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暖花开,踏青赏花正当时。京津冀林海相连,草木相依,赏花成为当下出游的必选项之一。人们可以去天津五大道赏海棠花,在城市漫步中感受春日暖阳;可以去承德金山岭长城赏山野杏花,长城与杏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还可以去华北平原的梨树园里观赏盛开的梨花,感受农田沃野和乡村振
金山岭长城春意盎然。梁志青摄
在邢台威县,人们在梨园花海中奔跑。 陈雷摄
夜间的天津五大道海棠花别具一格。吴迪摄
本报记者 李如意
春暖花开,踏青赏花正当时。京津冀林海相连,草木相依,赏花成为当下出游的必选项之一。人们可以去天津五大道赏海棠花,在城市漫步中感受春日暖阳;可以去承德金山岭长城赏山野杏花,长城与杏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还可以去华北平原的梨树园里观赏盛开的梨花,感受农田沃野和乡村振兴的脉动……当下,春日“颜值”正在加速转化为产业“价值”,以花为媒的“赏花经济”正成为拉动京津冀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赏花+洋楼
以艺术盛宴开启春日盛典
海棠弄春垂紫丝,一枝立鸟压花低。在历史文化街区天津五大道,上千株海棠迎春绽放,绵延成片的粉色花海,与别具特色的小洋楼相互映衬,成为春日热门打卡地。
在一棵海棠树下,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张琳琳正在摆造型,旁边的同学蹲下身子寻找最佳角度为她拍照。“天津五大道在社交媒体上很有名,我们都是慕名而来。”说着,张琳琳还拿出了刚刚通过手机打卡免费领取的海棠花钥匙链向记者展示,“这边风景很好,很出片。”
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保存有风格多样的近代建筑群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每年春季,五大道区域的上千株海棠花盛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大理道是主要观赏区域,种植海棠超过300株。
在大理道的街角,古典中式庭院——樘院传来阵阵音乐,一位身着汉服的演员手抱琵琶先后弹奏了《知否知否》《千里之外》,中国风的乐曲飘荡在海棠花海之间。游客散坐庭院中,听乐声袅袅,品茶香四溢,甚是惬意。
在小洋楼聚集的五大道,樘院是少有的古风古韵的中式院落。这座始建于1935年的蔡氏家祠,经过3年修缮,于2024年3月开放营业。青瓦灰墙间,8个特色业态次第绽放,成为传统建筑修复的成功案例。樘院运营负责人杨佳盈告诉记者,樘院内休闲场景多,可以给游客和消费者更全面的文化体验。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传播,很多粉丝慕名前往,“北京游客对中式建筑有情怀,愿意停下来在院子里坐坐,停留一两个小时。”
记者了解到,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4月3日正式开幕,赏花之外,还推出了更多文化活动。依托五大道“洋楼+海棠”的独特风貌,历史建筑与艺术表演深度融合——民园广场设置三大主题舞台,推出“肩上芭蕾”“哪吒闹海”等近百场时尚演出;金街百年墙上演沉浸式音乐剧《海棠花仙子》,惠中饭店门口复刻经典话剧《日出》快闪……5大板块、16个子项、177场文化演艺活动构建“步步有景、处处入戏”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为本届海棠花节注入新活力。一支文创冰淇淋,从传统的“2D”版本升级为“3D”,玩出了新花样;五大道沿街商户也纷纷依托“海棠IP”创意百出,推出特色饮品、冰箱贴等产品,举办国风表演与展览,既为活动添彩,也实现了增收。“赏花+消费”链条正在不断延伸升级。天津市和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和平区鼓励区内各领域商业主体将“海棠花IP”充分与自身活动相融合,为本届海棠花节导入了120余家商业资源,推出超180场配套活动,大力营造“赏花+消费”场景。
赏花+长城
自然历史文化递进式体验
由城市转向山野,在承德金山岭长城,万亩杏花沿长城次第绽放,粉白花海与古老城墙相映成趣。
金山岭长城位于承德市滦平县,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这里地势险要、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植被茂盛、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春夏秋冬,金山岭长城的风景各不相同。4月初,长城周边山花烂漫,春意盎然,美如画卷。记者看到,景区外的停车场内,停放着许多北京牌照的车辆。北京游客李洪磊已经连续三年带家人到金山岭长城踏青赏春,“这里的长城景观非常好,登山过程中再看看杏花,心情非常舒畅。”
