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孟建国,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老伴柳月娥前几年走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这屋子啊,以前觉得小,现在觉得空荡荡的,尤其是今天,特别安静,静得让人心里发慌。
我六十大寿,儿女说忙不回家,门外却来了个陌生小伙,他一开口我愣住了
(一)花甲之年,空荡的家与冷却的心
今天是我的六十大寿。都说“六十花甲”,是个大生日,该好好热闹热闹。
我叫孟建国,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老伴柳月娥前几年走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这屋子啊,以前觉得小,现在觉得空荡荡的,尤其是今天,特别安静,静得让人心里发慌。
桌子上,摆着我忙活了一上午的几个菜。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拌凉粉……都是以前孩子们爱吃的。我还特意去蛋糕店,给自己订了个小小的生日蛋糕,就放在桌子正中央,上面插着一根孤零零的蜡烛。旁边,温着一壶老酒。
菜,是我用心做的;酒,是我小心烫的;期待,是我悄悄盼的。可结果呢?
儿子孟强在南方大城市打拼,是个部门经理,忙,是真忙。昨天打电话来,语气匆匆:“爸,生日快乐啊!公司这边有个大项目,实在走不开,就不回去了。等忙完了,我给您寄个大红包!”
女儿孟婷嫁得远,在另一个省。前天视频通话,她抱着刚会走路的小外孙,一脸歉意:“爸,对不起啊,孩子这几天有点感冒,离不开人。机票也贵……我给您在网上买了件新衣服,您注意查收。生日快乐!”
“忙”、“走不开”、“孩子病了”……理由听上去都那么充分,那么理所当然。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强撑着笑,连声说:“没事没事,工作要紧,孩子重要。你们好好的,爸就高兴了。”
可挂了电话,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听着墙上老钟的滴答声,那心里头啊,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涩。难道,这就是养儿防老吗?我这一辈子,勤勤恳恳,为了这个家,为了拉扯大他们兄妹俩,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年轻时在厂里三班倒,别人歇着我加班;为了供他们上学,我和月娥省吃俭用,一件衣服穿了多少年?如今,我不过是想让他们在六十大寿这天,回家陪我吃顿饭,说说话,就这么难吗?
也许是我老了,想法跟不上时代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压力。我得理解,得体谅。我一遍遍地劝自己。可这心里头,那股子失落和憋屈,怎么也压不下去。
看看墙上的照片,那是月娥还在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的合影。那时候,孟强和孟婷还小,笑得多开心。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总是热热闹闹的。月娥总是忙里忙外,一边炒菜一边哼着小曲儿。现在呢?照片还在,人却不在了。家,也冷清了。
我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端起来,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对谁说。对着空气,干巴巴地说了一句:“老孟,生日快乐。” 然后一饮而尽。酒是好酒,可今天喝到嘴里,却格外的辣,一直辣到心底。
菜,渐渐凉了。窗外的天色,也一点点暗了下来。屋里没开灯,只有桌上那根蜡烛,跳动着微弱的光芒,映着我落寞的影子。
我叹了口气,准备把这些菜收起来。也许,煮碗面条,就是我的六十岁生日晚餐了。
就在这时,“咚咚咚”,一阵迟疑而又清晰的敲门声,突然响了起来。
我愣住了。谁啊?这个点儿,还会有谁来?邻居老李头?不对,他下午还跟我说,晚上要去儿子家吃饭。难道是收水费电费的?也不像,他们都是白天来。
我的心,没来由地跳了一下。会不会是……孟强或者孟婷,给我一个惊喜?他们嘴上说不回来,其实偷偷赶回来了?
这个念头一起,我的心就“砰砰”地加速跳起来。我几乎是小跑着冲到门口,手忙脚乱地打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的样子,个子挺高,穿着干净的T恤和牛仔裤,手里……手里捧着一个用红纸包着的东西,像是个寿桃。
他不是孟强,也不是孟婷。他是个完全陌生的年轻人。
我的心,一下子从刚才的期待,跌落到了谷底,甚至比刚才更深。原来,不是他们。
年轻人看着我,眼神有些拘谨,又带着一丝恳切。他张了张嘴,似乎有些紧张,然后用一种带着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您是孟建国,孟大爷吗?”
