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鸟”花荣:爆仓破产到身家上亿!私募英雄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2 16:07 1

摘要:中国股市第一代的操盘手,有跳楼自杀的;有坐牢的;有失踪下落不明的;有开公司倒闭的;也有千万身家全亏完再也不敢做的。

中国股市第一代的操盘手,有跳楼自杀的;有坐牢的;有失踪下落不明的;有开公司倒闭的;也有千万身家全亏完再也不敢做的。

中国证券投资行业是个极其毁人的行业,多少曾经叱咤风云的豪侠英杰都随风雨飘逝。

而花荣,原名余郑华,作为沪深股市第一代职业操盘手,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人称“不死鸟”,他说之所以能够“不死”,那是因为以前一直没有成功过。

最近,花荣做客私募排排网,分享了关于关税的看法,特别是对出口依赖型国家和股市的长期冲击,强调市场内在规律和自身力量的决定性作用。

呼吁投资者保持高度警惕,具备清醒认识和耐心,抓住市场低位机会。

以下是花荣老师最新路演,点击下方免费观看完整版,他过往的所有路演和业绩我整理在文章结尾了~

知行利他私募花荣在线路演:知行利他私募 | 春日读书会 私募排排网路演中心[左上]

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花荣的传奇人生,觉得有所启发可以点个赞~

1991年,中国股市刚刚起步,证券交易还在靠黑板报价和手工填单。

那一年,花荣凑了3000元,和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个账户,正式踏入了股市。他的第一只股票是申华实业,只买了10股,却赔了钱。

据说,买这个股的原因是看到申华实业创始人的故事,这个公司是从一辆私人公共汽车发展起来的,司机瞿建国成为了后来的董事长,售票员是他的老婆,这个夫妻创业故事感动了他,于是就买了这只股。

当时的他,靠着在坐标纸上画K线图做技术分析,完全凭借直觉和热情摸索前行。

谁能想到,这个带着3000元起步的年轻人,后来会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代职业操盘手的代表人物?

1993年,花荣进入证券公司,先是在电脑工程部工作,后来成为证券市场第一批“红马甲”,并在国内比较有名的证券报刊上开设专栏,文章的署名就是“花荣”。

花荣只是他的笔名,取自曾经工作过的华融信托(中国银河前身)。不过,他也不否认,这名字和水浒传里的帅气小生“小李广”花荣不无关系,虽然大家对花荣最多的赞语是“人不可貌相”。

在上海进行红马甲培训时,花荣认识了一个广东的大老板。广东老板动员他去广州工作,而且答应给3000多元的薪水,这是他当时在证券公司工作工资的10倍,面对如此巨额的涨幅,他根本无法拒绝。

到达广州后,花荣就开始操盘千万资金。第一单就重仓内蒙华电,结果新股直接破发,而且一度浮亏接五成。这让老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板着脸发脾气,花荣一边擦冷汗一边安慰老板,也已经做好了卷铺盖走人的思想准备。

就在最绝望的时候,救市政策突然降临。内蒙华电股价5天从2.32元涨到7.11元,花荣最终盈利90%离场。其实本来可以赚的更多的,但是由于老板被套怕了,获利这么多满意后就卖了。

1997年初,花荣又应聘到了郑州的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继续当操盘手。

当时,花荣认真研究了深发展公司,认为可以大量买进。于是,公司便听取花荣的建议,重仓买进了香港回归概念的龙头股深发展,持仓成本只有19元,到5月份就涨到49元。

随着股价一路飙升至近50元,花荣精准逃顶,成功为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战,让他在业内声名鹊起,同行们开始对这位“花狐狸”刮目相看。

1999年的“5·19”行情,是花荣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此时的他虽已在业内小有名气,但经济实力尚未突破瓶颈——刚耗尽积蓄在郑州买房后,股票账户里仅剩18万元保证金。这个来自二线城市的证券从业者,在华融信托郑州营业部做着兼职,却把主要精力都投注在职业炒股上。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当年5月。随着美股引领的全球科技股热潮席卷而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载入史册的“5.19行情”。5月17日上证指数尚在1047点蛰伏,到6月30日已飙升至1756点。

在A股这轮行情中,花荣通过合理运用资金杠杆,他重仓押注清华同方这只科技龙头,从32元建仓到67元获利了结,完整吃透了这波科技股主升浪。当行情落幕时,他的账户资金已从18万元跃升至80余万,短短45天实现超4倍收益。

有了将近100万的资金,花荣感觉自己有了一些底气,不想一辈子窝在郑州这个二线城市,于是有了闯大世界的想法。

带着“5.19行情”赚到的第一桶金,29岁的花荣在2000年毅然北上。这个连手机都没有的北漂,靠着对K线图的敏锐嗅觉,一年内竟将资产滚到近千万。杠杆加持下的财富神话让他飘飘然,全然忘记熊市利爪随时可能落下。

