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华章写在古浪大地上——记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子涵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2 14:55 1

摘要:四月的古浪,春风轻拂过爱民新村的温室大棚,塑料薄膜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温室大棚里,24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子涵正在田垄间,指尖轻触油蟠桃舒展的新叶。“这批桃树长势喜人,新结的果子比上周又大了不少。”她一边翻看枝头新结的果子,一边在本子上记下种植户的需求。这样

四月的古浪,春风轻拂过爱民新村的温室大棚,塑料薄膜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温室大棚里,24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子涵正在田垄间,指尖轻触油蟠桃舒展的新叶。“这批桃树长势喜人,新结的果子比上周又大了不少。”她一边翻看枝头新结的果子,一边在本子上记下种植户的需求。这样的场景,已成为这个天津姑娘扎根古浪大地六百多个日夜的日常剪影。

王子涵

远处,连片的温室大棚在春光中延展开来,像一片银色的海洋。崭新的水泥村道蜿蜒其间,不时有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车斗里装着刚采摘的蔬菜瓜果,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在这充满希望的春耕时节,王子涵用近两年的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奋斗足迹。

“刚来时连‘饭罢’是啥意思都要比划半天。”回忆起2023年8月初到古浪的情景,王子涵笑得腼腆。如今她的笔记本扉页还留着歪歪扭扭的注音——“攒劲(厉害)”“浪街(串门)”这些密密麻麻的方言笔记,见证着从“外乡人”到“自家人”的蜕变。刚到村里时,王子涵带着一摞政策文件走村入户,却在村民们茫然的目光中屡屡碰壁。“把文件语言‘翻译’成热炕头上的家常话,才算真本事。”这个年轻人开始创新方法:把产业扶持政策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补贴申领步骤画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图”,在村里开起了“板凳课堂”。

讲解政策

村民朱军南至今记得王子涵帮他办理小额信贷的情景。“这娃娃把贷款申请表需要的资料在桌子上铺开,手把手教我填资料,需要我签字的地方指的清清楚楚。”如今老朱的油蟠桃大棚又新添了两座,逢人就说:“这娃娃办事比绣花还细致!”

种植户李自生更是把王子涵当亲人看待。“娃每月至少来棚里转三趟,手机里存着全村大棚的种植台账,谁家种油蟠桃、谁家种西红柿,连各家施肥的日子都记得门儿清。”老李指着挂果的油蟠桃说,“去年寒潮前,小王特意打电话提醒防冻,还带人送来增温块。”

查看油蟠桃长势

“选择西部计划是我最重要的决定。”王子涵说,“乡村振兴需要接续奋斗,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愿做一颗扎根西部的种子。”

夕阳为古浪的群山镀上金边时,王子涵的手机又亮了起来——是李自生发来的油蟠桃照片,新挂的果子在镜头里泛着诱人的光泽。这样的时刻,总让她想起两年前那个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的自己。从听不懂方言的“外乡姑娘”,到村民口中的“自家人”;从政策文件的“搬运工”,到乡村振兴的“播种者”,这个天津姑娘用六百多个日夜的坚守,在古浪大地上写下了最生动的青春注脚。

在西部广袤的乡野间,无数个“王子涵”正在续写着这样的故事:他们带着专业知识而来,却先学会了蹲在炕头唠家常;怀揣理想主义的热忱,却把浪漫主义种进泥土里。当青春与乡土相遇,那些被汗水浸润的笔记本、被泥土包裹的运动鞋、被乡亲们喊惯了的方言昵称,都成了新时代青年最珍贵的勋章。正如连片的油蟠桃大棚终将迎来丰收,这些播撒在西部热土上的青春种子,也正在乡村振兴的春天里,抽枝展叶,开花结果。

来源:看古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