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议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泌尿工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协作组副组长、微创与机器人学组委员、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刘永达教授,就“无管化腔镜下泌尿系结石碎石取石术”的技术革新与临床应用展开深度学术
为了给泌尿结石患者更好的术后体验,4月10日,四川结石病医院成功举办了一场泌尿外科无管化技术专题学术会议。
会议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泌尿工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协作组副组长、微创与机器人学组委员、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刘永达教授,就“无管化腔镜下泌尿系结石碎石取石术”的技术革新与临床应用展开深度学术交流。
会议聚焦泌尿外科领域前沿技术突破,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为我院乃至四川地区泌尿系结石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注入新动能。
刘永达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泌尿工程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协作组副组长、微创与机器人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激光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泌尿结石病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尿石症联盟委员
《尿石症知识问与答》主编、《输尿管软镜术》副主编、《经皮肾镜术》主要编者
无管化技术革新
Technical Display
刘永达教授系统阐释了无管化技术(Tubeless Technique)的核心价值:通过精准微创操作,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规避传统手术中肾造瘘管、输尿管支架等体内异物的留置需求,大幅降低患者术后不适。
其团队临床研究显示,该技术可使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42%,住院周期缩短至24-48小时,患者疼痛指数下降60%以上,实现“零导管留置”的突破性进展。
区别于传统置管,无管化技术依托三维影像重建与腔镜精准导航,建立生理性自然引流通道,既保持了泌尿系统解剖完整性,又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临床应用精要
Technical Display
在近3小时的学术研讨中,刘永达教授结合数例复杂病例,重点解析了无管化技术的适应症选择标准与围术期管理体系。特别针对术中止血策略、引流通道建立、术后感染防控等关键技术节点,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四维评估系统”和“阶梯式恢复方案”。在与本院专家互动环节中,双方就西南地区结石成分特殊性对技术改良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多项技术改良要点的临床应用共识。
学科建设成果
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常立高教授现场展示了本院无管化技术的临床转化成果:完成无管化手术326例,其中复杂肾结石占比达41%。学科团队创新性地将无管化技术延伸至前列腺增生及输尿管狭窄治疗领域,建立“无管化技术矩阵”发展模式。目前,科室年微创手术量突破4000例,形成覆盖结石防治全周期的精准诊疗体系。
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王力教授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正式进入“无管化技术时代”。科室将持续深化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战略协作,重点推进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无管化技术的系统整合,打造集智能影像诊断、微创精准治疗、全程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新型诊疗范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高效的医疗服务。
学科优势纵览
Technical Display
作为四川结石病医院的重点学科,泌尿外科在常立高教授、孙剑鸿主任的带领下,构建了以“双镜联合碎石取石术”和“瑞梦前列腺热蒸汽消融术”为核心,涵盖输尿管硬镜、膀胱镜等多项微创取石手术的八大技术矩阵。
除常规内镜技术外,在复杂鹿角形结石处理、前列腺增生、泌尿系肿瘤、先天性尿路畸形、肾切除、肠代膀胱再造等领域也形成了显著技术优势,近三年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
来源:结石科医生常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