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州、资阳、曲靖等市的智慧停车服务公司,连续多天发布停车费催缴通知,公布了欠费车主的车牌号及欠费金额,并表示,如果拒不缴纳,公司将起诉车主。类似案例在南宁、重庆等地均有发生,涉及欠费金额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杨兴东
近日,广州、资阳、曲靖等市的智慧停车服务公司,连续多天发布停车费催缴通知,公布了欠费车主的车牌号及欠费金额,并表示,如果拒不缴纳,公司将起诉车主。类似案例在南宁、重庆等地均有发生,涉及欠费金额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智慧停车盘活路边停车位,本是一种管理创新,为何很多城市居民却并不买账?
具体来看,这场纠纷的本质,绝非简单的欠费追讨,而是公共性与市场化之间的价值冲突。前些年,南宁车主遭遇的“停十几分钟收二十元”乱象,就颇为让人诟病。这当中,透明度的缺失,是智慧停车服务收费饱受争议的重要原因。
技术系统的漏洞,则为这场争议火上浇油。算法误判、重复计费的投诉此起彼伏,却鲜见有效的申诉渠道。车主与平台之间的信息差,也造成了新的数字鸿沟。技术本应是服务工具,但这场治理创新一定程度上却已背离初衷。
智慧停车的初衷是为方便市民,本身是好的。通过立法明确收费属性、引入公众参与定价、建立独立的收支审计机制,完全可以让技术回归服务本质。将车位周转率提升与市民便利感挂钩,应是破解困局的正途。
以立法为基石,以透明为阳光,以共治为路径,智慧停车方能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助力。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