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物同源。放在小麦品种上,也是这样的道理:怕过去的小麦倒伏、担心今后的小麦倒伏,一些“头脑简单”的人“想当然地”选择了矮秆小麦品种。
一句很有名的话是这样说的:容易抑郁的人“活在过去”,容易焦虑的人“活在未来”,容易幸福的人“活在当下”。
万物同源。放在小麦品种上,也是这样的道理:怕过去的小麦倒伏、担心今后的小麦倒伏,一些“头脑简单”的人“想当然地”选择了矮秆小麦品种。
但是,这些人往往是悲哀。
第一,过去小麦品种不抗倒,和株高没有必然关系,因为小麦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取决于3个条件而“三合一”(缺一不可):根系发达+茎秆韧性好+抗根茎腐烂病害。
秸秆高些、秸秆矮些,在以上3个条件中出现任何一个缺陷,都会发生倒伏。
第二,矮秆小麦品种不抗倒伏的,比比皆是。见下图,来自《麦类作物学报》。
田间枯白穗严重、籽粒小、籽粒黑的品种,再矮的秸秆也会发生倒伏啊(就算没有出现倒伏,也严重减产和籽粒产生真菌毒素啊)。
再者,小麦的植株像“武大郎”=根系也像“武大郎”,因为植株地面上的高度和土壤中的根系成正比。矮秆小麦品种大多数不抗旱,而且平均成穗率低13%(见下图科研资料)。
且不说矮秆小麦品种的秸秆是软的或者是“硬而脆”的不良特性,单单根系欠发达+抗根茎腐烂病害至少2个缺陷存在,就已经让你“危机四伏”。
第三,大穗麦品种必须中等秸秆,且审定的千粒重50克左右——大穗、大粒、亩穗数少的“二优一劣”(且审定的亩成穗不低于37万为宜)。
如果你选择了所谓的【矮秆大穗】品种,你面对的结果是“一优二劣”——穗子大,但是成穗率低、千粒重低(甚至籽粒发黑色泽差)。因为,所谓的“矮秆大穗”小麦品种至少存在根系欠发达或者根茎腐烂病害严重其中的一个缺陷或者2个缺陷。
不管是谁,凡向你吹嘘某个小麦品种是【矮秆大穗】,那个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因为,矮秆不能大穗(至少审定的亩成穗45左右),大穗不能矮秆(至少审定的株高75厘米以上),如果非要轻信所谓的“矮秆大穗”,那就像“武大郎娶了潘金莲”——如同水泥掺混大米,乱套了。
矮秆小麦品种,或者所谓的“矮秆大穗”小麦品种,如果省审的千粒重低于45克、国审的千粒重低于45克,那是非常危险的(请参考下图科技资料)。
第四,关于大穗麦本身的弊端就很多,见下图王志敏老师的文章摘录图。
第五,小麦的籽粒重量占全株重量的38%左右——没有足够高的植株高度和田间成穗率,只有极大的减产风险。
但愿你不是“装睡的人”,但愿你不是“头脑一根筋的人”,廖平安老师、茹振刚老师、王志敏老师三位科技大腕的提醒,希望能够唤醒你。
第五,大家一定要记住,真正的好品种永远稀缺——很多人见到的很多品种,或者是普通品种,或者是“用鸡充鹤”的赖品种,甚至很多人很多年根本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好品种。仅仅举例一个:
审定的抗病鉴定“五大病害,只有一个高感病”,你能知道几个品种呢?
如果再叠加一个同时对“双锈”有抗性,或者高抗纹枯病,一些人甚至多年都没有种植过。
如果再加上一个【抗茎腐枯白穗,抗根腐黑籽粒】,很多经销商的小麦种子就应该直接“扔掉”了。
因为,一个真正好的小麦品种,至少要在“同样肥水投入”的前提下一亩增产几百斤,甚至“节水节肥”一亩增产几百斤(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从这方面来讲,谁来站出来说,你选择的小麦品种是一个真正的好品种?!
因为,要想小麦一亩增产几百斤,至少要“根系发达”——根系如同“武松”,可以深入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和养分,一方面利于抗旱,一方面利于显著增产。
抛开抗病能力不谈,小麦品种根系发达,至少要具备【分蘖成穗率强】的特性——不要说一个籽粒成穗10个或5个,至少1个籽粒成穗3个要求不高吧?!你播种量10公斤/亩,可以成穗60万——扣除1/3的损耗,至少可以成穗40万吧?!每一个穗子2克,你家小麦实际亩产1600斤左右(不是什么忽悠人的“白纸测产”)——就算是干旱、干热风,一个穗子1.7克粮食,你家小麦实际亩产也应该1400斤左右。
如果实现不了,只能证明你选择了普通品种甚至是“用鸡充鹤”的吹牛皮品种。
让你播量小的小麦品种未必都是真正好的品种,但是,让你播种量大的小麦品种一定不是真正的好品种。
来源:北方农村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