4月5日,承德市2025春季旅游启动仪式暨金山岭长城第十三届杏花节拉开帷幕。本届杏花节以“相约杏韵 心想是城”为主题,推出“春色长城·花境游”“沉浸长城·品古韵”“活力长城·放肆嗨”三大场景15项特色活动,带给游客“自然震撼感—历史在场感—文化纵深感”的递进体验。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还推出“我是达人”回馈礼包、“初识汉服”体验礼包、“家庭亲子”温馨礼包、“长城小院”住宿礼包、“众志成城”团体礼包等五类优惠礼包,可享免门票或半价优惠。
记者还注意到,承德市以滦平、丰宁、围场等地为重点,建设100个万亩以上山杏种植片区,以京承、承唐等道路沿线为重点,建设10条山杏景观带。经过试验,耐旱、耐寒、耐瘠薄的山杏树,成为当地绿化荒山的主要树种。围绕山杏产品深加工,承德打造了“杏仁—杏核—杏仁油—活性炭—发电—有机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赏花+农业
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时下,邢台市威县的10万亩梨园陆续进入花期,洁白的梨花绽放枝头,一簇簇、一层层。徜徉其中,目之所及,满园洁白,宛如白雪压枝,美不胜收。4月初,威县举办“梨想威县·花开逐梦”梨园赏花踏青系列活动暨健康跑启动仪式,500多名跑步爱好者在花海中奔跑,享受运动的快乐。
据了解,此前京津冀三地联合举行“2025花开京津冀”新闻发布会,四大赏花主题线路20个赏花片区对外发布,威县梨产业园区位列其中。
梨花竞相绽放,勾勒出美丽春景,也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威县是著名的“梨果之乡”,拥有10万亩绿色双A级高效梨园,梨果产业发展和“威梨”品牌更是享有盛誉。近年来,威县不断拓展梨果产业链,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打造“威梨”品牌,开发梨醋、梨膏、梨酒等系列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特色梨果产业发展。目前,“威梨”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张新名片,一年一度的梨园赏花踏青系列活动,更是成为展现威县形象的一项品牌活动。
“一路花开”繁荣四季
关末
又是踏青寻芳时。眼下,赏花游持续升温,京津冀地区纷纷推出“赏花地图”以及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北方“冬去春来”的步伐较慢,为赏花这一活动赋予了别样的仪式感。京畿大地林海相连、草木相依,有着丰富的花卉资源。天津五大道粉白海棠挂满枝头,与建筑外墙上的古诗相映成趣;万亩杏花为承德金山岭长城披上粉白霓裳,贡献着“长城镶玉带,杏雪舞金山”的视觉盛宴;“开往春天的列车”奔驰在延庆山间,宛如“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意景观……来自自然的馈赠,丰富着游人的出行体验,满足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人赏花是春游,一群人赏花是经济。”近年来,在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框架之下,三地联手“批量”推出赏花游线路,串联起优质景区、民宿、餐饮、农耕园等特色资源。不久前,“2025花开京津冀”系列活动启动,邀三地民众共享生态红利,共赏春日芳华。除了那些久负盛名的公园街区,很多小城小县也将春日“颜值”加速转化为产业价值,将其与乡村度假、主题集市等业态有机相融。可以说,“赏花经济”正成为拉动京津冀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也要看到,“赏花经济”作为一种季节性消费行为,阶段性特征明显,容易出现“花期爆满、花谢空城”的困境。这提醒我们,要跳出视觉体验的浅层逻辑,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文化符号,通过场景叙事、艺术创作等手段增强体验深度。比如,近期国家植物园上新了植物毛绒系列文创,还可搭配毛绒花盆、水壶等周边配件,在清明假期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爆款单品;天坛公园借赏花热开展非遗手作体验活动,游客在大师带领下制作精美的绢花和风筝,感受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可见,深入挖掘花卉背后的故事与内涵,方能在文化维度上构建起全周期产业链。
万物复苏叠翠青,日暖风和踏歌行。三地携手通过景点联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IP,继续向产业协同与文化价值要效益,一定会让消费市场不仅“花开一时”,更能“活力长青”。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