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晚上,记者步入会场时,所感受到的现场氛围与心中的预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里三层外三层的豪华搭建、炫目震耳的声光电效果、上千人的宏大场面——这曾经是上汽集团这位行业一哥办活动的标配阵仗,但这一次这些都没有。参与的人群还算热闹,但目测也就五六百人。
好多年没有参加“上汽之夜”了,自然带着极大的兴趣,揣着诸多的好奇。
4月10日晚上,记者步入会场时,所感受到的现场氛围与心中的预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里三层外三层的豪华搭建、炫目震耳的声光电效果、上千人的宏大场面——这曾经是上汽集团这位行业一哥办活动的标配阵仗,但这一次这些都没有。参与的人群还算热闹,但目测也就五六百人。
发布会开始了,董事长、总裁亲自上台演讲,活动档次也算顶格了。但从头到尾记者也没有听到那些熟悉的高大上的词汇和概念——诸如以天地宇宙命名的计划、几点零版本的战略、某某架构或平台、激动人心的销量目标等等,这些都没有,整个发布过程平实得如同拉家常一般。
当然,只是形式和口气像拉家常,细听下来,其内容处处充满玄机。
用户是主语
这几年,电动智能化技术浪潮催生出一个热词“平权”,诸如科技平权、智能平权、油电平权等。王晓秋董事长一上来就谈了他对“平权”的理解:“平权的本质,就是新鲜事物的普及化过程,可以推动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平权可以形成“我有、你有、大家有”的局面,但王晓秋认为这还不够,应该在平权驱动下,不断实现进阶,做到“我好、你好、大家好”——在技术进阶上,要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的转变;在体验进阶上,要实现“用户满意”向“用户惊喜”的转变。
那么,如何实现这样的进阶呢?王晓秋给出的答案是“两个一手”。第一个“一手”是继续与大众、通用等合资合作伙伴共创,同时与华为、魔门塔(Momenta)、地平线、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合力打造产业新生态。第二个“一手”就是继续与用户同行,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努力满足并不断超越用户期望。
说到用户,王董事长连用了四个排比句:用户希望“省钱”,我们就努力打造“效率神器”,用相同的钱,跑更远的路;用户希望“安全”,我们就努力打造“机甲卫士”,全方位守护出行每一程;用户希望“好用”,我们就努力打造智能“全家桶”,让汽车真正成为聪明伙伴;用户希望“做主”,我们就努力搭建更多交互平台,让用户声音转化为产品基因。
以前传统车企开发布会,比较典型的话术是:我们要如何如何做,我们的产品如何如何好,我们的技术如何如何先进……但从王晓秋的演讲中,记者清晰地感觉到了话风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主语从“我们”变成了“用户”。
技术平权是主战场
总裁贾建旭认为,继“新四化”之后,汽车产业将进入全新的个性化和出行服务时代。
他认为,个性化时代将分两个阶段演进:第一阶段是汽车软件的个性化,第二阶段是汽车硬件的个性化。上汽将紧紧围绕如何实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构建最完整、最全面、最丰富的硬件、软件产品矩阵。
贾建旭强调:唯有以“平权”重塑产业价值,以“共创”重构生态格局,方能推动中国汽车从规模领先迈向全面领航。
他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技术。他认为,安全是平权的底线,也是智能化的前提。上汽将通过自身强大的智能底盘能力及衍生的主被动安全能力,对智能化时代的汽车安全进行重新定义。
用最严苛的安全标准,用自主可控、成熟可靠的ADAS、VMC等数字技术,用引领未来的主被动安全相结合的应对方案,实现汽车从“不怕撞”到“不会撞”“万一撞了也不怕”的安全进阶。同时,从顶层设计概念入手,构建最完整、最全面的安全体系和理念,实现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全域安全。
其次,他向大家透露了业内普遍关心的固态电池的进展。去年,上汽的“光年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较之前提升1.5倍,续航超1000公里。2027年,首款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完美落地。
另外,他还着重介绍了智驾体验的个性化问题。一是围绕手机打造满足全生态、满足全场景、效能全优化的手车互联系统,告别手机支架,实现丝滑无感连接,做到语音识别率近100%、控制延时小于150毫秒、近万公里0死机,进入行业车机系统第一梯队;二是发力AI,与AI头部企业实现强强合作,打造最懂你的AI汽车。
贾建旭认为,真正的平权不止步于功能普惠,而是要以“人-车-生活”为支点,驱动用户出行的全面进阶。上汽将围绕安全安心、丰富智趣、更加懂你、极致颜值的个性化四大价值坐标,以安全为锚、智趣为翼、情感为核、美学为帆,持续推动智能出行体验的革新。
合作生态是主旋律
