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小麦抗旱技术要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2 15:16 1

摘要: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水地麦田要立即浇水,做到应浇尽浇,浇足浇透。有条件的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高效利用水资源。浇水时间一般建议在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进行。此时,气温较高,地温也相对稳定。早晚气温低,冷水浇灌后,土壤温度会急剧下降,小麦根系难以承受,

一、水地做好因墒因苗因时浇水,缓解旱情

对于土壤墒情不足的水地麦田要立即浇水,做到应浇尽浇,浇足浇透。有条件的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高效利用水资源。浇水时间一般建议在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进行。此时,气温较高,地温也相对稳定。早晚气温低,冷水浇灌后,土壤温度会急剧下降,小麦根系难以承受,容易引发冻害,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一般而言,每亩地浇水30 - 50立方米左右较为合适。若土壤特别干旱,可以适当增加浇水量,以满足小麦对水分的迫切需求。但切不可过量,过多的水会使田间积水成灾,还可能引发病害,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

二、重追拔节肥,促进小麦穗分化

水地结合灌溉进行科学追肥,根据不同苗情进行合理施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抗逆能力。在小麦返青期干旱时,施肥应以氮肥为主,搭配适量的磷、钾肥。氮肥能促进小麦茎叶的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一般每亩地可追施尿素10 -15公斤。磷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从而提高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一般每亩地可追施磷酸二铵5 - 8公斤 。钾肥能增强小麦茎秆的韧性,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还能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侵袭。一般每亩地可追施硫酸钾3 - 5公斤。

三、旱地中耕划锄保墒,减少水分蒸发

对播期迟、未封垄的旱地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划锄,按照“一遍浅、二遍深、三遍培土不伤根”的原则,中耕能够破除土壤板结,使原本紧实的土壤变得疏松,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让小麦根系能够畅快地呼吸。同时,中耕还能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让土壤中的水分得以更长久地保存,为小麦生长提供持续的水分支持。

中耕深度要根据土壤类型来合理确定,一般以3 - 5厘米为宜。对于土壤黏重的地块,由于土壤质地紧密,透气性较差,可以适当增加中耕深度,达到5 - 7厘米左右,这样能更有效地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让小麦根系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伸展和生长。而对于沙土地块,由于其本身透气性较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弱,中耕深度则要浅一些,控制在3厘米左右即可。如果中耕过深,会使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更容易流失,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自己田地的土壤类型,精准把握中耕深度,以达到最佳的中耕保墒效果。

四、落实好“一喷三防”,增强抗旱能力

对受旱麦田喷施抗旱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小麦植株抗旱能力,积极应对当前旱情;要因地制宜叶面喷施光合菌剂+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双源腐植酸酵素菌剂等抗旱剂,通过叶面微生物保护膜减少水分蒸腾,以增强小麦抗旱性和光热特性,提高抗旱能力。同时要密切关注因旱情带来的茎基腐、红蜘蛛、麦蚜等病虫害的发生,适时组织好“一喷三防”,抓紧落实喷防技术措施,喷施高氯吡虫啉防控病虫危害,促进小麦产量形成,助力抗旱保稳产。来源:山西农业农村发布

来源:黄河新闻吕梁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