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八旬老太摔断腿,我每天送饭三个月,孙女回国惊讶跪谢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10:43 1

摘要:俺住的廉租房小区是八年前盖的,当初政府说给咱贫困户的福利房,住进来才知道,墙体裂缝比砖缝还多。每到冬天,屋里跟冰窖似的,电暖气费钱,俺就在走廊贴了三层废报纸,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腊月的风带着刀子,今天的凉比昨天更扎人。

俺住的廉租房小区是八年前盖的,当初政府说给咱贫困户的福利房,住进来才知道,墙体裂缝比砖缝还多。每到冬天,屋里跟冰窖似的,电暖气费钱,俺就在走廊贴了三层废报纸,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老陈头说这叫”心理安慰”。老陈是咱们单元楼最早住进来的,比俺还早两年,七十出头了,腿脚还很麻利,天天上楼梯都不带喘的。

俺这人闲不住,干了三十年建筑工,膝盖坏了才回老家。平常白天在小区门口修自行车补轮胎,每天能挣个四五十块,晚上去批发市场帮忙卸货,一个月勉强够开销。

这不是俺愁吗?马上就要过年了,儿子说今年忙,又不回来了。

“咣当”一声,把俺从回忆里拉出来。

“这是咋了?”俺赶紧起身,声音是从楼上传来的。

“快来人啊!老太太摔了!”

俺三步并作两步爬上楼,才看到是六楼的张奶奶。她平时不怎么出门,听说儿子女儿都在国外,有时候能看到她拎着个塑料袋下楼扔垃圾,每次都戴着顶褪色的红毛线帽子,冬天夏天都不摘。

张奶奶躺在楼梯拐角,一条腿不自然地扭着,脸色煞白。一旁地上滚着几个土豆,估计是刚买菜回来。

“奶奶,您别动!”俺和老陈一起把她扶到休息椅上,赶紧叫了救护车。

那个红毛线帽子歪在一边,露出稀疏的白发,张奶奶紧咬着嘴唇,却不肯哼一声,硬撑着问:“我的菜呢?”

俺赶紧捡起散落的土豆跟白菜塞回她的塑料袋。那塑料袋已经磨得发白,边角还打了补丁,看着跟奶奶的手一样苍老。

救护车来得还挺快。张奶奶一边被抬上担架,一边还不忘交代:“钥匙,钥匙在口袋里,家里煤气别忘关…”

俺这才意识到,这老太太一个人住,摔了腿怕是有好几个月下不来了。这年头独居老人越来越多,真是世道变化快啊。

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股骨颈骨折,得做手术。俺给老太太办完住院手续,回去的路上才想起来,她那一层一共就俩住户,另一家常年不在,这老太太在医院,家里没人照应啊。

俺第二天就去医院看张奶奶。她躺在病床上,比平时看起来小了一圈。见了俺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勉强笑笑:“小田啊,你来干啥?”

俺把从她家拿的换洗衣物递过去:“奶奶,您别担心,手术后好好养着,家里的事有我呢。”

奶奶的眼睛红了,别过头去不说话。

俺看见床头柜上放着半瓶矿泉水和一个快散架的老式收音机,调频旋钮用透明胶带缠着,估计是摔坏过。

“您先好好休息,我明天再来。”俺说着,把带来的水果放到柜子上。那是俺特意去水果店买的蜜桔,老板说这是广西来的,刚上市,又甜又多汁。俺掏出五块钱买了六个,想着老人家吃水果好消化。

“别破费了,”张奶奶颤巍巍地说,“我这把年纪了,住院几天就回家。”

俺知道老人家顾虑啥,手术后还得养一段时间,怕麻烦人。但又不好直说,这是老一辈人的倔强。

“奶奶,您放心,我闲着也是闲着,医院这边有啥需要您就打电话,我随时过来。”

老太太这才点点头,从枕头底下摸出一把钥匙:“那…我家钥匙给你,冰箱里还有点菜,别浪费了。”

拿着钥匙,俺心里突然有了责任感。这老太太一个人在国内,儿女又不在身边,这不就跟俺一样吗?虽说是邻居,但这一刻,俺觉得比亲人还亲。

张奶奶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照片。俺凑近一看,是年轻时候的张奶奶和丈夫,还有几个孩子。照片里的她笑得那么灿烂,跟现在判若两人。

冰箱里的菜不多,一把青菜,两个西红柿,还有半块豆腐,都是一个人的量。灶台上的调料瓶摆得整整齐齐,有的瓶身都褪了色。茶几底下藏着一双旧棉拖鞋,鞋底磨得发亮,看样子穿了不少年头。

