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陪朋友去医院产检,候诊区电视重播着白冰冰2015年的采访片段。画面中她紧握试管婴儿疗程单,手指因用力而泛白,说:“每次打针都要对着镜子笑,怕护士看出我在发抖。”这让我想起了1997年那场震惊全国的绑架案——媒体直播了这场死亡倒计时,却忽略了镜头外那位母亲所
去年陪朋友去医院产检,候诊区电视重播着白冰冰2015年的采访片段。画面中她紧握试管婴儿疗程单,手指因用力而泛白,说:“每次打针都要对着镜子笑,怕护士看出我在发抖。”这让我想起了1997年那场震惊全国的绑架案——媒体直播了这场死亡倒计时,却忽略了镜头外那位母亲所承受的痛苦。白晓燕被绑架的第七天,我正在便利店买杂志,封面赫然展示她被砍下的小指照片,并配有文字“白冰冰拒付赎金,女儿恐遭凌迟”。报刊架前站满了窃窃私语的家庭主妇,有人摇头叹息:“明星就是爱作秀,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过。”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在当时很普遍。
绑匪索要五百万美元赎金时,媒体全程跟踪白冰冰的一举一动:她去银行取现金,后面跟着二十多辆采访车;她在警局签字,镜头聚焦于她颤抖的手。更离谱的是,某周刊甚至刊出了白晓燕被强暴的模拟图,美其名曰“还原真相”。这些如今看来令人震惊的细节,在28年前确确实实发生了。法医报告指出,白晓燕去世时胃里没有食物和水,身上满是烟头烫伤和绳子勒痕。与此同时,电视台正播放着“白冰冰崩溃实录”,收视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白晓燕葬礼那天,白冰冰抱着女儿遗像突然冲向门外的记者群,撕扯他们的摄像机,哭喊道:“你们满意了吗?”这个场景成为台湾媒体史上永远的痛。
关于她的求子之路,从42岁到48岁,白冰冰经历了16次试管婴儿手术,扎了3200多针激素。有一次取卵后大出血,她在急诊室里对护士说:“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生出一个和晓燕一样有酒窝的孩子。”这种近乎固执的努力让一些人称她为“疯婆子”,但也有人在她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支持:“我也是失去孩子的母亲,谢谢你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
去年参加生殖医学研讨会时,一位医生私下告诉我:“白女士的卵巢早衰程度极其罕见,即便是30岁的女性也很少见。每次取卵都像是在消耗她的生命力。”但白冰冰并不在意,她在自传中写道:“那些针眼不是伤痕,而是母爱的勋章。”白晓燕案件最讽刺之处在于它间接促使了《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的修订,现在如果媒体曝光未成年人隐私,最高可罚款300万台币。然而,这条法律的背后是一位母亲用一生换来的教训。
几天前看到周杰伦儿子正面照被曝光,评论区充满了“尊重隐私”的呼声。这让我不禁想起白冰冰2018年在立法机构的证词:“当年他们拍我女儿裸照时,没有人说过‘尊重’。”时代的进步恰恰证明了她所说的“我用女儿的生命给社会上了一课”。如今69岁的白冰冰依然在为不孕群体发声,她的社交媒体账号充满了鼓励生育的正能量内容。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每晚她都会删除白天发布的励志话语,换成一句“晓燕,妈妈想你”。这种分裂感恰如华语娱乐圈在隐私与曝光之间不断挣扎的写照。白晓燕案件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映射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当我们为明星子女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狂点赞时,或许应该记住28年前那个被舆论淹没的女孩,以及她母亲用血泪留下的警告:流量至上的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真正的进步,并非阻止悲剧的发生,而是确保每个生命都能得到温柔对待。
来源:胖嘟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