我彻底懵了。这小伙子是谁?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还知道我今天过生日?他手里拿的……难道真是给我的?一连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转。我呆呆地看着他,一时间忘了回答。
各位老哥老姐,看到孟大爷一个人过生日,是不是也替他感到心酸?咱们这个年纪,最盼望的就是儿孙绕膝,团团圆圆。可现在的年轻人压力也大,身不由己。如果是您遇到这种情况,您会埋怨孩子吗?您觉得,老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二)意外的访客,尘封的记忆与善良的回响
“大爷?您是孟建国大爷吧?” 年轻人见我半天没反应,又试探着问了一句,声音里带着点不安。
我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定了定神,有些茫然地点点头:“啊……对,我是孟建国。小伙子,你是……?”
年轻人明显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孟大爷您好!我叫苏辰。我是……我是特意来给您拜寿的。”
拜寿?我更糊涂了。我活了六十年,认识的人不少,可眼前这个叫苏辰的小伙子,我敢肯定,绝对是第一次见。他为什么要来给我拜寿?难道是谁家派来的亲戚?可我家的亲戚里,没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啊。
“拜寿?” 我疑惑地重复了一遍,“小伙子,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没有没有!” 苏辰连忙摆手,语气肯定地说,“我没找错,就是您,孟建国大爷。我知道您今天六十大寿。” 他说着,把手里那个用红纸包着的东西往前递了递,“这是我妈让我给您带的寿桃,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桃?还是他妈让他带来的?我越发觉得蹊跷。我努力在脑海里搜索着,想不起认识哪位姓苏的,或者谁家孩子叫苏辰的。
看着我一脸困惑的样子,苏辰挠了挠头,似乎在组织语言:“那个……孟大爷,我妈叫陈玉兰。您……您还记得她吗?”
陈玉兰?
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插进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锁。我的心猛地一跳,一些模糊的片段开始在脑海里闪现。陈玉兰……陈玉兰……好像……好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我还在厂里上班,大概四十岁左右。孟强和孟婷还在上中学。有一天我下夜班回家,天都快亮了,路过我们厂区后面那条小巷子的时候,隐约听到有女人和小孩子的哭声。
我心里咯噔一下,那年头治安不算太好,我怕是遇到坏人了,赶紧加快脚步走了过去。结果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抱着一个大概也就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墙角,哭得特别伤心。旁边还放着一个破旧的行李卷。
我走上前,小心地问:“大妹子,你这是咋了?遇到啥难事了?”
那女人抬起头,脸上全是泪,眼睛又红又肿。她看到我穿着厂里的工服,像是看到了救星,带着哭腔说:“大哥,我……我钱包被偷了!回家的路费,还有给我孩子看病的钱,全没了!呜呜呜……”
我一听,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看她的穿着打扮,还有那孩子瘦弱的样子,就知道日子肯定过得不容易。那时候的人,心肠都软,见不得别人受苦。
我赶紧问:“你家是哪的?要去哪?”
她说她是外地农村的,带着孩子来城里看病,结果病没看好,钱还被偷了,现在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看着那孩子冻得瑟瑟发抖,小脸蜡黄,我心里一酸。那时候,我家也不富裕,月娥身体也不太好,但我实在是做不到袖手旁观。
我把身上带着的几十块钱,差不多是我半个月的工资了,都掏了出来,塞到她手里:“大妹子,这点钱你先拿着,赶紧给孩子买点吃的,再买张回家的火车票。穷家富路,出门在外不容易。”
那女人愣住了,拿着钱,手都在抖,眼泪流得更凶了:“大哥……这……这怎么好意思……我连你叫啥都不知道……”
我说:“没事,谁还没个难处?赶紧走吧,天快亮了,带着孩子不安全。”
那女人“扑通”一声就要给我跪下,被我一把拉住了。“使不得使不得!”我连声说,“赶紧走吧!”
她抱着孩子,一边哭一边道谢,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个车间。我摆摆手,没告诉她,就催着她赶紧离开了。看着她抱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也挺感慨。
这件事,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帮了也就忘了。毕竟那时候像这种搭把手帮人的事,挺常见的。可我万万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叫陈玉兰的女人,竟然还记得我!还让她的儿子,在我六十大寿这天,找上门来!
