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看洛邑》新书首发,解构古城“出圈”密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09:21 1

摘要:4月9日,《一眼千年看洛邑:洛阳老城人民文旅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新书发布会在洛阳老城区举行。

4月9日,《一眼千年看洛邑:洛阳老城人民文旅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新书发布会在洛阳老城区举行。

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一眼千年看洛邑:洛阳老城人民文旅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一书作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赵德润,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新华出版社党委委员、总编辑王永霞等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洛阳老城区相关负责人与会。

赵德润介绍了该书的创作历程。他表示,近年来他多次到老城考察“洛邑古城火爆出圈”的文化现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著了《一眼千年看洛邑:洛阳老城人民文旅的理论探索与成功实践》一书。书中“人民文旅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凝聚人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理念,通过创新性实践,成功将洛阳老城的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对全国文旅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赵德润

马胜荣表示,该书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洞察的著作,系统性地梳理了历史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论述了历史文脉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平衡关系。他认为,该书是对地方文旅实践的理论升华,为全国文旅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

郭晓勇认为,该书系统分析了“人民文旅”理念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形成历程,总结了“人民文旅”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启示,书中提出的方法路径、经验启示,对全国文旅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郭晓勇

洛阳老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书全面记录了洛阳老城发展“人民文旅”的奋斗历程、初步成效和经验启示,更展现了老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实干兴业的精神面貌。该书的出版将极大提升老城文旅在全国的影响力,为“人民文旅”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王永霞介绍了该书的出版过程,并表示该书是对“人民文旅”理念的深刻诠释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挖掘文化旅游的价值。未来,新华出版社将在该书的基础上,深化与老城区的合作,通过融合出版、活动策划、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继续深化对“人民文旅”理论的研究,推动“人民文旅”事业的持续发展,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新华出版社党委委员、总编辑王永霞

活动现场,中共洛阳老城区委宣传部与新华出版社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双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发展”为原则,围绕文化IP打造、文旅融合创新、全民阅读推广及海外传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助力老城区全面发展“人民文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活力。双方还将以老城区文旅场景为载体,开展全民阅读、主题游戏等多元活动,构建“阅读+体验+互动”的新型文化生态。同时,结合“中华设计年鉴”“汉服设计大赛”等文化活动,开发衍生品、打造高端智库,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深度结合,让历史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

签约仪式上,老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将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深度融合,让老城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的窗口。新华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将以“内容为核、创新为翼”,加强平台、内容、渠道及团队的共建共享,探索海外出版、国际文化交流等业务,向世界展示老城区“人民文旅”创新实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和全球化传播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认为,双方的战略合作不仅为老城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更标志着“出版赋能城市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迈出重要一步,有望成为全国文旅融合与文化“走出去”的示范样本。