2002年,时任中国一汽总经理的竺延风在谈到自主品牌时说,“我们要耐得住寂寞20年”。2021年,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谈到与华为的合作时说,“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两句话成为业内被诟病最多的“金句”。但在记者看来,这两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只不过因为企业的业绩滑坡了,这两句话便成了替罪羊。
2025年1月,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2025年2月,上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领域,上汽集团选择了与行业巨头的强强联合。 于是有人开始议论,上汽要放弃“灵魂”了。
但在记者看来,与最强的技术公司合作,并不等于放弃灵魂,关键看你有没有控制力。其实,在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上,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就是两大方面:一是基于对市场和用户深度洞察的产品定义能力;二是基于对技术和产品深度理解的整车集成能力。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就敢于和任何强大的供应商合作。反观王晓秋对用户的深刻理解和贾建旭对产品技术个性化趋势的敏锐洞察,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汽具备这两项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用户思维是买方市场所必须的,那么合作意识则是新技术变革时代所必须的。
在王晓秋旗帜鲜明地表明要与合资合作伙伴、跨界伙伴合力打造产业新生态的同时,贾建旭也做了相同的表态。他说,上汽对智驾产业的态度是,只有技术路线多元化,才会给用户带来最大利益,给智驾产业带来最好扶持。上汽坚持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的“朋友圈”原则。
在智驾领域,上汽“广发英雄帖,广聚四方豪侠”,智驾领域四大高手“地大华魔”都成了上汽的合作伙伴。发布会现场,除了合资伙伴大众、通用的代表,还有地平线、华为终端智选车、Momenta、火山引擎、OPPO智行、博世、大陆等众多供应链和科技公司的老总,地平线CEO余凯和大家分享了与上汽合作的八年时光,Momenta CEO曹旭东则认为,从2021年开始与上汽的合作不仅打磨了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也打磨了企业文化。
贾建旭表示,上汽要做托起珍珠的盘子、串起珍珠的线,把最美的珍珠项链奉献给用户。
内生动力是主动力
面对极度内卷的行业竞争,光有技术和合作伙伴还远远不够,还要找准发力点,汇聚力量,一拳打穿。
贾建旭总结为三套拳,其中第一套拳便是内家拳,从内部改革开始。先调自身结构,一系列大动作相继推出,比如,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近期还将旗下所有底盘研发和制造能力合而为一,调拨各领域精兵强将,全力打造先进的线控底盘技术。当然,动作远不止这些,也远未结束。
对上汽来讲,这样的大动作来得如同及时雨。
2018年,上汽集团销量在行业首次突破700万辆大关的历史记录之后,便陷入了多年持续下跌的通道,到2024年,连一直独霸的行业销冠也被比亚迪抢走。于是,唱衰上汽的声音开始出现。
也难怪,上汽在中国汽车界一直都是带头大哥的形象:最早成立合资企业,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大合资车企常年霸榜行业前四;最早走国际化道路,尝试海外并购;在央国企中最早发展自主品牌,而且上来就走高端化道路;最早进入全球前十;海外市场开拓也是不同凡响,连续多年出口量第一……这样的全科优等生自然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然而,在合资时代和燃油时代享受的红利越多,在电动智能化变革中承受的冲击就会越大。“上汽老矣,焉能饭否?”贾建旭自问自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他表示,上汽将始终保持“跪着学习”的谦逊和“站着创新”的骨气。
痛定思痛、刮骨疗伤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团整车批售同比增长13.3%,尤其是相对弱势的新能源车销售表现亮眼,同比增长近30%,其中3月份同比增幅超过40%。整合后的乘用车板块销售16.4万辆,其中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同比大涨超过58%。
贾建旭在演讲结束时分享了一段雏鸟破壳而出的短视频,可谓意味深长。记者的理解是,从细胞分裂带来的内生生命力的萌动,定能破壳而出。对一个企业而言,这种内生动力便是战胜风浪、持续变革和不断进步的主动力。
来源:汽车观察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