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的“男子被激将‘不跳是狗’溺亡”事件提醒我:懂点法很重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12:00 2

摘要:4月8日,湖北仙桃两名男子在河边起了争执。黑衣男子明知白衣同伴不会游泳,却反复用“不跳是狗”“不跳是儿子”刺激对方,甚至调侃“等下不救你”。

文/晴姐姐说情感

男子被激将“不跳是狗”后溺亡!这3个法律和自救常识必须知道

据潇湘晨报4月12日,上午07:30报道:

4月8日,湖北仙桃两名男子在河边起了争执。黑衣男子明知白衣同伴不会游泳,却反复用“不跳是狗”“不跳是儿子”刺激对方,甚至调侃“等下不救你”。

白衣男子抹不开面子,咬牙脱了衣服下水,结果刚扑腾两下就沉了底。岸上拍摄的女子一开始还笑,等发现人不对劲才呼救,最终白衣男子溺亡。

警方调查后明确:黑衣男子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家属可通过民事诉讼追责。

这场悲剧不是意外,而是“激将者无畏”和“被激者冲动”的双重代价。

1. “激将法”在法律上怎么算?

很多人觉得“开玩笑激人下水”没啥大不了,但《民法典》第1165条说得很清楚:明知道对方不会游泳,还故意用难听话刺激,导致出事的,要担责。

就像黑衣男子,知道同伴是旱鸭子,还不停骂“不跳是狗”,这已经不是普通玩笑,而是法律上的“过错行为”。虽然他没动手推,但言语刺激和溺水有间接关系,法院可能判他赔30%~50%的钱(2024年浙江类似案件,激将者赔了76万)。

2. “我自己跳的,凭啥怪别人?”

有人说“他自愿跳的,活该”,但法律对“自愿”有个前提:得是清醒想清楚了风险,不是被骂急了冲动做的决定。

要是对方骂你“不跳就是孙子”“不跳别想在圈子里混”,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面子挂不住,一上头就跳了——这种被情绪绑架的选择,不算真正的“自愿”。这时候激将的人责任更大,因为他明知道你可能扛不住面子,还故意拱火。

3. 遇到激将法,3招保护自己

直接拒绝不硬撑:当场说“我压根不会水,命比面子重要”,没人会笑你胆小;提前亮明后果:比如“我要是出事,你得赔几十万,够你攒几年了”,把赔钱的事儿摆上台面,对方大概率会怂;找借口离开现场:实在吵不过,就说“我去买瓶水”“接个电话”,离开这个是非地,别给对方继续激你的机会。三、身边真实案例

他被激将跳水后,靠一个口哨捡回命:

去年我表哥的大学室友老陈,就经历了一次惊险的“面子考验”。

当时朋友在郊区水库烧烤,阿浩喝了酒非让老陈从3米高的栈桥跳下水,还拿手机直播:“不跳就是孙子,以后别在群里说话!”

老陈其实怕水,但他没硬着头皮上——先是从兜里掏出钓鱼用的救生口哨,故意在大家面前晃了晃,跳下水后立刻使劲吹。尖锐的哨声引来了岸边巡逻的管理员,3分钟内就开船把他救上了岸。

事后老陈开玩笑说:“你要是敢发直播,我明天就去法院,去年隔壁市有人激将朋友跳水摔断腰,判赔28万,你赔得起吗?”阿浩一听,赶紧删了视频,后来还拎着水果来道歉。

这个案例藏着2个关键细节:

① 留个“保命证据”:老陈故意展示口哨,等于告诉大家“我做了防护,不是不管不顾地跳”。万一出事打官司,法院会认定“激将的人明知道危险,还故意怂恿,责任更大”;② 带个“便宜救命工具”:老陈的口哨、钓鱼绳,甚至手机防水袋(吹口气能当浮漂),都是花小钱买的保险。去野外玩水,提前备个强光手电、荧光棒,关键时刻挥手呼救,比指望别人救你靠谱多了。

@晴姐姐说情感#万能生活指南##如果不会游泳,或者略懂,请远离水源好吗?#

这次事件里,岸边明明有救生圈,却没人想起来用。记住:不管去河边、泳池还是景区,先花10秒钟看看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在哪。真有人落水了,别盲目跳下去救,用救生杆伸过去让他抓住,或者把救生圈甩过去,安全100倍!

不会游泳千万别下水! 岸上救援比水里救人靠谱,别把自己也搭进去。

晴姐姐浅谈:

面子是别人的,命是自己的。

这件事看着让人憋气,也给所有人提了两个醒:

第一,别用“激将法”开玩笑,更别接这种“玩命的茬”。生活中总有人为了起哄、充面子,喊“敢不敢试试”,但意外来了根本挡不住。就像黑衣男子,可能觉得“跳下去玩两下没事”,结果一条命没了,自己还要赔钱打官司,图啥呢?

第二,成年人要学会“认怂”。咱们从小被教育“别服软”,但面对危险时,说“我害怕”“我不行”一点不丢人。想想家里的孩子等你回家吃饭,父母盼着你平安,面子没了能再挣,你要是没了,这个家就塌了一角。

就像老陈的案例,他的“认怂”不是软弱,而是用智慧守住了安全底线。法律虽然没让黑衣男子坐牢,但民事赔偿和舆 论教训已经够深刻。记住:任何玩笑都有边界,拿生命打赌,输了就是一辈子。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多想想家人,多问自己“值不值”——这不是胆小,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来源:晴姐姐说情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