延伸阅读:晓勇诗歌四首

时隔30载,又一次走进洛阳,走进洛邑老城的幽深,走进龙门石窟的守望,走进洛阳牡丹的芬芳……所见所闻,颇多感慨,遂吟咏小诗四首,聊表感怀。

——题记

洛阳,一眼千年的凝望

三十载光阴悄然流逝

如今,再度踏上洛阳的土壤

恰似倦鸟归巢,急切地

叩响灵魂深处的原乡

龙门石窟的佛影

于石壁之上千年守望

那束慈悲目光,穿透岁月

洞穿隋唐的风雨与寒霜

恰逢老友德润兄新书发布

墨香在空气中悠悠流淌

《一眼千年》之中

洛邑正精心梳妆

文字,砌成古老的城垣

句读,丈量着岁月时光

在甲骨文的神秘

与地铁站的现代之间

架起一座文明的津梁

春至洛阳,到此一游

牡丹节的盛景令人难忘

王城公园的姚黄初绽

恰似金袍披身,贵气满堂

中国国花园里二乔娇艳,双色花瓣

一副绝代佳人模样

四月的洛阳啊

成了花与美的海洋

大街小巷,尽是

赏花人的欢笑与向往

共赴这场牡丹之约

诉说着旅游的火爆与兴旺

犹记得老伴两三年前

曾说起的洛阳热心肠

的哥笑纹里藏着黄河的波浪

服务员递来的牡丹茶香

那些细微的善意

在记忆的长河中

都长成应天门皎洁的月光

从周公测影的土圭之上

到隋唐运河的桨声悠扬

十三朝的兴衰荣辱

在古老的青砖里静静秘藏

当我轻轻触摸身旁的城墙

仿佛摸到“中国”二字

在掌心里滚烫

洛水汤汤,不舍昼夜

将日月星辰卷成粼粼波光

半部华夏历史啊

在此沉淀,澄黄

此刻,我静静伫立

在定鼎门的新旧界桩旁

双手抚摸明堂和天堂

看薪火传承,接过希望的火炬

把明日的天空

烫出璀璨光芒

(2025年4月8日)

洛邑古城的穿越

昨夜,歇于洛邑古城

古木幽香,悄然

潜入夜的帷幔

窗外,月光轻叩青砖

像前朝更夫,脚步

悠悠缓缓

与诗仙在梦里对酌

酒盏摇曳间

聆听他,吟诵

盛世繁华与落寞孤寒

轻抚斑驳老墙

青苔透着凉意

历史的脉络,蜿蜒

悄然嵌入心田

每片青瓦

皆隐匿着故事

于静谧之中

悄声诉说

过往兴亡更替

古城的夜,是一场

穿越之旅

我在时光此端

古人在彼端

却共饮同一片

千年月光

(2025年4月9日)

龙门石窟的守望

再一次

踏入

这圣境

伊河滔滔

如时光史官

倾诉岁月霜痕

古老佛像伫立

凝望日月星辰

王朝似尘烟

刹那飘逝

百姓如浮尘

聚散无常

它们缄默

洞彻万象

是慈悲

还是超脱

轻触粗糙石身

指尖传递虔诚

在喧嚣中

觅一方宁静

让心灵安身

守护佛像

守护灵魂

于长河

捞起希望的星辰

以信仰为烛

照亮旅程

让精神火种

永不沉沦

(2025年4月10日)

洛阳牡丹的微笑

赏遍万千繁花

洛阳牡丹仍撩动滚烫心潮

裹挟着悠悠岁月的灵韵

花瓣隐匿着时光织就的梦

魏紫仿若彩霞飘逸

姚黄恰似赤金夺目

千年牡丹王,傲岸笑对风雨洗礼

枝干深深刻印

往昔的气魄雄浑

纵时光悠悠

也难掩绝代姿韵

牡丹噙笑盛放

舒展花瓣

笑迎八方来客

馥郁花香幻化成迷人请柬

诚邀四海宾朋

奔赴这浪漫花乡

目睹这般盛景

满心都是一种眷恋

轻按快门,都生怕惊扰

这份静谧安闲

静静观赏之际

心灵觅得宁静港湾

深深沉醉

在这独有的悠然之境

赏花莫忘种花难

每一次绽放都历经漫长的熬煎

一朝惊艳,冠绝尘世

皆源自长久的执念与祈愿

牡丹守望着古城,从未擅离

看尽朝代兴衰更迭

与龙门石窟相依相伴

共同见证岁月沧桑

任时光奔涌流转

那份深情始终炽热滚烫

花开花落皆有时序

美好悄然藏于心间

来过,便拥抱了最美的时光

人生恰似这花期一般

珍惜当下,切莫虚度这大好时光

牡丹的微笑,韵味悠长

教会我们于变幻无常中

依旧坚守芬芳

让生命绽放出灿烂光芒

如漫天绮霞纵情飞扬

(2025年4月10日)

作者简介:晓勇,原名郭晓勇,诗人,高级记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文局原常务副局长。历任新华社对外部翻译、编辑、贝鲁特分社记者,参加海湾战争采访,任新华社赴海湾前线报道组组长,新华每日电讯报副总编辑,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曾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公众号
统筹:李秀平


来源:红船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