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娘子军”钩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09:16 2

摘要:4月11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孟杖子村“妇女之家”的五彩毛线上,映出一片斑斓。手指翻飞间,一朵朵绒花绽放,一只只“骏马”昂首,仿佛要从手上跃下,奔向广袤的田野。这里,不仅是手工艺的课堂,更是乡村振兴的“微缩舞台”——村民谢婧华和她的“巧手娘

4月11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孟杖子村“妇女之家”的五彩毛线上,映出一片斑斓。手指翻飞间,一朵朵绒花绽放,一只只“骏马”昂首,仿佛要从手上跃下,奔向广袤的田野。这里,不仅是手工艺的课堂,更是乡村振兴的“微缩舞台”——村民谢婧华和她的“巧手娘子军”,正用一根钩针、几缕彩线,编织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钩针一挑,钱包鼓了;毛线一绕,日子火了!”48岁的谢婧华笑着展示手中的订单。去年,她偶然从网络上学到钩织技艺,敏锐地捕捉到卢龙县手工艺市场的商机,便主动对接卢龙县的一些企业,争取订单。为了让村里妇女快速上手,她将复杂技法拆解成“三步教学法”,从基础针法到花样组合,手把手带出30余名“巧手娘子”。如今,首批2000件花盆套、杯垫等作品已交付,人均月增收超800元。“以前农闲只能打麻将,现在钩针一拿,还能让家里多了份收入。”学员李大姐的话,引得满屋笑声。

钩织的魔力,远不止于增收。曾经的麻将桌变成了“互助工坊”,邻里关系在毛线交织中愈发紧密。技术好的主动当“组长”,手快的帮衬手慢的,甚至谁家有事,姐妹们“撂下钩针就去帮忙”。村党支部书记吴国际感叹:“这股互助劲儿,带活了整村风气!”更令人期待的是,谢婧华计划将钩织课堂升级为“文明微课堂”——收针时听“好婆婆”“好媳妇”讲家风,花样设计时融入“孝”“俭”元素,还把移风易俗编成“钩织口诀”。“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妇女们纷纷点赞。

一根钩针,织出了妇女的自信,更串起了乡风文明的“珍珠链”。谢婧华和她的团队,正以巧手为笔,以毛线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添彩。接下来,她们还要打造本土品牌,让“孟杖子钩织”走出县城;还要开设直播带货,让传统手艺“触网”生金。“咱农村妇女,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谢婧华语气坚定。

记者:李楠

编辑:高春梅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