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河南6个本土品牌上榜。其中,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旗下“仰韶彩陶坊”赫然在列。这一国家级奖项的背后,是仰韶酒业深厚的底蕴、卓越的品质与不断创新的实力彰显,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河南6个本土品牌上榜。其中,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旗下“仰韶彩陶坊”赫然在列。这一国家级奖项的背后,是仰韶酒业深厚的底蕴、卓越的品质与不断创新的实力彰显,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
国家级认证背后的战略深意:消费名品方阵的“风向标”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工作。《通知》提出,到2027年,初步构建品质至上、特色鲜明、产文融合的品牌体系,着力培育千件文化内涵丰富、全球认可度高的优质品牌,征集推广一批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国际一流消费品企业和特色品牌。
此次评选的首批“中国消费名品”,评价机制涵盖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等多个方面,且需通过多部委联合审查,其权威性与含金量可见一斑。入选的品牌不仅要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还须具备引领消费潮流、传承文化价值的能力。
“中国消费名品”的评选,为消费者提供了权威的品质指引。在众多同类产品中,消费者能够快速识别出优质品牌,降低选择成本,提升消费体验。对于行业来说,它是一种标杆示范,激励其他企业提升品质、创新发展,推动整个消费品行业向高质量迈进。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消费名品也代表着“中国品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消费品的全球竞争力。
对白酒行业而言,这一评选不仅是品牌实力的试金石,更是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的分水岭。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酒行业入选品牌,仰韶彩陶坊的入选,既印证了仰韶酒业作为豫酒龙头的综合实力,也为行业树立了“产文融合”的标杆。
仰韶彩陶坊的突围路径:文化、品质与创新的“三位一体”
(一)文化赋能:7000年仰韶文化的“活态传承”
仰韶彩陶坊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源自深厚的文化基因。品牌以仰韶文化为根基,将史前文明符号融入产品设计:
文物活化:仰韶彩陶坊瓶身复刻仰韶文化标志性器物“小口尖底瓶”与“鱼纹葫芦瓶”,设计取材彩陶经典纹饰,不仅极具艺术美感,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文化传承的独特载体,实现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文化IP构建:与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深度合作,将仰韶文化、彩陶元素融入现代视听艺术,实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传播。 连续12年当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用酒,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文化共鸣”的跨越,构筑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通过端午制曲祭典、高粱文化节、生态洞藏封藏大典等品牌IP活动,活化传统,以“九粮六陶”工艺承载中华文明根脉,强化品牌的文化厚度。
(二)品质筑基:陶融香型的独创与坚守
白酒行业的竞争本质是香型与品质的竞争。仰韶酒业传承7000年酿酒智慧,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将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古老的酒香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工艺创新:仰韶酒业独创“九粮六陶”“三曲融合”工艺,既承袭了仰韶先民“陶器酿酒”的智慧,又融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创了“中华陶融香”这一独特香型。
产业革新:近年来,仰韶酒业构建了“仰韶酒庄·一庄五园”产业体系,打造了集“原粮种植、生物制曲、生态酿造、生态洞藏、陶瓶生产”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品质保障体系,从源头把控品质,同时推动智能化生产与文旅体验融合,打造酒文旅融合新路径。
(三)创新驱动:文化与营销的深度融合
仰韶酒业在品牌建设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营销”模式。一方面,仰韶彩陶坊通过与国家级媒体平台合作,入选“大国品牌”阵列,其品牌故事登陆央视四大频道,十档栏目,实现了品牌势能的加速释放。
另一方面,仰韶酒业通过创新营销活动,如“十万陶粉欢乐季”“仰韶彩陶坊陶香之夜”“万人游仰韶”等活动,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仰韶酒的独特魅力,加深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此外,仰韶彩陶坊还通过冠名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郑州站)、成为《当代》文学颁奖盛典指定用酒等方式,实现了声量、流量、销量的全面提升。
在文化赋能、品质筑基、创新驱动的三重逻辑下,仰韶酒业以“一瓶酒”为载体,实现了7000年仰韶文化的当代重生。
此次仰韶彩陶坊荣获“中国消费名品”称号,不仅是河南酒业的荣耀,更是中国白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站在新的起点上,仰韶酒业将继续以文化赋能产品,以品质赢得市场,以创新引领发展,让“大国陶香”成为连接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亮丽名片。
来源:企报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