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年42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想青少年时期,我性格爽朗,大大咧咧,说话直来直去,整天爱说爱笑,无忧无虑。刚结婚那几年,生活颇为轻松,父母身体尚好,能帮衬着照顾孩子,我几乎没感受到什么压力。
作者:正念花开(女,42岁,全职妈妈)
我今年42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想青少年时期,我性格爽朗,大大咧咧,说话直来直去,整天爱说爱笑,无忧无虑。刚结婚那几年,生活颇为轻松,父母身体尚好,能帮衬着照顾孩子,我几乎没感受到什么压力。
然而,生活的变故总是突如其来。后来,迫于生计,丈夫不得不常年在外地工作,我独自挑起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担。渐渐地,我发觉与丈夫的沟通出现了严重问题,即便在电话里,也常常因观念不合而争吵。与此同时,看着父母日渐衰老,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的压力如潮水般向我涌来,不管是闲暇时,还是忙碌中,我的脑海里始终不得安宁,各种忧虑和烦恼不断涌现。
我在娘家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前几年,弟弟的婚姻亮起了红灯,我心疼侄子,便将他接到家里照顾,这一照顾就是五年。侄子正值叛逆期,性格倔强,打不得骂不得,面对他的种种问题,我只能把委屈和无奈默默咽下。
2015年,命运再次给了我沉重一击。父亲因一场车祸骤然离世,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我久久无法接受。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不自觉地落泪,满心都是对父亲的心疼。他走得太突然,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留下只言片语。每到佳节,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泪水总是止不住地流,父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经过两三年的时间,随着日子慢慢过去,我才逐渐从这份伤痛中走出来,只是偶尔还会在不经意间想起父亲。但父亲去世后,娘家的大小事务便都落在了我的肩头,母亲生病住院时,我更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
去年,儿子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达到本科线。孩子深受打击,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连好几天不吃不喝,也不愿和我们交流。那几天,我心急如焚,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整日以泪洗面。直到五天后,儿子终于愿意和我沟通,并决定去读专科学校,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可儿子的事情刚解决,我自己却病倒了。2024年7月底的一个晚上,我突然失眠了。那一晚,我的大脑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漩涡,整个人像是着了魔,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感觉脑子都要炸开了。第二天早上,还没起床,我就满心疑惑: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一整晚都没睡着?以前虽说也会偶尔胡思乱想,但睡眠还算正常,沾床就能入睡。怎么这次突然就失眠了呢?难道是中邪了?
慌乱之中,我赶忙联系了一位同学,她告诉我县城有个会“看事”的人,据说很灵验。听她这么一说,我顾不上整理衣服,脸没洗、头没梳,就匆匆开车赶了过去。那个女人听了我的描述后,神神叨叨地说了一通,还烧了纸。或许是心理作用,当时我感觉稍微好了一些。可回到家吃过饭后,那种难受的感觉又卷土重来。接下来的日子,情况愈发严重,我开始害怕、恐惧,不敢见人,不敢出门,后来连饭都不想吃,甚至连给孩子做晚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浑身乏力,手不停地发抖,连杯子、筷子都拿不稳。那一刻,我满心绝望,心想自己是不是要完了。
后来,我上网查询,中医说我这是肝气郁结,西医则认为可能是焦虑症、抑郁症。儿子十分担心我,赶紧带我去看中医。我们前前后后去了五六家医院,甚至当地最好的中医医院也去了,花了上万块钱买药,可睡眠问题不仅没有改善,还把胃给吃坏了。整天打嗝、胀气,难受得要命。眼见中医这条路走不通,我便决定去看西医。
最终,人民医院诊断我为中度抑郁、焦虑,并建议我住院治疗。但我考虑到还要照顾孩子,便拒绝了住院,医生只好给我开了好几百块钱的药。回到家,看着那一大堆药,我心里犯起了嘀咕:我这是心理问题,吃药真的能管用吗?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不吃药,哪怕钱已经花了。我心存侥幸,想着或许再坚持一段时间,身体就会自行恢复。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每晚一躺下,我的脑子就又开始胡思乱想。
后来,一个朋友建议我:“你长期睡不着觉,要不试试安眠药?”听他这么说,我便去买了阿普唑仑。吃了药后,晚上确实能睡着了,可第二天早上起来,浑身没劲,头晕得厉害,连下楼都困难,直到下午才稍微好点。再后来,儿子建议我去打吊瓶,打吊瓶的时候,当时感觉症状有所缓解,我连续打了一个星期,打完那会还行,可没过多久,又恢复了之前晕晕乎乎的状态。
