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再穷,也别让儿女从事3种工作,做得越久越难“翻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0 23:10 1

摘要:我们的价值观、人生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的价值观、人生经验和对社会的认知,往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

尤其是在一些低收入家庭,父母对于“稳妥”和“赚钱”的渴望,很容易让孩子走上一条看似安全,实则充满隐患的职业道路。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

家庭条件贫困的父母,对孩子未来职业选择的介入度更高。

但遗憾的是,因为思维模式的固化,反而可能让孩子陷入“穷忙”的困境,难以真正改变命运。

正如《养育男孩》一书中说的那样:

一时的穷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身认知、思维上的匮乏没有丝毫自知之明。

越是如此,有时就越固执的主导孩子的人生,将他们拽离正确的轨道。

那么,哪些职业是低收入家庭的父母更可能推崇,却会限制孩子发展的呢?

01.当下收入高的工作

这几年互联网越发兴盛,并以此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工作。

比如开直播、玩带货。

有的人眼红别人赚钱,也想打个翻身仗,于是一脚就踩了进去,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

若是运气好一些,赶上了风口,那很快便赚的盆满钵满。

家里人也很容易从之前的“不看好”,在尝到甜头之后,果断投一份赞成票。

可问题是,整个互联网,时刻在造神和倒神,等到“红利期”过去,要想重新开始,就会难上加难。

更可怕的是,一不小心就会遭受到德不配位,必受灾殃的反噬。

毕竟,人是很难赚到认知以外的钱,哪怕赚到了,想守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像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个刚大学毕业的男孩,因为工作还没着落,所以在网上做起了吃播。

没成想,这个领域刚刚兴起,一下子爆火,身价也像是开了挂一样,蹭蹭往上涨。

有了钱,身边的“朋友”就自然多了起来。

也不知他从哪里认识一个大老板,出手阔绰、豪车豪宅无数,也经常对他提点一二。

就这样,两个人一来二去熟络了起来。

在男孩眼里,这样的大人物愿意带着自己玩,那是修来的福气。

于是,不管对方让他做什么,都来者不拒,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

后来,那位“大人物”表示愿意带着男孩一起做生意,让男孩投资一笔钱,算是验一验他交朋友的诚心。

如果盈利了全部算男孩的,要是出现问题,则把投资的成本还给男孩。

乍一听,这世界上还真有掉馅饼的好事,不能信吧?

可问题是,男孩却信了,不但他信了,还撺掇着家里的父母拿出了老本,一起投进了项目里。

在他父母眼里,自个儿子年纪这么小,就能赚这么多钱,肯定是有贵人相助。

而那个“大人物”,无疑就是儿子成功路上的贵人。

结果呢,家里的全部积蓄,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

到这个时候,男孩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只不过对方早跑了。

而他自己,不仅如今顶着巨额的债务,而且之前占有一席之地的“吃播”头部地位,也早已被新人顶替。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像这种案例,并不是互联网行业兴起后的个例。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敲响警钟,越是容易赚快钱的职业,越要多上一分警惕和小心。

毕竟,清醒的父母,都会在儿女找工作时,告诉他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长远发展才是王道。

02.可替代性高的工作

低收入家庭的父母,往往有个明显的特质。

那就是因为需要儿女的经济支持,所以需要他们“快速就业”。

而在这种情况下,儿女的职业选择,很容易因为家里人的催促,而陷入到“骑驴找马”的认知局限中。

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多孩子的工作,都带有“可替代性高”的特性。

久而久之,随着年龄增加、精力不足,年轻的资本荡然无存,那么就只剩下被淘汰的结局了。

就像我原先跟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的朋友聊天,他就告诉我一个很扎心的真相。

他说,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不容易再就业,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有了孩子,或者年龄太大,而是她本来的工作可替代性太高了。

比如出纳、助理、秘书、人事等等。

试想想,年轻一代正在崛起,用人单位肯定会挑选年轻、精力旺盛、时间充裕的年轻人,又怎么会把机会给一个每天被家庭琐屑缠身的妈妈呢?

话虽然难听,但确实句句扎心。

想起网上有人说过的一句话:

在工作几年之后,如果你除了工资一无所获,只剩下远去的青春,和待消磨的时光,那么人生简直是一场灾难。

所以说,可替代性的工作,往往难以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核心竞争力,那么时刻都会面对人生的无常。

想翻身,更是难上加难。

03.随大流的工作

纵观很多贫困家庭,我发现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就是在儿女大事上,比如大学专业、工作选择,都会把“听别人说”这种话挂在嘴边。

于是,在这种认知的催动下,像是公务员、教师等职业,就成了这些家庭争先恐后都要选择的类型。

在不少父母看来,这些工作稳定,是铁饭碗,肯定没错。

可问题是,在一味追求“稳定”之外,还有现实问题。

比如,这些职业大多竞争激烈,且晋升空间有限,在没有家庭背景作为托举的基础上,真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此外,当所有人都在挤向同一个赛道时,个人价值容易被稀释。

尤其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之前我们完全相信的“铁饭碗”,如今慢慢变成了一碰就碎的玻璃碗。

等到那一天,自己的儿女在没有扎实的个人技能的情况下,又该如何生存呢?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自己的孩子喜欢这类职业吗?

就像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所呈现的那样:

长期从事于自身兴趣不符的工作,职业满意度和成功率,甚至是人生的幸福感,都会大幅降低。

所以说,为人父母,不一定非要在儿女的工作选择上,找到一条人云亦云的道路,也不必听从那些世俗的观念,去决定和主宰孩子的人生。

毕竟,你以为的体面和稳定,在儿女心里,也许就是浪费青春。

最后,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2002年有一个名为《父亲》的纪录片,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韩胜利。

本是名牌大学,可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屡屡碰壁。

几番辗转下来,最终找到了一份月薪600元的户外电缆的工作。

而他之所以如此,跟自己父亲的思维认知有分不开的关系。

当初,韩胜利的父亲以在工地上做苦力,供儿子读书,而儿子也不负众望,考入了名牌大学。

因为家庭贫苦,上大学后的韩胜利,就想着在空闲之余,做一做兼职。

一来能养活自己,二来还能减轻父亲的负担。

可这个想法,却被自己的父亲严厉拒绝。

因为在父亲眼里,学生就该好好读书,做别的就是不务正业。

而让人更无奈的是,因为韩胜利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对手机电脑进行实操。

可他的父亲呢,却觉得孩子上网,就是贪玩游戏,不好好学习,坚决不允许。

也正因如此,到后来即使韩胜利的理论成绩非常好,但却没有任何的实践能力,从而也无法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而他的父亲至今仍然没想通,明明自己儿子名牌大学毕业,为啥却不如在工地做苦力的自己,挣得多呢?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认知”的恶性循环。

其实,贫穷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用自己的“穷思维”,固执己见的主导孩子的人生。

那么,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错误的引导。

最后把一位父亲说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当爹之后我才意识到:

身为长辈,即使全知全能,那也只是“到此为止”,世界多发展一秒,就翻天覆地了。

在孩子的职业选择上,或许也是如此。

我们一起,共勉。

来源:奶豆爸爸聊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