我的目光再次落到眼前这个叫苏辰的年轻人身上。他的眉眼之间,隐隐约约,还真有点当年那个小男孩的影子!
“你……你是当年那个孩子?” 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苏辰用力地点了点头,眼圈也有些发红:“是的,孟大爷!我就是当年那个孩子!我妈一直记得您!她说,当年要不是您,我们娘俩可能就冻死饿死在街头了!她说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这些年,她一直念叨着要找到您,当面谢谢您。后来……后来也是几经周折,才打听到您住在这里。”
我的心头,像是被一股暖流猛地冲刷过。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二十多年前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几乎被我遗忘的善举,竟然在二十多年后,在我最失落、最孤单的这个生日夜晚,以这样一种方式,给了我一个如此巨大的惊喜和安慰!
我赶紧把苏辰让进屋里:“快!快进来坐!外面冷!”
苏辰跟着我走进屋,看到桌子上摆着的饭菜和蛋糕,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同情和歉疚:“孟大爷……您……您一个人过生日啊?”
我被他看穿了心事,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啊……是啊。孩子们……忙,都忙。”
苏辰没再多问,只是把寿桃恭恭敬敬地放在桌子上,然后很自然地拿起旁边的碗筷,说:“孟大爷,那我陪您吃!我还没吃饭呢,您做的菜看着就香!”
这孩子,真是个懂事的!他没有过多的怜悯,也没有追问我的窘境,而是用一种最自然、最温暖的方式,化解了我的尴尬。
我心里那点因为儿女不在身边的失落和怨气,好像一下子就被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人给冲淡了不少。我连忙招呼他:“好好好!快坐快坐!菜都快凉了,我再去热热!”
“不用不用!” 苏辰按住我,“凉点更好吃!我正好饿了!” 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然后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好吃!孟大爷,您这手艺绝了!比我妈做的好吃多了!”
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听着他毫不吝啬的赞美,我心里暖洋洋的。这冷清了大半天的屋子,仿佛一下子就因为他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有了烟火气。
我给他倒上酒:“来,小辰是吧?陪大爷喝一杯!”
“好嘞!” 苏辰爽快地端起酒杯,“孟大爷,我敬您!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们俩碰了一下杯,都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苏辰开始跟我讲起这些年他和母亲陈玉兰的经历。他说,当年拿到我给的钱,他们买了火车票回了老家。后来,他母亲靠着那笔钱做点小买卖,慢慢把日子撑了起来。他也很争气,努力读书,考上了大学,现在在省城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
“我妈一直跟我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她说,孟大爷您就是我们家的贵人。没有您当年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她身体不太好,这次不能亲自来,心里特别遗憾,就让我一定要代表她,来给您磕个头,祝您生日快乐。” 苏辰说着,眼圈又红了。
我听着他的讲述,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当年那个瘦弱无助的小男孩,如今已经长成了这样一个知书达理、懂得感恩的青年。而我当年那个小小的善举,竟然真的改变了他们母子俩的命运。这真是……善有善报啊!
看着苏辰真诚的脸庞,再想想自己那两个“忙碌”的儿女,我心里五味杂陈。血缘关系,有时候真的不如一份真挚的感恩来得暖心。
这个六十岁的生日,虽然没有儿女在身边,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份来自二十多年前的温暖和感动。这或许,是老天爷对我这个孤独老人,最好的补偿吧。
各位朋友,孟大爷当年一个不经意的善举,换来了二十多年后的真情回报。这让您想起了什么?您相信“善有善报”吗?在您的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类似这样因为小小的善意而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的故事呢?
