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来自作家、游戏智慧(Game-Wisdom.com)创始人乔希·拜瑟(Josh Bycer)的个人博客,由 indienova 取得授权并译制发表,原文链接见文末。
本文来自作家、游戏智慧(Game-Wisdom.com)创始人乔希·拜瑟(Josh Bycer)的个人博客,由 indienova 取得授权并译制发表,原文链接见文末。
新一期《观点播客》(Perceptive Podcast)将围绕电子游戏叙事这一主题展开长谈。过去数年间,无数游戏试图将玩家带入游戏内的世界和故事中,却大都以失败告终。我们的播客将探讨怎样才能让玩家代入游戏故事,进而探讨一种新的游戏叙事方式。
想要把玩家带进游戏世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道德情境。光明对抗黑暗,良善对抗邪恶,主角对抗丑角,这是许多游戏用过的设定。之前我们谈过几次关于道德的问题,这里做个简单回顾。
游戏里的道德元素是“死”的:玩家们都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此,游戏设置的道德选择倾向于一边倒。要么将正义一方塑造得更强,告诉玩家好人必胜;要么邪恶一方更胜一筹,作为对玩家突破道德底线的诱惑。
这一问题在道德元素和游戏机制相关联时更加显著。一旦游戏设置有最优/最劣情境,一切道德抉择都将丧失意义。玩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游戏,将玩法机制和游戏选项绑定在一起,只会让道德抉择变成一种伪抉择。
能选择打嘴炮还是开杀戒,玩起来是有意思的,但若不是走到大屠杀这一步,恐怕选什么在道德上都无所谓。
就拿《传说之下》(Undertale)来说,游戏里的大屠杀从道德上说其实是个伪抉择,因为大屠杀结局需要玩家特地去“屠杀”才能触发,这意味着故事给玩法让了步。
这款以允许玩家自由探索为卖点的游戏,反而有点弄巧成拙——游戏不是现实,玩家在游戏里可以尝试任何选择。
而“现实”恰恰是游戏道德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世界中应该遵从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游戏提供突破这些规范的选项,才能给玩家留下有冲击力的印象。不过,如果玩家角色本来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那这就纯属为了制造争议而制造争议游戏了。
这跟那些冷不丁扔出一个强暴戏码企图以此哗众的娱乐媒介犯的是一个错误。里面的角色已经十恶不赦了,你再让他做出暴行以显得更坏,又对角色塑造有多大意义呢?
我在之前一期《批判思考》(Critical Thought)的节目上谈过,能处理好争议主题的游戏,其实是那些能敞开怀抱包容争议的游戏——不要去纠结道德判断,而是走进模糊开放的灰色地带。
让玩家喜欢上角色的故事才是能打动人的故事。角色必须要让玩家以某种方式共情,否则很快就会打消玩家的兴趣。我之前在 game-wisdom 论坛上发过一篇帖子,题目叫做《写好反派哪里难》(Writing Bad: The Challenge of Writing a Villain’s Story),里面谈到了想写好像《嗜血法医》的主角 Dexter 和《绝命毒师》的主角老白(Walter White)这样的角色,会面临哪些挑战。
这些角色的确是坏人,但你得用某种方式给他们赋予人性,这也就是我们在谈的问题。前面已经说了,最难做的抉择,其实是那些没有正确答案的抉择,无论你怎么选,总有些事是避免不了的。
与其让玩家在杀人和救人之间二选一,不如把会波及个人利益的抉择抛给玩家。试想,让玩家在以下两种情况之间做决定:要么杀一个人,要么让自己的一只手被砍掉。这一刻,问题的关键就不在于道不道德了,而是在于道德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
有坏结果是无可避免的,但你需要决定哪种坏结果才是你能承受的。这种“交给你你会怎么做”的抉择,有助于凸显角色的人性。人们正是基于此开始共情老白,也是在这种共鸣中认识到,当初那些抉择会如何反过头来推着他在绝路上越走越远。
在好与坏之间选边站不是最难的,在一团糟的境况下做出最好的决策才是。
已经有一些游戏选择了这种用结果叙事的方式,《巫师》(Witcher)第一部就是很好的例子。面对角色之间的争端,玩家经常需要决定站在哪一边,这一决定终会导致一方角色的死亡。玩家无论怎么选,都免不了背上血债。
成为好人还是坏人对于我们的行动决策来说无足轻重,因为我们心里对应该怎么做已经十分清楚。
PSP 平台的《皇家骑士团》(Tactics Ogre)也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之前也谈过。游戏要求玩家必须要在战争中选边站,而且无论怎么选,总会有无辜的平民受到波及而死去。
看见了游戏里的抉择对玩家角色以及周围的人有什么影响,游戏的故事才会更贴近个人。
说来道去,还是那个核心观点:无论是游戏设计,还是一般意义上的叙事,道德本身并不会拉近故事与玩家个人的距离。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们的抉择也不是。
想让玩家投入到游戏中,让他们的行动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就关注抉择的结果吧,这才是真正举足轻重的东西。
拓展资料:game-wisdom 访谈视频《对叙事与道德的批判性思考》(A Critical Thought on Storytelling and Morality)
来源:indie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