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巧儿为人活泼,就是嘴碎,一聊起天来,总爱说些东家短西家长的事儿,尤其热衷于传播那些有关男女私情的传闻。
从前,在东京汴梁城,有两位年轻漂亮的少妇,一位叫苏媚娘,另一位是潘巧儿。
苏媚娘的丈夫在衙门里当差,公务繁忙,很少归家。
潘巧儿的丈夫则是在外跑商的行脚商人,常年漂泊在外,更是很少在家。
因此,潘巧儿时常来找苏媚娘闲聊解闷。
潘巧儿为人活泼,就是嘴碎,一聊起天来,总爱说些东家短西家长的事儿,尤其热衷于传播那些有关男女私情的传闻。
苏媚娘性格沉稳,不善言辞,虽然对潘巧儿这爱传闲话的习惯不太满意,但两人相处久了,也算成了好友。
这日午后,苏媚娘刚吃过午饭,正在收拾碗筷,潘巧儿就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只见她满脸神秘,进门就拉着苏媚娘的手,小声说道:“苏姐姐,我今儿个给你带来个大新闻!”说完,她故意停顿,看着苏媚娘露出神秘的笑容。
苏媚娘见她这模样,无奈地笑了笑:“你这丫头,有话快说,别卖关子了。”
潘巧儿这才凑近苏娘,压低声音道:“你知道吗?城里张员外的六姨太最近可有些不对劲,听闻她竟与大管家有了私情!”
苏媚娘眉头一皱,立刻反驳:“不可能!张员外的六姨太端庄贤淑,张员外也是个正直之人,夫妻二人向来和睦,怎会有这种事?你可别听了些没影的传言就信以为真。”
潘巧儿撇了撇嘴:“我起初也不信,可最近大家都在说,而且我也瞧见六姨太比从前更爱打扮了,还总是偷偷摸摸的,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苏媚娘上下打量了潘巧儿一眼,问道:“那你倒是说说,她是和谁有私情?”
潘巧儿摇了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大家也都只是猜测。”
苏媚娘哼了一声:“你呀,就爱听这些闲言碎语。这说不定是有人故意抹黑张员外的六姨太呢。对了,你家相公常年在外,你也得多留意着点。”
潘巧儿听了,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我家那口子,就知道闷头做生意,哪有那心思。再说了,他要是真敢有什么花花肠子,我可饶不了他!”
两人说笑一阵后,潘巧儿便告辞离开了。
可从那之后,潘巧儿连着好些日子都没再来找苏媚娘。
苏媚娘心中有些疑惑,却也没太在意。
又过了些时日,潘巧儿终于再次登门。
苏媚娘见她神色不佳,面容憔悴,忙迎她进屋,沏了杯茶,关切地问道:“巧儿,你这是怎么了?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潘巧儿听了这话,突然眼眶一红,哭了起来:“苏姐姐,我,我真的没想到,这种事竟然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家相公他……他真的出轨了!”
苏媚娘吃了一惊:“什么?这……这怎么可能?你可别乱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潘巧儿哭着说道:“前些日子,我给相公收拾衣物时,在他的长袍上闻到一股陌生的脂粉味。那香味不同于我平日里用的脂粉,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后来我暗中留意,发现他总是偷偷摸摸的,好像有什么事瞒着我。”
苏媚娘皱着眉头问:“那你可有查到与他私通的女子是谁?”
潘巧儿咬了咬牙:“我也想知道啊!可我一直没找到证据。不过,我总觉得这事儿和张员外家的六姨太有关。”
苏媚娘疑惑道:“张员外家的六姨太?你为何会怀疑她?”
潘巧儿抽泣着说:“有一次,我在集市上看到相公和六姨太有说有笑的,而且那六姨太看我家相公的眼神也很不寻常。后来我又打听到,六姨太平日里就爱慕我家相公。”
苏媚娘听了,气愤地说:“这还了得!若真是如此,绝不能轻饶了他们!”
潘巧儿却无奈地摇了摇头:“苏姐姐,我也想大闹一场,可我又怕闹开了,对我和相公的名声都不好。而且,我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万一弄错了,岂不是让别人看笑话。”
苏媚娘想了想,觉得潘巧儿说得也有道理:“那你打算怎么办?就这么忍气吞声?”
潘巧儿沉默了许久,缓缓说道:“我想再观察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证据。如果相公真的背叛了我,我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潘巧儿始终在暗中调查相公的行踪。可让她意外的是,随着调查的持续进行,她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
原来,潘巧儿的相公在外做生意时,结识了一位好朋友。
这位好友擅长调制香脂粉,送给了潘巧儿相公一些。潘巧儿的相公觉得这脂粉味道不错,便带了回来。
而潘巧儿在集市上看到相公和六姨太交谈,是因为六姨太与相公刚结识的好友是亲兄妹,好友拜托潘巧儿的相公给六姨太也捎回了一些脂粉。
一场由脂粉引发的误会,最终真相大白。潘巧儿得知真相后,又好气又好笑,心中的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潘巧儿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苏媚娘。
苏媚娘听后,忍不住笑道:“你呀,这次可算是虚惊一场,差点冤枉了你家相公。以后,你可别再听风就是雨,到处散播谣言了。”
潘巧儿红着脸点了点头:“苏姐姐说得对,这次我可长教训了。以后我再也不乱传闲话了,也不会轻易怀疑别人了。”
来源:乡村中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