(三)迟到的温暖,无声的父爱与人性的光辉
我和苏辰边吃边聊,像是忘了时间的故人。他跟我讲他大学里的趣事,讲他工作中的见闻,也问起我退休后的生活。我呢,也打开了话匣子,跟他讲我年轻时在厂里的光辉岁月,讲我和老伴月娥相濡以沫的日子,甚至还忍不住,跟他念叨了几句孟强和孟婷小时候的调皮捣蛋。
说起孩子,我心里那点失落又忍不住冒了出来。苏辰看出来了,他放下筷子,很认真地对我说:“孟大爷,其实……强哥和婷姐,他们肯定也是爱您的。只是……可能表达方式不一样吧。”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替我的孩子们说话。
苏辰继续说道:“我听我妈说,当年您为了供强哥和婷姐读书,吃了多少苦。您肯定对他们期望很高吧?他们现在能在大城市立足,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其实也是您教育得好。他们现在忙,可能真的是身不由己。就像我,要不是这次我妈非让我来,我可能也因为工作忙,就只是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了。”
他顿了顿,看着我,眼神格外真诚:“大爷,有时候,爱不一定要时时刻刻陪在身边。他们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不让您操心,也许就是他们爱您的方式。您别多想,别因为这个影响了心情。”
苏辰的话,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心里有些阴暗的角落。是啊,我怎么忘了?孟强从小就好强,一心想出人头地,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孟婷也孝顺,虽然嫁得远,但隔三差五就打电话回来问候,给我买这买那。他们不是不爱我,只是……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重担。我不能总要求他们像小时候一样,围着我转。
是我自己,太执着于“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太渴望在生日这天得到他们的陪伴,才钻了牛角尖。
苏辰这孩子,看事情比我还通透。
我释然地笑了笑,端起酒杯:“小辰,谢谢你。听你这么一说,大爷心里敞亮多了。来,咱爷俩再走一个!”
“好嘞!”
这顿生日饭,我们吃了很久。桌上的菜几乎都吃光了,那壶老酒也见了底。屋子里的气氛,从一开始的尴尬、惊奇,到后来的温暖、融洽,我的心境也经历了一次过山车般的起伏,最终归于平静和释然。
快到晚上十点的时候,苏辰起身告辞。他说他订了明天一早回去的车票,得早点去旅馆休息。
我坚持要送他下楼。走到楼道口,苏辰又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到我手里:“孟大爷,这是我妈让我给您的一点心意。不多,您别嫌弃。她说,当年的恩情,还不清,这点钱,就当是给您买点营养品。”
我连忙推辞:“这怎么行!小辰,你的心意大爷领了,但这钱我绝对不能要!快拿回去!”
苏辰却很坚持:“孟大爷,您就收下吧!不然我妈会怪我的!您当年帮我们的时候,也没想过要回报啊!现在,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
他把信封硬塞进我口袋,然后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孟大爷,您多保重身体!有空我一定再来看您!或者您去省城,我带您好好转转!”
说完,他转身快步跑下了楼。
我拿着那个沉甸甸的信封,站在楼道口,看着他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鼻子一酸,眼泪又一次涌了上来。
这孩子……这份情……
我慢慢走回屋里,关上门。屋子里又恢复了安静,但我的心却不再像之前那样空落落的了。桌子上,还放着苏辰带来的那个大寿桃,红彤彤的,看着就喜庆。旁边,是我那两个孩子寄来的“红包”和“新衣服”的快递信息。
我坐回桌边,拿起手机,犹豫了一下,
“爸今天生日过得很好,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很开心。你们安心工作/照顾孩子,不用惦记我。衣服/红包收到了,很喜欢/够用了,谢谢。”
没有抱怨,没有责备,只有平静的告知和淡淡的感谢。
发完微信,我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我明白了,亲情,不是靠生日这天的形式来维系的。儿女有他们的人生,我有我的生活。我们彼此牵挂,彼此祝福,这就够了。
而善良,就像一颗种子,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生根发芽,但只要你播种了,总有一天,它会开出意想不到的花,结出温暖人心的果。就像今天,苏辰的到来,就像一束光,不仅照亮了我的生日,也温暖了我往后的人生。
我拿起那个红彤彤的寿桃,凑近闻了闻,真香。今年的生日,虽然冷清开场,却收获了满心的温暖和感动。值了!
各位老哥老姐,孟大爷的故事讲完了。从最初的失落,到最后的释然和温暖,这个六十大寿过得可真是跌宕起伏,也引人深思。苏辰的出现,像是一份迟到的礼物,温暖了孟大爷的心。那么,在您的生活中,是更看重血缘亲情的“理所应当”,还是更珍惜那些不期而遇、源自感恩的“意外之情”呢?欢迎大家留言,谈谈您的想法和感受。
来源:茶派一点号