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破3万 小鹏接下来该怎么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1 23:34 1

摘要:在1月份之前,去年的11月、12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同样超过了3万台。连续3个月交付破3万,小鹏汽车似乎正在打消外界对其“偶然性成功”的质疑。

小鹏能拿下销冠,着实有些意外。

今年1月份,小鹏汽车凭借30350台的交付量问鼎新势力销冠;而稳坐榜首已久的理想则以29927台的销量屈居第二。小鹏的确好起来了。

在1月份之前,去年的11月、12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同样超过了3万台。连续3个月交付破3万,小鹏汽车似乎正在打消外界对其“偶然性成功”的质疑。

以往,人们常调侃“蔚小理”应该重新排列组合称为“理蔚小”。在理想持续领跑、小鹏多次受挫后,外界更是质疑称,理想和蔚来不带小鹏玩了。

好在,王凤英的加入、品牌内外上下的有力改革,以及有效产品的投放,让小鹏汽车挺过了生死存亡之际,如今更是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触底反弹姿态。

然而,地位越高,不怀好意的声音自然也就越大。2月12日起,网络上一则“国内首例智能驾驶致死事故判决落地”的消息将小鹏汽车送上风口浪尖。事件简要总结,就是消息称2月10日一起智能驾驶追尾致死案做出了一审判决,消息还称判决书先是小鹏汽车因智能驾驶系统未能识别静止障碍物承担70%的赔偿责任。

事件若属实,将对以智驾为品牌标识的小鹏汽车造成一次极为严重的舆论危机。好在小鹏汽车其后迅速辟谣,相关法院也回复记者称“没有报道中所提及的小鹏汽车的案件”。

谣言对于势头正盛的小鹏汽车来说再一次验证了“人红是非多”。

月销3万的确值得称赞,但除了谣言,如今的小鹏汽车还需要面对什么?

长跑,不看一时的排位

小鹏汽车为何会突然“咸鱼翻身”?夺冠又为何会令外界差异?这些问题,观察小鹏汽车在今年1月份的销量结构便可知晓。

根据某汽车平台发布的销量数据,今年1月份,小鹏汽车销量最好的车型是MONA M03,月销高达15225台,占小鹏汽车全品牌销量的将近50.2%。

排在MONA M03之后的,是小鹏P7+,月销量达到了8114台,占品牌销量约26.7%;再之后则是月销2918台的小鹏G6,贡献了约9.6%的销量。而由小鹏重磅打造的MOV产品小鹏X9,1月份仅卖出了801台。

MONA M03排第一、小鹏P7+和小鹏G6分别排第二与第三,这样的销量结构已经维持了3个月之久,和小鹏汽车月销破3万的时间区间产生了完美的融合。

可以肯定的是,小鹏汽车的销量之所以能够崛起,靠的就是MONA M03和小鹏P7+两款产品。出色的销量成绩和对品牌表现的贡献,都说明了,MONA M03和小鹏P7+是两款优秀的产品。哪怕其走的是变相“以价换量”的路线,成绩依旧是无法否认和忽视的。

然而,小鹏汽车能靠着这两款车“笑”多久?

新车上市前都会有一段时间的预售期,预售期间小鹏汽车收获了不少MONA M03和小鹏P7+的订单;叠加上市后的订单,在手握积压订单的情况下,产能转起来、交付动起来,尚在“上市福利期”的MONA M03和小鹏P7+自然能为小鹏汽车贡献出色的交付量数字。

有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财务副总裁CharlesZhang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小鹏MONA M03和小鹏P7+积压了大量订单,这些订单已排至2025年一季度。

可当前期订单消化完成后呢?当竞对品牌纷纷推出同级别新品之后呢?MONA M03和小鹏P7+还能以一己之力扛住整个品牌的销量吗?

2023年6月份时,小鹏推出了一款小程度扭转品牌处境的产品——小鹏G6。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7月3日,这款车的订单量有2.8万台。

小鹏G6当初的火爆程度丝毫不比MONA M03和小鹏P7+差,但近半年,小鹏G6的累计销量仅有25549台,月均不足4300台,且是在去年9月份推出了改款车型的前提下。

小鹏G6是缺乏长尾效应的,是后劲不足的。这一剧情会否在MONA M03与小鹏P7+身上重演,仍未可知。

冲刺不是本领,稳居前列才是。而后者,恰恰是小鹏汽车需要着重解决的。

不止看销量,还要看盈利

按照何小鹏的目标,2024年小鹏汽车的目标销量是28万台。实际上,即便在MONA M03和小鹏P7+的助力下,小鹏汽车去年全年的销量也仅有19.01万辆,完成率不足70%。

在小鹏汽车下调销量目标、何小鹏给予品牌上下危机感的前提下,小鹏汽车依旧未能完成销量目标。MONA M03和小鹏P7+的成功固然重要,但仅有二者的成功很显然无法帮助小鹏汽车真正稳住销量大盘。小鹏G6、小鹏G9、小鹏X9这些本该贡献足量销量的产品接连“半退场”,不仅反映出小鹏汽车不缺冲劲缺耐力的弱点。

我们不妨看一下小鹏现有产品定价和销量排位的关系。定价最低的MONA M03销量排第一,定位最高的小鹏X9销量吊车尾。没错,小鹏汽车内部单品销量是和定价定位呈反比的。

“以价换量”是小鹏汽车销量翻身的核心原因。我们当然无法否认王凤英的到来从成本层面着手改革,让小鹏汽车具备了一定的降本增效、产品降价的能力。但降本真的是小鹏汽车推出低价产品的全部原因吗?

MONA M03和小鹏P7+均以“平价智驾”的标签对同级产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维打击。但如今已经有品牌打响了“智驾平权”的口号,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跟进,MONA M03和小鹏P7+还能一如既往的在低端市场如鱼得水吗?

相比较规模更加庞大的主机厂,小鹏汽车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体系能力仍有差距。现阶段可以凭借智驾暂时取胜,可中低端市场智驾只是提供情绪价值而非消费者最看重的实用价值。一旦主机厂纷纷跟进,成本价格综合实力无优势的小鹏,便无法获得规模优势进而抵消低价产品对财报的影响,更无法凭借规模优势覆盖巨额的智驾研发支出。

根据小鹏汽车第三季度的财报,品牌毛利率有15.3%,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小鹏汽车前三季度净亏损达到了44.63亿元,自纽交所上市以来净亏损已经累计超过了315亿元。

有的品牌已经实现了盈利,小鹏仍在“血亏”。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赚钱,小鹏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写在最后

能够触底反弹,能够真正正视自身的不足,能够虚心接受刺耳但真实的建议,小鹏汽车和何小鹏都具备当前这个行业稀缺的品质。

月销破3万的确不错,然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远远不够。既不够小鹏汽车跨过何小鹏亲口承认的年销100万辆的“门槛”,也不够小鹏汽车扭亏为盈。

与其屡屡沉溺在月销破3万的“泡沫”中,小鹏汽车更应该保持清醒,思考一下如何改善品牌的财务状况,也思考一下为何品牌如今的销量和定位呈现出了明显的反比关系。

来源:日常小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