那些日子,我对周围的声音异常敏感。只要一听到外面有狗叫、汽车声,或是人的说话声,就会感到恐惧、烦躁。小儿子看到我的样子,吓得直哭,他带着哭腔问我:“妈妈,你怎么了?你快点好起来吧。”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了,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以前的我特别爱美,每天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精致得体,还热衷于逛街、购物。可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想干了,既不爱收拾,也不爱打扮,甚至连锅都端不起来,从心底里抵触给两个孩子做饭,只能让孩子点外卖。到最后,我虚弱到连从床上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满心忧愁,不断问自己:我这到底是怎么了?什么时候才能好啊?我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他们都还小,要是我倒下了,可怎么办呀?越想我心里就越慌,越害怕。
暑假结束后,两个儿子都去上学了,白天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变得更加害怕,不敢独自在家。无奈之下,母亲过来陪着我,给我做饭,陪我聊天。其实母亲家里也有一堆事等着她处理,但为了我,她还是放下一切赶来照顾我。两个月后,母亲实在没办法,不得不回去了。母亲离开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没有了母亲的陪伴,我陷入了更深的恐惧之中。于是,我又开始在百度上疯狂搜索各种信息。
有一天,我在快手上刷到了晴天老师的直播。当时他正在讲解关于焦虑、抑郁的内容,我一听,仿佛老师说的就是我自己的经历。那天晚上,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课程。在接下来的五天里,我全神贯注地听课,每一句话都听得特别认真,仿佛这些知识是我黑暗生活中的一束光。
五天的“觉醒之旅”课结束后,我决定参加年课。缴费前,我给丈夫打了电话,跟他说明情况,可他不同意,担心我上当受骗。我心急如焚,跟他说:“我太痛苦了,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这几天听老师讲课,心情才稍微好了点,能放松一些。这个课我必须买,不是跟你商量,只是通知你。”母亲则非常支持我,她说:“看这个老师的面相,就觉得他不会骗人,我相信他。”
2024年11月4号,我正式开始学习八步法系统年课。每天,我都坚持听音频、抄写动机歌,严格按照晴天三步、晴天加油的方法去做,直播课和老师的答疑课我一次都没有落下。我惊喜地发现,抄写老师给的资料能让我迅速静下心来,抄着抄着,心里就变得安静、踏实。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抄着抄着就睡着了。老师讲课通俗易懂,还特别幽默风趣,我听着听着,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学习不到一个月,我就有了明显的好转。有一天,我重复着老师说的那句话:“没有治不好的焦虑,只有不觉醒的人。”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醒了。我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胡思乱想?为什么要钻牛角尖?开开心心地过好当下不好吗?老师的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把紧锁的枷锁。后来我跟丈夫说,晴天老师就像观世音菩萨下凡,来拯救我于水火之中。
如今,我学习八步法已经整整四个月了,感觉自己又找回了从前的状态,能吃能喝、能跳能唱,又重新爱上了美,爱上了打扮。周围的人都说我比以前更好了,说话语速变慢了,脾气也没以前那么急躁了,和丈夫的沟通也顺畅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吵架。
以前我性格外向,丈夫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家庭琐事闹矛盾,他也不懂得哄人,不会说好听的话,我总觉得他像个木头人。为此,我没少跟他吵架,还爱翻旧账。但学习八步法之后,我开始理解并接受他的性格,不再跟他计较,也开始体谅他为了这个家,常年在外打工的艰辛与不易。
现在,我的生活充实而规律。早上送完孩子,我就去买菜,回到家收拾家务、洗衣服做饭,有空的时候就听一会儿音频。到点接孩子回家吃午饭,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再送孩子上学。回家后,我便开始抄写资料,其实现在我都可以说是默写了,因为老师的动机歌我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或许是因为晚上睡眠质量好了,现在抄写资料的时候,我很少再睡着了。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心要静,身要动”。以前我不爱运动,现在我会特意提醒自己出去走走,尤其是在感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会赶紧下楼,看看天空、大地,欣赏一下花草树木,或者找朋友聊聊天,心情很快就能得到舒缓。
在日常生活中,我随时提醒自己要正念生活。一旦发现自己哪里做错了,或者周围人的做法让我不满意,我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想起老师说的自我排斥或者排斥别人的概念,紧接着就会提醒自己“二元结构”。有时候,我会抬头看看天空,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天空包容着万事万物,有些事情不必太过计较,能释怀就释怀,然后带着不舒服的感觉去做当下该做的事,神奇的是,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往往会慢慢消失。
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晴天老师,感谢群里小伙伴们的相互鼓励,也要感谢之前做过分享的学长们,是他们的康复经历给了我信心和力量。现在,只要身边有人说失眠或者情绪不好,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劝他们学习八步法。我坚信,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正念,它能让人终身受益,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来源:在晴天正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