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簸箕是一种中国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会拥有的竹编厨房用具,价格仅仅十几块钱,在国人眼中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东西。
文 | 薛铮铮aa
近年来,不少物件在中国被淘汰后却在国外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下面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火遍国外的物件!
簸箕是一种中国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会拥有的竹编厨房用具,价格仅仅十几块钱,在国人眼中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东西。
但当它去到国外后,却一下子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奢侈品和收藏品。一个平平无奇的簸箕在国外竟然能卖到2000块,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实,这与簸箕的制作工艺不无关系。簸箕的制作需要匠人的巧手,采用传统的手工编织方法,这在当今的机械化大生产的年代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手工艺了。
簸箕编制考究,绝不仅仅是几根竹条编一编就可以的,不同花色花样的簸箕需要不同的编织技法。
一件精美的簸箕,匠人往往要花费数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可以说,时间就是簸箕的最大成本。
制作一件簸箕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竹子,这些竹子必须结实弹性,富有韧性,这样编织出来的簸箕才能够牢固耐用。
匠人要仔细削去竹子表面的绒毛,使其光滑如镜,然后才可以进行编织。在编织过程中,匠人要反复比较、调整,使花纹和色彩达到完美的效果。
有时为了实现一个复杂的花样,匠人需要设计专门的编织方法,这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
可以说,一件精美的手工簸箕,匠人付出的心血比机器生产的产品多了数倍。不仅制作考究,簸箕所用的竹子材质也给它加分不少。
这使簸箕在他们眼中仿佛来自异域的新奇物件,满足了他们对未知文化的探索欲望。
当然,使簸箕在国外爆红的还有巧妙的营销策略。一些商家将簸箕包装成“东方竹编艺术品”,说它是中国匠人用古法手工编织,极尽精巧,同时竹子环保等等。
本来枯燥的厨房用具,在描叙之下立刻变成了高大上的艺术装饰品。没有哪个西方人不为之动心。
这些商家还会在簸箕的包装上印制典雅的中文字样,或者附上介绍簸箕传统工艺的小册子,这都给产品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和文化气息。
中国簸箕在国外,无论网店还是实体店,新到的簸箕都会在极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许多外国人甚至不惜高价预定,只为获取这来自遥远东方的奇特艺术品。
他们把簸箕挂在墙上当作装饰,或者摆在客厅里邀请朋友欣赏。有的人甚至组织主题派对,围绕着簸箕这一主题,体验东方风情。
一时间,拥有簸箕成了一种象征品味的时尚。还有外国设计师将簸箕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如室内装饰、餐具设计等,使簸箕文化在国外传播开来。
三蹦子
多年来,中国制造一直在努力走出国门,与世界对话。如今,一种源自中国乡村的特殊交通工具,不仅在欧美农村风靡一时,还在城市里掀起了热潮,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制造的进步与创新。
这就是电动三轮车,俗称“三蹦子”。简单的车框结构,配上电动机,既经济实用,又符合当今环境保护的需求。
在美国,三轮车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2012年,一些物流和快递公司就开始测试使用三轮车。疫情期间,三轮车更是成为老人购物和上下班的最佳工具。
的确,三轮车具有汽车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它体积小巧灵活,能够轻松穿梭在车流之间,它可以直接进入建筑内部,与货梯结合,大大提高快递效率,它还可以在轮船无法抵达的地方运输物资。
凭借这些优势,三轮车受到了欧美许多地方的欢迎。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三轮车解决了居民的出行和运输难题,老人可以驾车去远处的市场采购。
当初那句土气的中文提示音,“谢谢使用本公司的智能语音电动车,祝您一路顺风”,也成为了三轮车与外国用户沟通的“密码”。那串生硬的中文,被外国人传唱,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文化。
中国古老的日用品痰盂近年来居然在国外火爆起来,被外国人充当各种用途,但又因用途不当被指出“这其实是尿壶”。
痰盂最早可追溯至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土生土长的中国特色产品。
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年代,痰盂常放在家里,既可满足如厕需求,也可训练小孩如厕。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家家有卫生间,公共厕所也随处可见,痰盂逐渐退出了人们生活。
然而,在国外的购物网站上,国内卖20多元的搪瓷痰盂,在那里居然高价销售,达到400元人民币!
商品介绍则写着,这可用来盛放水果、红酒,当冰桶或桌上装饰,也可送人。“瓶身绘有象征爱情的鸳鸯,双喜字寓意双重幸福”,“不太适合用作便壶”。
海外华人发现后,将截图发在了网上,并戏言“如果你把这礼物盛水果红酒送中国朋友,他们估计不会开心”。
也有人直言,“我还是想告诉你,这原本是用来装尿的”。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同文化下,物件会被赋予不同含义,只要买家喜欢,怎么用都行”。
随着故事传回国内,该商品已全面下架。而美国《纽约邮报》也提醒读者,“别被骗了,这就是尿壶,不是果盘”。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物品的理解存在差异。中国人看痰盂,会联想到它的卫生用途,而外国人更多从表面美感出发,把它视作一种民间工艺品。
这也启发在向外推广中华文化的时候,需要注意语境的差异,避免出现类似的“错用”。或许可以设法让外国用户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审美。
结语
这些传统老物件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它们代表着历史、智慧和美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创新中注入传统元素,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艺术品。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来源:倾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