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马应龙药业CIO沈熠做客《数智会客厅》直播间,以“驱动企业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引擎”为题,从医药行业供应链痛点及SRM战略定位、SRM在医药企业的核心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SRM与马应龙数字化深度融合与实施成效、从SRM到智能供应链生态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其实战
活动背景
近日,马应龙药业CIO沈熠做客《数智会客厅》直播间,以“驱动企业数智化发展的关键引擎”为题,从医药行业供应链痛点及SRM战略定位、SRM在医药企业的核心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SRM与马应龙数字化深度融合与实施成效、从SRM到智能供应链生态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其实战经验和未来展望。
在医药行业,马应龙药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走在前列,从供应链到生产,再到营销销售,全链条推进数智化升级,并取得显著效果。作为马应龙药业的CIO,沈熠不仅深度参与了这场变革,且对医药企业的数智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涉及技术、流程、组织与生态的深刻变革。SRM系统作为连接企业内部与外部伙伴的数字纽带,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构建敏捷、弹性、可信供应链生态的核心引擎。”沈熠表示。
01.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痛点
相比其它行业,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更加复杂。在直播中,沈熠首先分析了医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些痛点:
1.严苛的合规要求。医药是一个典型的严监管、高复杂度行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再到流通,供应商、生产企业、销售渠道都面临着高标准的监管。
2.供应链长且分散。尤其中药领域,原辅料的采购要经过种植、生产、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供应商较为分散,区域分布广,管理难度大。
3.需求波动大,交付压力大。药品市场需求受季节、政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但医药生产的刚性周期不可变,一旦原材料供应出现问题,直接导致产品交付周期延长,直接影响企业市场占有率。
4.成本与质量的双重压力。原材料成本占中药药品的成本高,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又较大,且质量难以把控(比如农残),一旦出现问题,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影响,企业运营风险同步加大。
面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沈熠指出了传统采购模式的部分瓶颈,比如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人工流程占比高、响应速度落后、风险管控薄弱等。
02.SRM的战略定位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迭代,为进一步提升合规性,促进企业降本增效,马应龙药业已对供应链采购业务进行了以SRM系统为依托的全面数智化升级。
沈熠表示,SRM是一个从工具到生态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战略价值:
1.合规基石。比如通过自动化的资质管理、电子化的审计追踪等,确保供应链全流程符合监管要求。
2.效率引擎。SRM能够打通企业内部与供应商的数据流来实现需求的预测、订单的协同和物流的追踪,通过端到端的自动化,作为效率引擎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3.创新载体。结合新技术发展,比如AI 、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能够推动供应链采购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的一个转型。
4.风险免疫。通过深度的数据分析,能够预测和规避供应链中断的一些风险,以此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03.场景应用及价值
对于SRM数字化采购的场景应用,沈熠从行业和马应龙药业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和分析。
行业方面,他认为可以围绕供应商准入与动态管理、采购协同与需求预测、质量管控与追溯体系、成本优化与绩效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与门户、应急响应与供应链韧性等六大方面进行场景应用和技术创新。
基于此,马应龙药业在供应链采购数智化升级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智化和场景融合。沈熠表示,马应龙药业的SRM 系统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企业内部其它系统集成。据他介绍,马应龙药业的场景融合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内部,SRM系统与经营、管理系统协同。比如与财务和主数据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财务协同与合规的闭环管理,及对主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生产系统的实时协同,实现需求联动和计划协同,能够进行质量追溯和柔性生产;与质量管理系统协同,最大程度保证质量,实现风险防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联动,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贯通。
第二,外部,SRM系统与供应链的协同。在库存、订单、公告、结算、质量、收发等多个环节能够与外部供应商实现协同。
经过对供应链数智化的一系列升级,为马应龙药业带来了明显的价值提升。沈熠表示,有形价值方面,订单确认效率提升50%,交期准确率提升40%,发票维护工作效率提升80%,赋码扫码效率提升100%,供应商响应速度提升30%;无形价值方面,供应链稳定性增强,供应商管理持续优化,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科学决策有据可依,企业竞争力提高。
直播中,沈熠也分享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比如数据治理、供应商配合度、系统集成等,但在团队努力下均一一克服。
04.未来趋势
沈熠围绕AI驱动智能决策、区块链构建可信生态、工业元宇宙和数字孪生等方面,结合供应链管理场景,进行了一些推演。此外,在企业数智化和AI场景设计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在企业数智化方面,要制定清晰的总体目标,明确建设路径,确定主要内容范围和载体。对于具体思路,他表示,通过加速新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夯实信息化基础、全面数字化监测、多点布局智能化应用场景,逐步实现从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的蜕变,释放数据价值。
在AI场景方面,沈熠从通用场景和特定场景两个维度,分享了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人力管理、IT管理以及药物研发、医疗、制造、电商零售、智慧门店等多个场景应用。
在提问环节,针对参会嘉宾关心的企业数字化问题,沈熠也进行了解答,我们节选部分问答如下:
问题1:企业的低值易耗等非生物料采购工作(包括订单管理、收货等)较为繁琐,此类物料价值低、数量大。当前在纠结是仅做招标定价,还是将库存、结算等都纳入SRM系统管理?
个人建议,首先应将低值易耗等非生物料纳入SRM 系统管理。对于常规产品,因低值易耗品管理流程与常规产品不同,可在系统流程中设置区隔,适当缩短管理流程,并进行类型控制。
问题2:对于物料编码申请、招标报价、合同订单等环节涉及的工作量都很大,部分编码可能只用一次,长期累计数量多。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可供参考的做法?
可以在首次使用时,在企业管理中留痕,并将此作为习惯。针对SRM系统界面的复杂问题,可进行优化。企业内部采购本身有管理流程和财务手续,应该让SRM流程取代原有流程并与现有财务系统对接,从而实现数据拉通,避免重复操作,使现有财务系统认可SRM数据。
来源:小贺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