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怎么就成了互联网的抽象产梗机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2 07:12 2

摘要:最近这几年,不知出于何原因,抽象文化开始盛行,并在年轻人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行为和梗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看完之后似乎又能理解,很多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抽象体,正在不断地渗透进各个领域。

最近这几年,不知出于何原因,抽象文化开始盛行,并在年轻人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行为和梗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看完之后似乎又能理解,很多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抽象体,正在不断地渗透进各个领域。

不管你服不服,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与生俱来的“抽象圣体”,偏偏还不让人讨厌。比如德高望重的战老。

在游戏圈,总会有那么一两款游戏,因为各种原因源源不断地生产着各种'抽象'梗,甚至出现'梗比游戏本身更快破圈'的神奇现象。在这个领域,《无畏契约》,或者通俗点说“瓦罗兰特”(简称:瓦),绝对是其中的代表,产梗无数。

然而更让姬想不到的是,最近主播圈和游戏圈的这俩“先天抽象圣体”,还真就凑一块了——自从战老一时兴起直播打瓦,因其过于抽象的节目效果被疯狂制作切片视频后,她不仅亲临《无畏契约》VCT CN赛区现场观赛。甚至还跑去AG战队探班,一度登上B站热点。

战老与瓦的这波联动,堪称抽象文化领域的双向奔赴——离谱中带着合理,违和感?不存在的

当然,为什么说无畏契约是一个抽象产梗机,那就不得不聊聊今年莫名火起来的“瓦学弟”和“GO学长”之间的羁绊和纠葛了。

"瓦学弟"和“GO学长”的孽缘

很有意思的是,要论起“瓦学弟”这个称呼的由来,还真得从“GO学长”说起。

先交代一下GO瓦的恩怨背景,在无畏契约出现面世之前,CSGO凭借成熟的电竞体系稳坐PC战术射击品类王座,然而自2020年拳头游戏推出无畏契约后,吸引了很多其他射击游戏玩家转瓦,CSGO不少选手、主播也都加入了转瓦大军,再加上瓦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去年瓦仅国服同时在线就超过了一百万,全球来看已经是PC第一射击游戏。而从去年11月开始,瓦就是国内网吧热度数据第二了。

这对于还坚守在CSGO的玩家群体里的一小部分人,是有那么一点不爽的,在他们心里,CSGO一直是射击领域的老大,怎么能有人超过自己呢,所以对于任何能够影响到CSGO地位的游戏,都会有那么点敌意。

在射击游戏代际更替的背景下,部分坚守CSGO文化正统性的玩家们,因其强烈排他的极端特征,被大家冠以“GO孝子”的戏称。

要知道,大部分真正喜欢FPS的玩家往往都是会玩多款同类型游戏的,比如姬现实中的好些朋友,就是CS、COD、BF、PUBG、APEX和瓦多修的,说起各个游戏的热梗来那叫一个如数家珍。因此,也就显得少数极端维护某一款游戏,疯狂贬低其他游戏的玩家特别“魔怔”,由此引来正常玩家的反感也不足为奇。

而后,随着网络传播,加之一些特定环境的河蟹因素,“GO孝子”慢慢演化成了“GO学长”(因孝子和学长的拼音首字母缩写都是XZ,所以经历了“GO孝子→GO XZ→GO学长”的演变过程)。

再后来,由于上线时间比CSGO晚了多年的Valorant(《无畏契约》)开始逐渐走红,玩家群体快速扩张,并且较为年轻化、社交化的氛围也和过去相对偏硬核的CS玩家社群氛围有一定差异,于是瓦的玩家被许多“GO学长”们调侃为“瓦学弟”——意指资历浅,年纪小,并且还带着几分不屑。

不过,尽管“瓦学弟”的诞生是出于部分“GO学长”们的恶意,但由于姬前面提到过的,FPS玩家普遍“博爱”的这一特殊性,使得“瓦学弟”和“GO学长”们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激烈。更多的时候,学弟和学长是一种不带什么恶意的戏谑调侃,甚至有时候干脆就是瓦玩家、GO玩家们的自我调侃……

