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机械制造行业作为高危作业密集型领域,正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设备密集、工艺复杂带来的固有风险,又要适应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管理变革。本文以赛为安全“安全眼”HSE管理系统合作单位某机械制造企业
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机械制造行业作为高危作业密集型领域,正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应对设备密集、工艺复杂带来的固有风险,又要适应数字化转型浪潮下的管理变革。本文以赛为安全“安全眼”HSE管理系统合作单位某机械制造企业集团为样本,解析其如何通过构建符合国际HSE管理体系(ISO 45001)与中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GB/T 33000)的数字化HSE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跨越式升级。
一、行业痛点与政策指引: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根据应急管理部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机械制造业事故总量占制造业领域32%,其中85%事故与"风险辨识不全、作业许可失控、承包商管理缺位"直接相关。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安委会《"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底前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超70%"的量化目标。
该机械制造企业集团作为一家拥有3个生产基地、20条智能产线、3000余名员工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其数字化转型实践具有典型意义。企业通过引入赛为安全"智能HSE管理系统平台",将安全管理深度融入生产全链条,形成"风险预控-过程管控-持续改进"的闭环体系。
二、核心功能模块:聚焦五大关键场景
(一)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
1. 风险四色图动态管理
基于GB/T 13861标准构建风险数据库,实现设备检修、热处理、铸造等12类高危作业场景的动态风险评估。系统自动匹配《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要求,生成可整改的"一企一册"风险清单。
2.隐患排查智能化
开发符合《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智能诊断模块,通过移动端实现"扫码检查-自动归类-整改跟踪"全流程管理。试点车间隐患整改率提升至98%,平均整改周期缩短60%。
(二)承包商全生命周期管理
3. 资质智能核验
对接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查询系统",实现承包商人员资格动态验证。系统自动拦截无证作业行为,2023年成功预防4起特种作业违规事件。
4. 作业过程穿透式监管
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实现承包商作业区域权限管理,结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完成300余项外包工程的全周期安全交底。
(三)安全教育培训精准化
5. 岗位风险定制课程
基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开发VR实训系统,针对车工、焊工等15个工种设置差异化培训模块。新员工岗前培训合格率从75%提升至92%。
6. 学时自动核算
系统对接企业ERP系统,实现安全培训学时与晋升考核挂钩,2023年全员年度培训达标率首次达到100%。
(四)职业健康管理闭环化
7. 健康档案智能分析
整合《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建立包含噪声、粉尘、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库。系统自动识别接触高危岗位人员,触发年度体检提醒。
8. 防护用品智能发放
根据《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开发智能领用系统,结合作业环境参数自动匹配防护等级,2023年职业病发生率同比下降40%。
(五)作业许可电子化
9. 多级联审流程再造
按《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设计电子审批流程,实现动火、受限空间等高危作业的"申请-审批-执行-验收"全程留痕。系统上线后,作业许可合规率提升至99.3%。
10. 电子票证存证
企业采用电子签名存证方式,符合《电子签名法》要求。电子签名确保作业许可信息真实完整,并形成电子档案,提高管理效率和追溯性。
四、成效与启示
1. 量化成果
通过数字化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企业2023年事故率同比下降67%,职业病发生率为零,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得分从78分提升至96分。承包商事故占比从43%降至8%,管理效率提升300%,年均节约人工成本280万元。
2. 行业价值
该企业的实践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了重要借鉴。数字化转型不仅实现了法规合规的新范式,还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该案例证明,机械制造企业的HSE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通过系统性思维重构安全管理范式。当风险防控从"人防"转向"技防",当安全文化从"被动合规"升级为"主动创新",中国制造的安全底座必将更加坚实。
来源:小丁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