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具有性格缺陷的孩子,内心是压抑、灰暗的,未来很容易在人生路上踟蹰不前,甚至走偏、栽跟头。
养育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你要注意这5个细节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在一个讲座中说过:
“对于孩子的成长,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为重要。”
一个具有性格缺陷的孩子,内心是压抑、灰暗的,未来很容易在人生路上踟蹰不前,甚至走偏、栽跟头。
而性格阳光、自信果敢的孩子,内心是积极、明朗的,无论遇到挫折还是困境,都会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浑身充满正能量,未来更容易成功。
作为父母,我们在倾尽全力为孩子的成绩助力时,不要忘记赋予孩子一个自信、阳光的好性格。
以下几个养育细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父母一定要注意哦。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VS凡事替孩子做决定
网上有位饰品店店主,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对母子到店里购买钥匙扣,男孩看起来唯唯诺诺的,一边用手摸索着喜欢的图案,一边向母亲投去渴望的目光。
然而,母亲却果断拒绝了儿子的想法,让他小孩子不要太多事。
店主说,他看到大人盛气凌人的样子时,顿时明白了男孩没有自信的原因。
连一个小小的钥匙扣,都不能遵循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他的世界里,注定填满了太多的干涉和捆绑。
一个不被允许做决定的孩子,是无法获取自我的掌控感的。
儿童发展研究者福斯特·克莱恩和吉姆·费曾提出“直升飞机父母”一说,形象地比喻在孩子(包括已经成年的大人)头上盘旋着不肯离开的父母们为“直升机父母”。
他们习惯把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孩子,用经验教训给孩子指明他们所认为的“捷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
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需要自己思考,尝试和探索之后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
孩子发脾气时冷处理VS不允许孩子发脾气
其实,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内心有诉求未被满足,同时表达能力受限,以及情绪脑发育不成熟的结果。
一味地制止孩子发脾气,是违背心理发展规律的。
当面对那个“爆炸”的孩子,不妨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学会“冷处理”。
首先,父母要保持情绪稳定,平静地面对发脾气的孩子;
其次,给孩子一段缓冲情绪的时间,等待他的自我调节;
最后,通过平静的沟通和交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
“冷处理”的方式,并不是父母对孩子置之不理,而是需要父母用冷静的态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后,理解和看见那个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更好的爱。
每一个被允许发脾气的孩子,会在父母的接纳和看见下,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份接纳和看见,会驱散孩子内心的恐惧,他不必卑微地讨好父母,而是敢于表达自己,坚持自我。
孩子犯错时,先听听他的想法VS不分缘由训斥或惩罚
记得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
“没有犯错的孩子,只有行为不当的孩子。”
他们的“错”,其实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和理解这个世界,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制造麻烦和故意捣乱。
当孩子的行为被定义为“错误”之前,不妨先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给他们发言权和解释的机会。比如,孩子在学校跟人打架了,有不少父母没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就上来先批评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你先打了别人,别人才打你的……”,如果孩子上来就得到这样的评价,自然就不愿意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讲述出来了。
其次,以同理心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表达出来。这样做是让孩子的情绪有个被接纳的出口,把情绪释放出来。
再次,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孩子预见事件的后果,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帮助孩子面对犯错的后果,承担错误。
最后,对孩子整个处理过程给予肯定。用赏识和信任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用挑剔的眼光去搜寻孩子的缺点。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曾说过说:
“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
多给孩子肯定的眼神VS习惯否定、打击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暗示效应”,指的是用间接的、或者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或者行为产生影响。
儿童时期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极易受到各种心理暗示,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建立。
如果父母持续用打击、挑剔、否定的语言教育孩子,这便会形成一种负面的语言心理暗示。
孩子会逐渐接受这种“我不行”、“我很差”的自我评价方式,严重削弱自信心,做事畏首畏尾。
而那些自信满满的孩子,身后都有爱捧场、多肯定、愿意鼓励的父母。
泰国短片《每天努力一点点》中,小男孩在足球场上屡次受挫。
面对教练的质疑、男孩的垂头丧气,妈妈却始终用微笑和鼓励,力挺孩子。
“你以前都不会用头顶球,现在都做得很好了呢!”
“追不上别人没关系,努力超过在你前面的那个人就好了!”
在妈妈的鼓励和肯定下,男孩重拾信心,在球场上表现越来越好,整个人变得越来越阳光有活力。
父母的赏识和肯定,会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建立自我效能感,从而获得自我肯定、自我悦纳的心理品质。
他会从父母支持的眼光中,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困境不害怕,勇敢地迎接挑战。
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是对一个孩子最佳的精神馈赠,更是自信心涌动的源泉。
尊重、赞美伴侣VS攻击、轻视伴侣
前段时间,杭州一个11岁男孩离家出走了。
被警察找到后,他哭诉道,原因是父亲在家不是玩游戏就是刷视频,也不上班。
家里所有事情都是妈妈在操劳,他实在看不下去就走了。
他眼中看到的,是父亲不尊重母亲,是一个家庭系统的失衡,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无力感和自责感。
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因为伴侣间的摩擦,让孩子产生压力,甚至在孩子面前表达不满,抱怨对方。
殊不知,这种吐槽会呈现给孩子家庭不稳定的感觉,他会产生不安全感,有时还会把父母矛盾的根源,归咎在自己身上。
他的世界会越来越紧绷,通过向内的自我攻击,变得极度脆弱和自卑,内心缺乏支撑力。
而夫妻互相尊重、恩爱的家庭,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最温暖的巢穴,帮助孩子张开翅膀,努力向外界探索。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自信的底气,也是最美的家风。
父母越恩爱,孩子越自信,因为她浸润在爱的环境下,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更爱这个世界。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而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只有夫妻关系融洽了,才能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安全性,给孩子提供一个自我疗愈的角落。
如此,他会拥有被爱的底气,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的魅力。
蒙台梭利说过:“孩子的心灵是具有吸收性的。”
他们未来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在成长期吸收到了什么营养。
养育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用心栽培。
给他边界内的自由和尊重,赋予人生的选择权;
给他包容和爱,让他在情绪泛滥时获得到接纳;
给他理解和耐心,“犯错”时不要急于责备;
给他肯定和支持,用鼓励驱散孩子眼前的黑暗;
尊重伴侣,让他拥有一个盈满温暖和爱的家。
这些美好的教育精华,都会成为照亮孩子人生的一束光,指引他们变得更加阳光自信,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注、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编转。“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费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演讲、家庭教育咨询、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联系人王仁元,电话13403766751(微信同号)。
河南省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实战专家王仁元教授实时期待着您的联系(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道德讲堂、家庭教育咨询等)。
来源:家庭教育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