只是这种调侃,在经过现在互联网抽象文化以及网友吃瓜情绪的助推后,不论是不是GO瓦玩家,都会反串某方加入到这种“劝打架”的阵容里,比如最近爆火的甲亢哥,去了趟成都,视频评论里就会莫名出现反串调侃的评论。

吃瓜作为出圈第一核心推动力,让“GO学长/瓦学弟这招太狠了”引发了全网各路大神整活,成为了一个流行梗,主打一个乱说不怕事大。

哪怕是一些魔怔人诟病瓦玩家、所谓“瓦学弟”们的“X压抑”,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多人当真。更多的时候,也只是GO学长对瓦的女玩家比例相对较高这一现象,带着那么点“酸酸”的调侃而已。但说实话,一个FPS游戏,能吸引这么多女玩家,也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瓦的风格比较潮,英雄设计比较讨喜,玩法有英雄技能的存在,哪怕枪法不好,玩个贤者治疗、冰墙、复活都能对团队有贡献获得成就感,这其实也降低了女玩家体验的门槛,再加上都是年轻人社交氛围和包容度很不错,又屡屡因为“王俊凯同款游戏”等一些热点“破圈”,能够吸引到相对更多一些的女玩家也不足为奇。

始于“抽象”,终于“破圈”的另类FPS

说到《无畏契约》的抽象破圈“造梗”,还不得不提几个格外有趣的名场面。

先是2023年,B站一位虚拟主播在直播打瓦的时候,因为无意中被观众抓包开挂(透视显示对手位置的“框”露出在直播画面里了)而进行辩解的时候,莫名来了一句“我去这框真帅吧”,就此成为整个电竞圈的热梗。

一时间,不止瓦圈、GO圈、派圈,几乎整个FPS圈乃至非电竞圈的各路主播和网友们都开始玩这个梗,哪怕只是顺嘴一提。

虽然是因为有人开挂而“破圈”,但由于在反作弊这块,拳头已经是各家FPS大厂里做的相对最好的一个了,所以这次的事件非但没有让《无畏契约》被打上“外挂多”的负面标签,反而让一些带着好奇心而来的新玩家们了解到瓦那种当场红屏封禁的反作弊有多爽。

还有一个填满了少年不甘情绪的委屈梗——笨蛋奶妈。

这是在主播炫神的一场直播里,炫神和妹子双排,在妹子拆包的时候炫神玩火男整活放火球烧了一下妹子,然后捷风玩家一看开始对炫神疯狂输出(以为自己挺身而出英雄救美),并不断捣乱,到后来妹子也忍不了吐槽了捷风“管你毛事”。

一瞬间这个捷风玩家破防,有种“我为你付出一切,你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崩溃感,但话说出来就变成了“你个笨蛋奶妈!我为你说话你还……”

B站:瓦龙队长丶

不论我多么不甘,对你的最大仇恨就是说你是笨蛋。

但经过发酵和演绎,笨蛋奶妈本身的含义产生了变化,逐渐成为了形容一个群体的特征——玩的不好,但很认真在玩游戏,有点可爱的女生。

这个梗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二次传播,甚至官方也开始和玩家一起玩梗了。有姬友刷到了玩梗的广告,只不过笨蛋奶妈变成了聪明奶妈。

其他抽象的还有很多,比如三岁打瓦、这我学集贸啊,甚至于有一些抽象的文化,甚至影响到了官方。

这要从2024年就开始“破圈”的一个梗说起,源于被称作“神中神”的神罚小刀。

最初,“神罚小刀”只是一个连官方都承认不被玩家喜爱的近战武器皮肤……

不过当新玩家问有什么推荐的皮肤时,很多玩家会使坏推荐去购买神罚小刀,并说这是“神中神”级别的武器,来劝新玩家入坑,甚至有人说这是绝版刀、绝版皮肤来给使用神罚的人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新玩家发现上当后,又会加入劝人大军。

