忙碌又充实。
“我现在每周都是连轴转,周一到周五组织社区中老年人打乒乓球交流赛,周六和周天就专门教小娃娃打球。”丁发清生动地形容自己就像“乒乓球桌上不停旋转的小白球”,忙碌又充实。
丁发清是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的一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今年71岁的他,依然很爱“乒”。
两年前,他见证了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示范点在团结坝社区揭牌成立,作为示范点的“元老级”指导员,丁发清一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住在这一片的居民都觉得示范点搞得好,健身氛围浓厚,老的小的都受益。”
培训名额靠“抢”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成倍增长
“如今在我这里学乒乓球的小娃娃已经有135个了!”对这个教学成果,丁发清难掩欣慰之情。每次开放报名后,名额总是一抢而空,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事实上,在团结坝社区这个示范点里,像丁发清这样热心肠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有很多。“示范点成立之初,我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只有三四十名,现在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79个了。”示范点相关负责人介绍。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成倍增长,关键就在“为民服务”四个字。
“示范点成立后,我们首先就是通过社区发通知、在活动中大力宣传等方式广泛招募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到许多居民对健身指导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在社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主人翁意识。随之我们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指导活动,调动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该负责人表示。
▲街道积极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操、广播体操等健身指导活动
2024年,团结坝社区示范点开展各类文体指导活动达160次,惠及4500余人。乒乓球、广场舞、篮球、羽毛球、太极拳、柔力球等项目广受欢迎。
而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专业指导激发社区运动活力,居民从中受益后也纷纷自发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由此形成了“受益者即传播者”的良性循环机制。
充分利用辖区健身资源
健身场地更多更近更丰富
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了,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对场地设施也有了进一步要求。
目前,团结坝社区示范点的室内外场地面积近9000平方米,室外广场每天都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广场上有学生打篮球、老年人跳广场舞,还有全家一起打羽毛球的。特别是晚饭后的黄金时段,乒乓球桌区直接‘打拥堂’。”丁发清表示。
为此,示范点对场地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升级后有灯光百姓舞台、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房、国民体质监测室、舞蹈排练厅等,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让居民享受更优质、舒适的健身环境。
▲街道利用各种健身场地开展文体活动
同时,社区还通过街道与企业、学校等牵线搭桥,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健身资源,并在社区内增加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径,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
目前,在市级健身指导示范点的基础上,团结坝社区还依托乒乓球训练点、拳击俱乐部建立了2个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站点,初步形成了市区两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点架构,指导并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来源:Sports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