2001年成为命运的转折点。当基金经理们集体噤声时,花荣却在论坛高调推荐38元的高价股五粮液。市场应声给出了10连涨的喝彩,他重仓的重庆啤酒同样势如破竹。春风得意的他将所有盈利梭哈中成股份,却迎面撞上国有股减持的黑天鹅。

沪指从2245点断崖式跌穿1500点,中成股份的暴跌不仅吞噬了全部浮盈,更啃掉了千万本金的大半。曾经意气风发的操盘手,此刻被困在爆仓边缘的囚笼——券商融资、朋友借款、每月近万元的房贷房租,压得这个新手爸爸喘不过气。

转机出现在2002年“6.24”井喷行情。凭借残存的嗅觉,他在1748点清仓退场(戏称“一起死吧”点位)。当同行嘲笑他胆小次日,大盘再度调头向下验证了他的判断。但此刻清算完所有债务,账户仅剩5万现金加2万稿费——这7万元,就是千万神话最后的灰烬。

站在北京出租屋里,这个河南汉子看着2岁女儿,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富贵如烟”。从草根逆袭到一夜归零,中国股市用最残酷的方式,给所有杠杆玩家上了终生难忘的风险课。

那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没有钱,没有资源,甚至连手机都没有。他一度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他开始靠写书谋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投资心得和教训。那些年,他在博客上写下的段子和文章,成了许多股民的精神支柱。

经历了破产的痛苦后,花荣开始反思自己的投资方法。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盲点套利”理论,即在弱势市场寻找确定性的机会,在一般人熟视无睹的地方获利。

花荣总结这一方法的核心要素有三点:

1、低风险甚至无风险;

2、利润明显、效率较高;

3、有从盲点变为热点的可能性。

蛰伏两年后,2004年A股阴跌至1600点,花荣却在中集集团10送6的除权缺口里,嗅到了被市场忽视的黄金盲区——高成长+高送转的双重Buff,恰是其独创“盲点套利“理论的完美猎物。重仓杀入后,中集集团逆市飙出100%涨幅,成为当年熊市最耀眼的破局者!

2008年A股史诗级暴跌中,花荣却用攀钢钢钒上演了教科书级盲点套利。当大盘从3000点崩向1600点时,这个“股市赌徒”竟在血色K线里找到一张保底彩票——攀钢重组方案中白纸黑字写着:9.58元现金选择权!

“6块买进,9.58元保底卖出,这不是送钱?”他在博客直播操作时,评论区炸了锅。券商首席公开嘲讽:“要么我们全行业是傻子,要么花荣是疯子!“更刺激的是,重组面临证监会叫停、鞍钢毁约等五重暴雷风险,8月1日攀钢系股票集体跌停,围观群众都等着看笑话。

但市场总奖励逆向思考的“傻瓜”。三个月后,当散户们在暴跌50%的深坑里哀嚎时,花荣账户却浮盈30%。

这场公开处刑式的价值博弈,最终用攀钢钢钒6元到9元的逆势曲线,把“盲点套利”四个字焊死在A股经典战役榜上——别人看的是重组风险,他算的是制度红利;机构盯着宏观崩盘,他吃着规则套利。

正如其自传所言:“暴风雨中最值钱的不是雨伞,是别人没看见的救生艇。”

除了在股市上的成就,花荣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2007年,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创作了小说《操盘手》。这本书一经出版便成为畅销书,至今再版十几次。

书中,他揭露了资本市场中的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不规范行为,也展现了操盘手在股海沉浮中的真实生活。

中国最知名的股市技术专著作者之一,发行量名列前茅,著作颇受业内职业人士重视,并成为多家职业投资机构的操盘教材,被大批职业投资者和中小股民奉为股市投资经典书籍。

如果你对花荣的投资智慧感兴趣,不妨去读他的书,或者观看他的路演,也可以查看花荣的私募业绩,我把花荣的著作、路演、私募业绩都放在下方了,相信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花荣近两年3场路演↓↓↓

知行利他私募私募基金公司看点_知行利他私募资讯路演一览-私募排排网路演中心[左上]

花荣私募最新业绩↓↓↓

花荣-知行利他私募花荣_基金经理简历-私募排排网[左上]

股市投资理论及实战技术著作:

1、《猎庄狐狸》,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2000年畅销书)

2、《套利狐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上海交易所首任总裁尉文渊作序)

3、《百战狐狸》,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银河证券研究丛书)

4、《淘金狐狸》,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超音波证券学校丛书)

5、《招财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6、《霹雳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7、《常胜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8、《王牌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9、《至尊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10、《盲点套利》,地震出版社,2005年。

11、《超限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12、《百战成精》,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

财经小说:

13、《操盘手》,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当年中国十大畅销书,现已重印15次)

14、《操盘手2》,东方出版社,2013年。

来源:基金百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