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中红缨枪随着腾跃划出凌厉的弧线,落地时一气呵成轻盈如燕……晨光熹微,排练厅里响起清脆的靶子声,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汉剧团青年演员宋子欣便已早早地开始了“每日一练”。虽然这套武戏身段已经练了无数次,但“每日一练”仍是她雷打不动的规矩,“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
手中红缨枪随着腾跃划出凌厉的弧线,落地时一气呵成轻盈如燕……晨光熹微,排练厅里响起清脆的靶子声,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汉剧团青年演员宋子欣便已早早地开始了“每日一练”。虽然这套武戏身段已经练了无数次,但“每日一练”仍是她雷打不动的规矩,“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是宋子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宋子欣手持红缨枪反复练习武戏身段(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与戏结缘:“做戏曲演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我成为一名戏曲演员,有一些‘无心插柳’的结果。”回忆起自己与戏结缘的经历,宋子欣满是感慨。
2016年,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在全省小学毕业班中“海选”戏曲苗子,当时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宋子欣对“戏曲”的认知,仅限于电视中偶尔飘来的几句咿呀唱腔。“那时候就觉得,做戏曲演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抱着这样天真的想法,这个从未接触过戏曲的小姑娘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刚入戏校的宋子欣与同学们排练基本功(央广网发 湖北省演艺集团供图)
初试那天,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宋子欣硬着头皮表演了一段“边跳边拉”的二胡曲。本以为自己会在第一轮落选,没想到她的表演却吸引了招生老师:“这孩子身段灵,眼神有戏,能走演员的路子。”
“记得收到复试通知那天,妈妈比我还高兴。”宋子欣回忆道,“虽然当时对戏曲一无所知,但妈妈的那句‘去试试看吧’,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就这样,这个懵懂的女孩带着家人的支持,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也开启了她与汉剧的不解之缘。
千锤百炼:“苦吗?当然,但快乐更多”
进入汉剧团后,宋子欣接受了为期两年的基础训练,也正是这段时间,让她真正明白了“戏曲演员”四字的分量。
戏校的生活从清晨5:40的晨功开始:压腿到流泪、枪花划破虎口、厚底靴将脚磨出血泡……当同龄人还在赖床时,她和同学们已开始练功。被问及是否觉得苦,她笑眼弯弯:“苦吗?当然,但我当时完全不觉得练功苦,每天接触这些新奇的训练项目,反而觉得很开心。”
宋子欣排练画面(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经过两年基础学习,宋子欣正式进入剧目学习阶段。由于功底扎实,她被选为武旦,主攻武戏,第一出学的便是《扈家庄》。“老师总说,武戏演员的功夫是‘泡’出来的,所以对我们的要求格外严格。”
回想起首次登台的情景,她仍记忆犹新:“原本我是个内向到不敢在台上说话的人,但经过一年训练后,当我对剧目的每个动作都充满自信时,登上舞台的瞬间,就感觉自己真成了威风凛凛的扈三娘。”这种奇妙的代入感让她着迷,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戏曲之路。
破茧成蝶:从“咿呀学戏”到全国舞台
2024年冬天,一通电话让宋子欣彻夜未眠——她获邀参加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与国家京剧院的演员同台演出。喜悦与忐忑交织在她心头:“那可是‘国字头’的舞台啊,我这个地方戏演员会不会被说‘不够专业’?”更让她感到压力的是,这次她要挑战京剧《杨门女将》选段中的杨文广一角,是需要跨行当演绎的少年将军角色,虽然她有过反串男角的经验,但要在国家级的舞台上完美呈现,仍是不小的挑战。
宋子欣饰演《杨门女将》中的杨文广一角(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抵京首日排练,生怕出一点差错的宋子欣连与其他演员碰靶子都小心翼翼。感受她的紧张,老师们纷纷主动围上来,给她指点、打气。“小姑娘,靶子要贴身上走。”“丫头,腰杆还挺硬。”“你的基本功这么好,我们都以为是中戏的学生。”……回想起各位老师和同行的肯定与鼓励,宋子欣的语气中满是感激。
最终,在众多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宋子欣圆满完成演出,戏迷们也记住了这位英姿飒爽的“小湖北”。“这次经历让我接触到了这么多厉害的老师、同行,我的眼界打开了,更觉得自己任重道远,要在戏曲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宋子欣说。
守正创新:“汉剧传承急不得,也乱不得”
“现在年轻人提起戏曲,总觉得是爷爷奶奶听的。”聊起戏曲的现状,宋子欣语气有些无奈。为了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她和团里的同事们试过不少“破圈”的法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汉剧片段,结合网络热点创作戏曲短视频,用更年轻化的表达吸引观众。从“了解”到“爱上”,让年轻观众逐渐走进汉剧的世界。
2025年,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让宋子欣敏锐地捕捉到了推广汉剧的契机。“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她以《乾元山》中哪吒的经典戏曲扮相,拍摄了一段飒爽英姿的舞蹈挑战视频,迅速收获上万点赞。评论区里,网友们热烈讨论:“原来很多电影里的动作都能在戏曲里找到影子!”“还得是戏曲演员!”
宋子欣在《乾元山》中饰演哪吒(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然而,当有人提议在《乾元山》中加入“臭小子,你给我等着”这类网络热梗作为台词时,宋子欣却犹豫了:“戏的魂不能丢,骨子里的规矩得守住。”在她看来,创新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戏曲的本真为代价。
如今,宋子欣更愿意将戏曲的创新比作“小火慢炖”——急不得,也乱不得。“戏曲的传承与传播任重道远,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守正’,先把最传统的东西学扎实,再谈如何与时代结合、如何创新。”
她坚信,只有根扎得深,新芽才能长得旺。
监制:李欢 张卓
记者:邓子依 陈彦如(实习)
鸣谢:湖北省演艺集团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