俺突然鼻子一酸。一个老人家,把日子过得这么干净利索,却在这么冷的天摔了腿,躺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

门口墙上挂着一个2018年的日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俺凑近一看,都是记账的数字。“买菜5元”“医院检查180元”“打电话2元”,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俺这才明白,张奶奶过得有多节省。

从那天起,俺每天都去医院看她,顺便带点新鲜菜。虽说自己也不富裕,但也不差这点钱。俺想着老人家在医院吃不惯那饭菜,就在家做好带过去。

第一次带饭过去,张奶奶竟然眼泪汪汪地看着那碗鸡蛋面,半天说不出话来。

“您尝尝,”俺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有点咸了。”

“不咸,不咸,”老人家吸了吸鼻子,“我多久没吃过热乎饭了…”

俺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平时她都是凑合着吃?

回去的路上,俺看到路边有个流浪猫在翻垃圾桶,它抬头看俺一眼,那眼神竟然跟张奶奶有几分相似——警惕中带着无助。

手术很顺利,但医生说老人家年纪大了,恢复期至少得三个月,这期间不能下地走路。俺跟医生商量了一下,说能不能尽快出院,毕竟医院费用太高,老人家承担不起。

“家里有人照顾吗?”医生推了推眼镜。

“有我呢。”俺拍着胸脯说。

张奶奶出院那天,俺借了老陈的三轮车把她接回家。寒风凛冽,老人家裹着棉被,瘦小的身子陷在车厢里,红毛线帽子在风中一抖一抖的。

“小田啊,”路上老人家突然说,“等我好了,一定报答你。”

“奶奶,您这话说的,咱们是邻居,互相帮衬是应该的。”俺推着车,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

“我儿子女儿在国外,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张奶奶看着远处发呆,“每个月倒是按时汇钱来,可是…”

她没说完,但俺懂。钱再多,也换不来亲人在身边的温暖。

把张奶奶安顿好后,俺琢磨着老太太这一摔,至少三个月下不了地,一日三餐怎么办?虽说可以叫外卖,但那些油腻腻的饭菜老人家吃不惯,而且长期吃对身体也不好。

俺跟老婆一合计,决定每天给张奶奶送饭。老婆虽然有点抱怨,但还是答应了,毕竟心肠不坏。

“那老太太不容易,”老婆边择菜边说,“人家儿女都在国外,有钱没人陪,多可怜。”

就这样,俺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先把早饭做好——稀饭、小菜、鸡蛋,有时候再蒸个小馒头。八点准时送到张奶奶家,帮她收拾一下屋子,再赶去修车摊。中午十一点半,俺会回家拿老婆做好的饭菜,送过去后再回来自己吃。晚上六点,又是一趟。

日子就这样过着,俺倒也不觉得累。看着张奶奶一天天气色好起来,俺心里踏实。

有天晚上送饭,俺看见张奶奶在擦眼泪。

“奶奶,您咋了?”俺赶紧问。

老人家指了指床头的收音机:“刚才听广播,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孝顺,我想起我那些孩子…”

俺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好说:“他们工作忙,等有空了肯定会回来看您的。”

张奶奶摇摇头:“我知道他们忙,出国这么多年,事业有成,我应该高兴才是。可我就是…就是想他们了。”

俺突然想起桌上那几张泛黄的照片,那个灿烂笑容的年轻女人,和她身边的孩子们。岁月带走了太多东西,留下的只有苍老和孤独。

“奶奶,您跟我说说您的儿女吧,我听着。”俺坐下来,给她倒了杯热水。

张奶奶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是打开了尘封的宝箱:“我有两个孩子,儿子在美国,女儿在澳大利亚。儿子今年五十了,是个大学教授;女儿小两岁,在银行工作。我还有三个孙子孙女呢…”

老人家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俺这才知道,她的丈夫十年前就去世了,子女工作忙,只能把她一个人留在国内。虽然每月都有生活费,但亲情却是钱买不来的。

三个月过得很快。张奶奶的腿渐渐好了,已经能扶着拐杖在屋里走动。俺还是坚持每天送饭,老人家一开始推辞,后来见俺坚持,也就接受了。

有时候俺忙,老婆会代替俺去送。刚开始老婆还有点不情愿,后来却跟张奶奶成了忘年交,经常在她屋里坐上一两个小时才回来。

“那老太太见多识广,”老婆跟俺说,“她年轻时候是大学老师,退休后跟着丈夫在国外住过几年,懂得可多了。”

俺点点头:“人老了,就需要有人听她说话。”

正月十五那天,俺家包了饺子,特意多包了一些,准备给张奶奶送去。刚到她门口,就听见里面有说话声。

俺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女子,穿着时髦,戴着金丝眼镜,一看就是城里人。

“您是…?”女子警惕地看着俺。

“我是住在楼下的,来给张奶奶送饭的。”俺举了举手里的保温桶。

“外婆,有人送饭来了!”女子回头喊道。

张奶奶拄着拐杖走出来,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小田啊,这是我孙女,从澳大利亚回来看我的。”

俺这才明白,原来是张奶奶的孙女回国了。真是稀客啊!