当然神罚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不止如此,当你拿出神罚时,打出再逆天的操作也没人怪你,因为在很多玩家眼中神罚就和脑门上纹“我是傻子”一样,有一定的免喷权。甚至在你拿出神罚小刀的一瞬,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你们这边了。

正所谓黑红也是红,就这样,神中神的梗火了起来。

当这个梗被越来越多的玩家,甚至是不玩瓦的网友们开始玩起来时,瓦官方亲自下场了——通过一个夜市翻牌活动,让原本是反讽的“神中神”变成了“真神”。

这个活动是基于瓦一个独特的“夜市”机制来展开——夜市可以理解为限时开放的神秘商店,能够翻出折扣皮肤。

在这个活动里,当瓦玩家通过任意一位官方合作主播的直播间(每次活动的主播有几十位不等,覆盖各个直播平台),由主播代为翻牌时,如果其中有神罚小刀,则主播会为这位幸运儿“清空”(买光)整个夜市。而每次夜市皮肤的总价值通常在数百元,并且只要在活动期间参与,中奖名额并不设限。

自此,神罚成为了幸运的代名词,成为了很多玩家真追求的对象,一夜翻身。

而这场活动,也让许多不玩瓦的人,也知道了神中神的梗,以及神罚小刀的存在。

神中神的梗在2024年火了一年,本以为神罚使命已经结束,但没想到在今年,拳头又端上来了一个大的……

4月1日,无畏契约官方发了一个神罚2.0的整活视频,这个武器有一个彩蛋,就是当战绩达到3-14的时候,会变成黄金神罚,算上一个有趣的设计。

不过,因为之前有大神做了给神罚加特效的视频,很炫酷,就有玩家在神罚2.0的视频下面求官方,想要有特效的神罚,然后官方回了一句“在做了,4月2日敬请期待。”因为是4月1日愚人节回复,玩家其实也没怎么信,毕竟没说是哪一年4月2号。

但第二天,官方真的把一个拥有全图雷电爆炸特效的“神中神罚”给端上来了,一时间,弹幕里全是一片不可思议的声音——“你玩真的啊?”

好家伙,本来本玩家吐槽的东西,现在真的成了“吉祥物”一样的存在了,谁能想到,拳头真的会把玩家社区衍生出来的游戏文化,真做到游戏里。

可以看到,神罚小刀的“破圈”,一定程度上也是瓦这个FPS游戏另类走红过程的一个缩影——刚开始或许是因为一些负面因素为人所知,但经过玩家们各种二次创作的解构,再加上官方不乏诚意的下场“接梗”乃至主动玩梗,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也顺理成章地实现了破圈,被更多人所了解。

通过二创,通过一系列的解构、重定义,消解掉那些负面的因素,让游戏归于乐趣本身,从而令更多人了解、接受那些原本带着几分恶意的“抽象”梗,最后大家其乐融融,边玩梗边打游戏……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但作为旁观者,吃瓜逗乐,也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好的氛围和社区文化,对于一款游戏来说,才是长久生命力的支撑。

瓦学弟也好,笨蛋奶妈,神罚小刀也罢,《无畏契约》这个游戏界先天抽象圣体,似乎总有着把坏事变好,把抽象梗变得让人喜闻乐见的神奇魔力。

姬不禁开始想,或许游戏圈应当对如今越来越普遍的互联网“抽象”现象多一些包容,多想想怎么借力打力来化解那些天然带有敌意、恶意的抽象行为或者抽象梗,少一些针尖对麦芒的过激反应,或许游戏圈的社区大环境会好很多吧,不论在游戏里还是游戏外,我们都应该获得更多快乐,不是吗?

晚安。

来源:手谈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