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田杂草防治常需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升效果,但芸苔素与除草剂的施用顺序却让不少农户纠结。错误搭配可能降低药效或引发药害,科学选择需从作用机理与实践验证入手。
小麦田杂草防治常需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升效果,但芸苔素与除草剂的施用顺序却让不少农户纠结。错误搭配可能降低药效或引发药害,科学选择需从作用机理与实践验证入手。
一、作用机理差异决定施用逻辑
1. 芸苔素内酯的生理调节功能
芸苔素通过激活植物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增强光合作用、提升抗逆性。喷施后 2-3 天内可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叶片气孔导度,加速营养吸收。其本质是 “赋能” 植物自身修复能力。
2. 除草剂的作用靶点
以麦田常用的苯磺隆(阔叶杂草)和炔草酯(禾本科杂草)为例:前者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断氨基酸合成;后者干扰脂肪酸代谢。杂草需在活性状态下吸收药剂,才能发挥最佳致死效果。
二、顺序选择的三大核心原则
1. 以 “除草剂优先” 为基础
小麦 3-5 叶期、杂草 2-4 叶期是最佳施药窗口。此阶段优先喷施除草剂,利用杂草幼嫩组织快速吸收药剂。若先喷芸苔素,杂草生长加速但抗逆性增强,可能降低除草剂敏感性。
2. 间隔期保障安全性
除草剂施用后 7-10 天,待杂草出现中毒症状(叶片发黄、扭曲),再补喷芸苔素。此时小麦已代谢除草剂残留,芸苔素可缓解药后生理性黄化,促进新叶生长。若二者混用,芸苔素可能包裹除草剂微粒,延缓吸收速度。
3. 特殊场景灵活调整
低温寒潮前:先喷 0.01% 芸苔素内酯(稀释 3000 倍)提升小麦抗冻性,间隔 3 天后再施除草剂;
草龄偏大时:可在除草剂中加入有机硅助剂增强渗透,7 天后用芸苔素 + 磷酸二氢钾修复小麦长势。
三、错误案例与风险警示
河南某农户将 2 甲 4 氯与芸苔素混用防除播娘蒿,结果小麦叶片卷曲严重。原因在于 2 甲 4 氯属激素型除草剂,与芸苔素产生 “叠加效应”,扰乱小麦内源激素平衡。类似案例表明:强内吸性除草剂(如氯氟吡氧乙酸)务必单独施用。
四、增效组合实践方案
1. 常规田块管理
第 1 步:日均温≥8℃时,用唑啉草酯 + 双氟磺草胺防除禾阔混生杂草;第 2 步:药后 7 天,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 + 0.2% 尿素,加速小麦分蘖。
2. 药害补救策略
误喷过量除草剂导致叶片焦枯,立即用清水冲洗后,间隔 1 天喷施芸苔素 + 赤霉酸(920)复配剂,激活生长点恢复活力。
芸苔素与除草剂的施用顺序本质是对作物生理节律与药剂作用机制的精准匹配。遵循 “除草优先、间隔施用” 原则,既能斩草除根,又能护航小麦稳健生长。
来源:天山植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