“您好,我叫田大山,是张奶奶的邻居。”俺有点拘谨地自我介绍。

孙女露出礼貌的微笑:“您好,谢谢您这么照顾我外婆。”

俺把饺子放到桌上:“今天元宵节,俺家包了饺子,给奶奶尝尝。”

张奶奶拉着俺的手不放:“我孙女昨天刚到,连夜从北京飞过来的。我这腿的事情,都是瞒着他们的,怕他们担心。刚才我跟她说起这三个月你天天送饭的事,她还不信呢!”

孙女的眼圈红了:“外婆,您怎么能不告诉我们呢?要不是邻居帮忙,您一个人怎么过啊?”

俺摆摆手:“举手之劳,不算啥。”

孙女突然对俺深深鞠了一躬:“田叔叔,真的太感谢您了。我爸妈和舅舅他们在国外走不开,我这次是来参加学术会议,顺便看望外婆的。如果没有您这三个月来的照顾,我简直不敢想象外婆会怎样…”

俺有点不好意思:“别这样,大过年的…”

没想到,孙女忽然跪在了俺面前:“田叔叔,请您受我一拜!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您无私地帮助了外婆。这份恩情,我们全家都记在心里!”

俺慌了,赶紧去扶她:“使不得,使不得啊!你这是干啥!”

张奶奶在一旁抹着眼泪:“小田啊,这是我们家的心意,你就收下吧。”

孙女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塞到俺手里:“田叔叔,这点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我已经安排好了,下周我妈会从澳大利亚回来,接外婆过去住一段时间。”

俺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红包,但心里打定主意,这钱不能要。

回到家,老婆好奇地问:“咋回事啊?在奶奶家待那么久?”

俺把事情一说,老婆惊讶得合不拢嘴:“真的假的?那老太太的孙女,从国外回来了?”

俺点点头,打开红包一看,里面是一沓崭新的百元大钞,足足有五千块!

“这…这也太多了!”老婆倒吸一口冷气,“咱们不能要啊!”

俺想了想:“明天我去还给她。咱们不是为了钱才帮忙的。”

第二天一早,俺刚要上楼,就碰见张奶奶的孙女下来。她看见俺,立刻迎上来:“田叔叔,我正要去找您呢!”

俺掏出红包:“姑娘,这钱太多了,我不能要。照顾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

孙女摇摇头,坚决不肯收回:“田叔叔,钱不在多少,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外婆昨晚给我讲了这三个月您是怎么照顾她的,我们全家都很感动。”

见俺还要推辞,孙女突然说:“田叔叔,您知道吗?外婆摔伤的这三个月,是她近十年来最幸福的日子。她说您每天按时送饭,从不间断,比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还要孝顺。”

俺愣住了。

“外婆平时舍不得开电话费,这次却给我们每人都打了长途,说她在国内有了’亲人’,让我们不用担心她。”孙女眼里含着泪,“您知道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于无法陪在她身边,您的出现,让我们全家都安心了许多。”

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觉得鼻子发酸。

“田叔叔,”孙女真诚地看着俺,“我妈下周就回来,她说一定要当面谢谢您。我们打算带外婆去澳大利亚住一段时间,让她热闹热闹。但我们都知道,她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到这个小区,因为这里有您这样的好邻居。”

俺笑了:“奶奶回来了,我还会常去看她的。”

孙女握住俺的手:“田叔叔,您不只是帮助了外婆,也帮助了我们全家。我们欠您太多了。”

那一刻,俺突然明白,其实自己这三个月来,不只是在付出,也收获了许多。老人家的感激、孙女的尊重、自己内心的充实,这些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春节过后,张奶奶跟着女儿去了澳大利亚。临走前,她拉着俺的手说:“小田啊,我不在的这段时间,你要保重身体。等我回来,还要麻烦你照顾呢!”

俺笑着答应了。老人家走后,她家的钥匙还留在俺这里。有时候下班回来,俺会上楼去看看,确保一切都好,等着她回来。

村口的老槐树又抽出了新芽,又是一年春天到了。俺知道,不管张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六楼那个家,永远会有人等她,有人记得她。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邻里之间的那份情谊,有时候,比血缘还要深厚。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